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高情商沟通 > 30.巧用肢体语言,让你想说的能“被看见”

30.巧用肢体语言,让你想说的能“被看见”




·“欢迎”的秘密


2013年9月7日是国际奥委会确定2020年夏季奥运会及冬季残奥会的日子,东京代表团志在必得,而泷川克里斯汀女士比画的手语“欢迎”更是获得国际舆论的一致好评。在日本国内,它一夜成为热门话题,人们争相效仿,把左手握成花蕾的模样。时至今日,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欢迎”的标语。

或许,这是日本人第一次切身体会“肢体语言”的魔力。伴随手部动作,简单组成一个关键字,然后传递给对方。假如没有那样的轰动效应,日本国内也不至于一时间到处都是“欢迎”吧。

话说回来,日本人并不擅长肢体语言,这或许与自身的文化特色有关。在表演落语的艺术家手中,扇子可以模仿、幻化成各种道具,或是筷子,或是酒杯。观众目瞪口呆,自然也听得格外认真。



·开放姿态慢动作,考虑对方的观察方向


在表达“积雪达到1.5米”时,即便雪已融化,只要手掌向下平摊且一下子抬到肩膀的高度,观众顿时便有直观的印象。在表示厚度、大小和形状时,用手比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即便是从未接触手势的人也知道提问时要举手,在表示“3个要点”时会不自觉地竖起3根手指……于是,尽管词不达意,对方一看也能明白。

在使用肢体语言时,请务必留意3点,首先是对方观察的方向。

泷川女士在比画“欢迎”时用的是左手,而且从自身的右侧移向左侧、一字一顿。这是考虑到了对方自左向右识字的习惯。在比画“业绩无人可出其右”的时候,自己的右边对眼前的观众来说就是左边,所以要用左手在自己一侧的右下移动到左上。

其次,手的位置在胸口以上,动作幅度要大。

如果手的位置超过肩膀,给人的感觉是富有活力。假如放在胸口附近,则显得很有信任感和说服力。若是放在腰部以下,远处的观众就看不到了。为了展示热情,请把手举过胸口,缓慢进行比画,而且动作幅度要大。

最后,不使用肢体语言时也不可掉以轻心。

有些人在发言时手会不自觉地游动,或是双臂抱在胸前,或是插进口袋,或是拨弄脸、头发、话筒,或是关节发出各种声音……这些都是不雅的行为,请千万注意。

法则:巧用肢体语言,表达可视化信息



31.接地气的表达,让人倍感亲切


·“贴近生活的语言”让人倍感亲切


“楼顶疾风劲吹,楼下却完全感觉不到有风。”

导播在超过200米的屋顶和邮局前的十字路口分别布置直播安排,最后向我感叹了一句。

于是,我回答说:“前几天正好在某本书上看过,近地面风速是无地面摩擦风速的50%。”

“啊?你说什么?完全没听懂。”

“因为受到高楼和树木的摩擦力影响,近地面风速会有所削弱。与毫无阻碍的高空风速相比,风速相差一半。”

“你一开始这么说不就行了嘛……”

“抱歉……”

书籍、报纸等印刷物需要观众自发阅读,所以属于“主动型”媒介,生僻拗口的文字多一些也没什么问题。与之相对,电视属于“被动型”媒介,需要使用简单易懂的词语以避免误解。导播从事影视文化制作多达10年,这样的反应也在情理之中。

再以天气预报中常见的“锋”为例,相比于“湿冷空气翻过山岭后转为干燥、高温的气流”,“翻过山岭的冷风变成热风”是不是更方便理解?

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与其掌握大量拗口词语或学术用语,倒不如以贴近生活的语言表述效果更佳。听众觉得亲切,理解起来自然毫不费力。

假如专业术语或艺术性表现太多,乍听之下貌似显得自身知识丰富,其实恰恰相反。听众早已悄悄给你打上“不善言辞”的标签。所以,虚张声势、华而不实的表现还是能免则免。放下生僻拗口的词语,用更为亲近的方式表达吧。



·电脑输入法不能马上跳出的词语尽量不用


对于电视节目来说,为了避免误听和误解,通常采取以下三种办法。

①不用音读,改用训读

②避免使用熟语

③补充语句说明

在日语中,同一个字有音读和训读之分,音读容易与其他字混淆,造成听者的误会。

另一方面,由于同音异义词的大量存在,避免使用熟语也是为了防止误解。例如,在日语中“投稿”与“返航”同音,如果脱离前后文,“某人投稿”还是“某人返航”完全无法区分。对方乍听之下难免疑惑,无法集中注意力留心之后的内容。因此,对词语的理解还是要结合前后文来看。

投稿——寄出稿件

归还——还回来

傍身——掌握技巧

有力视——看起来有力

如此一来,对方一听就明白吧。如果电脑输入法不能马上跳出汉字,那么这个词语就尽量不用。我们需要养成习惯,把熟语自觉转换为词组或短句。

第3点常见的表现即“所谓……”“众人皆知……”“局部会有阵雨,即所谓的下下停停”“小风太即众人皆知的小熊猫”,这样常用的表述,更易于对方理解。



·你的话语是否适用于所有人


前一阵,我收到一封邮件。

“策划书附了tips(小贴士),针对公司各类情况,可以明确具体的方向。另外,考虑到设计及操作的效果还需要调试一段时间,预计8月可以launch(问世)。”

“嗯?tips和launch是什么意思?”

对于行业背景各异的人们来说,邮件内的各种“新名词”每每让他们大惑不解。业内人士自然一看就懂,而其他人自身学识不足,又羞于提问。

在信息搜索引擎日新月异的今天,搜索邮件内的几个生僻词语并非难事。但是,如果在交谈或者发布会的现场,那该如何是好?观众不知所云,甚至连听下去的兴趣也是寥寥。所以,你的话语当真适用于所有人吗?

如果双方的想法不一致,沟通容易产生误解。一旦得不到对方的理解,分歧就此产生。所以,那些乍听之下不明所以的词语还是转换成简单易懂的表述吧。

法则:选择浅显词语,让对方一听就懂



32.发布会天才都是巧妙运用数字的高手


·数字世界通用!以数字反映及表达


在海外旅行时,为了给国内的朋友带些特产,我曾买过泰国的泡面。本以为看不懂泰语会很麻烦,一看包装袋的背面,加水的图例边上写着“350”,点火煮面的图例下方写着“3”。显而易见,这意味着加350ml的水煮3分钟即可。

数字是十分便利的表达媒介,而且世界通用、老少咸宜。

电视节目也是充分发挥数字的作用传递信息。例如,“明天更热”会以“东京明日气温比今天高4度,达36度”的方式表现,表示“雨量很大”的时候则说“往年1个月的降水量今天1天就下完了”。对现状描述更为具象,观众也会有更直观的感受。

所以,我们需要养成习惯,大小、宽度、速度、数量等以数字表示。



·发布会的天才也是巧妙运用数字的高手


此外,数字对比也是一项重要的指标。身为发布会的天才,史蒂夫·乔布斯会把其他公司具有40个按钮的遥控器与只有6个按钮的iMac遥控器对此,以此博观众一笑。“40”比“6”,高下立判。

“新产品追加了4项新功能,售价却比当前便宜3万,只有25000日元。”“如果贵司导入这个系统,3个月内业绩可达1.5倍。”……请养成以数字描述事物、传递信息的习惯。

法则:巧用数字表现,增强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