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班陷阱




塞翁得马,焉知非祸

2008年7月的董事会会议安排在伦敦的五星级酒店伯克利。会议按照奥利拉担任主席以来的惯例举行,这一点我事后才知道。会议开场时,奥利拉就全球经济现状做了简单的介绍。让我有点儿惊讶的是,当一位世界顶尖的经济学家就坐在身边时,他竟然能对这一话题口若悬河。在我的印象里,奥利拉从未请霍尔姆斯特伦对全球经济发表过任何评论。霍尔姆斯特伦也展现出极大的克制,几乎闭口不言。

会议的主要话题就是塞班系统。

当初启动智能手机研发时,诺基亚与爱立信和摩托罗拉合作,一起收购了Psion[1]开发的操作系统,并共同组建了一家名为塞班的公司。为了使塞班系统尽可能广泛地被使用,进而成为一个标准平台,塞班的合作各方都希望能够吸引更多公司参与其中。因此,与苹果iOS系统或者谷歌安卓平台的做法不同,诺基亚并未将塞班系统据为己有,而是选择在行业层面,联合移动手机市场上所有的主要竞争对手,共同努力打造塞班系统。诺基亚希望复制GSM[2]的成功模式,即把竞争对手们联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大家利益均沾。

建立一个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全球标准,这会让市场的蛋糕被其中的参与各方瓜分,但这种方式能把蛋糕迅速做大,即使单独切出一块,其大小都会超出任何一方最初的想象。此外,迫使所有的塞班合作方都遵守同样的规则,尤其符合诺基亚的利益。由于大家彼此存在竞争关系,而且每家公司对于操作系统应该如何开发都有着自身的考量,这自然会导致操作系统发生衍变,甚至偶尔会出现用户界面截然不同且相互竞争的子平台。话虽如此,但只要每家公司都遵守同样的规则,就没有人能够破坏这一盘大棋。

将竞争限制在一个诺基亚非常熟悉的空间里,这会让各方之间的动态博弈倒向这一空间中最大的玩家。这无疑就是诺基亚自己。诺基亚早在2000年就率先推出了真正意义上搭载着塞班操作系统的手机,随后又为塞班操作系统开发了全新的用户界面,并将其命名为Series  60,后更名为S60。为了进一步扩张自身的触及范围[3],诺基亚曾授权其他手机制造商,允许他们采用Series  60平台。

短期来看,塞班战略,略胜一筹。

但几年以后,诺基亚席卷了整个市场,并对合资企业中的其他合作伙伴造成了威胁,所以从他们的角度而言,即便所有参与方都能够从中受益,但如果最终让诺基亚如愿以偿的话,那就非常危险。在他们看来,阻止诺基亚在塞班的发展过程中昂首阔步,不失为慎重之举,而抑制诺基亚就等于是提高了他们自身的竞争力。

截至2008年7月,诺基亚一直是这一市场中的巨头,但此时周围也出现了塞班系统的替代方案:微软的Windows  Mobile系统、苹果的iOS系统以及将于当年秋季推出的安卓系统。每个操作系统都被一家公司所掌控,所以他们自己可以快马加鞭,竭尽全力推进各自技术的发展。

与此同时,塞班操作系统则处境尴尬,它不但没有加速创新,反而成了一种阻碍。众所周知,塞班设备使用起来非常麻烦,菜单混乱复杂、选项设置繁多,而且每当设备需要更新时,用户都不得不进行一大堆确认操作。因此,用户在为诺基亚设备买单的同时,也怨声载道、叫苦不迭。

多方合作曾是诺基亚对抗老牌劲敌的一种绝佳的解决方案,但在一个速度为王、出奇制胜的乱局之中,这一合作却变成了巨大的绊脚石。进一步而言,实际上正是这种合作关系引发了颠覆之战:多年之后据我了解,乔布斯曾断言,当时的智能手机在可用性方面有着极大的改进空间,进入这个市场的诱惑实在令人难以抗拒。

诺基亚在当时则是骑虎难下[4]。一方面,诺基亚需要把塞班全部揽入怀中,才能加速其发展,但另一方面,让诺基亚完全控制塞班又不符合其他股东的最佳利益,因为诺基亚是这些股东最大的竞争对手。为了说服其他合作方