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趋势:商业巨变时代的 300 条建议 > 040 消费互联网的两种趋势

040 消费互联网的两种趋势



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对《第一财经日报》说,消费互联网的大部分红利已经展现,这个领域将会出现两种趋势:第一,行业继续整合并购;第二,在已有的用户规模上不断呈现新的产品业态,比如今年(指2016年)发展起来的众多直播业态。沈南鹏说,消费互联网只是互联网的一部分,企业级互联网服务将出现令人兴奋的发展。最近几年,红杉资本在早期投资中投入最多的就是企业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红杉资本在2012年就已经为此在做人才和管理上的准备。

041

电视属于家庭,电影属于陌生人,手机属于个体

华人文化创始人黎瑞刚接受《时尚先生》采访时如此区分各种终端设备:电影和电视创造的是集体娱乐消费体验,其中电视属于家庭的集聚,电影属于陌生人的集聚;手机则把娱乐消费变得个体化。“互联网和手机出现以后,内容到底会走入怎样的生态环境,我觉得现在才刚刚开始。”“所以我个人觉得电影导演不要忽视智能终端这样的设备,未来大家可以在各种各样的智能终端设备上看电影——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投影仪等等,屏幕可大可小。未来一定会出现为智能终端定制的、比今天电影品质更高的内容产品。我相信接下来会有更多的资本、创意人才集聚到互联网上去,会出现很多品质远远高于现在的网剧甚至电影的产品。这样的产品投资量会更大,在叙述故事上会更加丰富,甚至比电影还要有更多的话题性。”技术的冲击、中西的交流碰撞和监管可能的变化,这三者都会带给文化娱乐行业新的变量[]。

042

1%的开发者统治着App  Store

美国移动应用优化公司Sensor  Tower发现,App  Store已经被大的应用开发商垄断,想要做一个独立应用开发商越来越难。根据他们的数据,2016年第一季度App  Store的总下载量为13.8亿次,总营收为14.3亿美元,而占1%的约623家应用开发商获得了70%的下载量和94%的总营收,合计13.4亿美元,余下的9000万美元则由约62000家应用开发商瓜分。

043

移动互联网的用户红利期已经结束了

美丽联合集团CEO陈琪在中国青年创业论坛上说,行业集中度在迅速加强,“美丽说”和“蘑菇街”的合并也是表现之一。之所以出现集中化趋势,是因为“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流量都在高度集中”。陈琪说,他会经常打开同事手机去看哪些App在消耗用户最多的时间,结果发现是微信、微博、视频和一些刚需软件,如滴滴和饿了么,“其他App的打开度越来越低,越来越多非金字塔顶端的App得不到用户”。线下同样如此,小门店生存越来越艰难,拥有流量的商超也在餐饮化和电影院化。陈琪说,移动互联网的用户红利期已经结束了。

044

我们正处在超大规模科技公司的时代

硅谷孵化器公司YC的总裁山姆·阿特曼在给创业者的2017年年度长信中说,我们正处在超大规模科技公司的时代,“如果你相信梅特卡夫定律(Metcalfe's  Law,网络的价值等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网络的价值与联网的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互联网公司处于最强盛的时期这种说法就合乎情理,因为互联网的用户数量以‘n的平方’的速度在不断增加”。山姆·阿特曼说,如今亚马逊、脸谱网、谷歌、苹果和微软这样的巨头占据强大的优势,但大多数创始人和投资者还没有完全理解它们的优势,“它们拥有重要的数据和计算优势,能够吸引大部分最有才华的工程师,能购买有前途的初创公司”。如果没有反垄断行动,这种趋势不太可能逆转,阿特曼建议人们“慎重考虑这对初创公司的影响”。“当然,这些公司也有薄弱的区域,这就是创业的好机会。”

045

回报递增的公司正在定义企业界

《金融时报》引用经济学家威廉·布莱恩·亚瑟1994年发表的文章《报酬递增与新的企业世界》(Increasing  Returns  and  the  New  World  of  Business)说,回报递增的公司正在定义企业界,技术改变了竞争格局,而其方式并不都是正面的。亚瑟在文中表达的是:“信息驱动型企业不会像旧式大规模生产企业那样受到回报递减的困扰,而会随着规模扩大回报递增。在某一特定细分市场占据领导地位的公司,成为其他创新必须依赖的一个标准,客户逐渐习惯了它们的界面,竞争者的进入成本提高了。”而且,最优秀的回报递增企业可以通过锁定用户、建立连接、使用杠杆的方式,把用户群体从一种产品转移到另一种产品。比如,苹果可以把智能手机用户变成苹果移动支付的用户。对于竞争对手而言,在这个新企业市场中,“新产品经常必须在有些维度——价格、速度、体验——好上两至三倍,才能击败一个锁定市场的对手”。

046

互联网红利在向几个大公司集中

人人网董事长陈一舟接受荆楚网采访时说,2014年人人网以2亿美元的价格把糯米网卖给百度,没有能做成后来的美团点评,是因为当时人人网的主业是社交网络。他承认自己错误估计了做社交网络的难度。“互联网是有大黑洞的,这个黑洞会把周围所有东西都吸进去,当时我们觉得人肉力量可以抵挡黑洞的攻击,堵了三年,堵不住。我们是一个中型互联网公司,没有很大流量,摊上了黑洞这个东西,把自己害了。所以不玩了,不跟腾讯竞争了,我们撤退。”在他看来,直播业务也会面对黑洞问题,尽管现在看起来欣欣向荣,但最终还是会由腾讯来收官。陈一舟说,中国互联网竞争已经白热化。“互联网上的红利逐渐向几个大的公司集中,这是一个很大的趋势。所以我们现在的业务,基本上就是把互联网当成工具,做‘互联网+’的业务。这样可以避开和互联网大公司的竞争。”

047

互联网行业的四个变量

源码资本创始人曹毅说,尽管互联网行业已经呈现出寡头格局,而且包括腾讯和阿里巴巴在内的巨头在资本和投资层面也越来越活跃,但仍然存在四个变量:人才的流动性;资本的流动性;政策的影响,比如反垄断;科技基础设施的颠覆性变化。在大公司内已经取得一定成就的人才,自己创业的动力在增强;而活跃的风险投资公司也会支持新公司的崛起。除此之外,曹毅说,“每个清醒的企业总有它的边界”,巨头也不可能所有事情都做。比如腾讯就通过投资的方式去布局自己的生态,它选择投资京东而不是自己做电商,投资搜狗而不是自己做搜索,投资滴滴和美团,而不是自己做出行与餐饮的O2O。曹毅在创办源码资本之前曾任红杉资本副总裁,源码资本投资的项目包括趣分期和PP租车等。

048

互联网巨头在支付和财富管理领域可能打得最凶

人人贷联合创始人张适时接受FT中文网采访时说,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布局金融科技,它们在信用卡支付和财富管理领域会有机会,而且可能会打得最凶。巨头会在支付领域真正血拼,因为这个领域面对的是最主流的人群、高频次的需求。“在支付领域里,巨头们其实打的是银行。这是巨头们和银行等一些既得利益者重新分配的过程,所以这个领域最终一定会形成新的寡头,会是非常惨烈的战争。”在这个领域,互联网巨头具备流量优势和数据优势,不过“风险管理方面形成了很多在数据化之外的更硬的门槛,这些业务是巨头在进入的过程中没办法扫荡的,因为它们那套互联网的方法、逻辑在这个领域是不管用的”。在财富管理领域,巨头的优势会更明显。“对巨头来说,这是流量变现的方式,不管是在卖非标类资产,还是在卖收益类资产,或者是在卖保险类资产的过程中,流量变现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049

去做能让100个人爱上的产品,而不是100万人觉得还凑合的

硅谷明星公司爱彼迎的创始人和CEO布莱恩·切斯基说,他从第一个投资人保罗·格雷厄姆那儿得到的最好的建议是,“去做能让100个人爱上的产品,而不是100万人觉得还凑合的”。布莱恩说:“如果你想做出伟大的产品,就从聚焦一个用户开始,让这一个人获得前所未有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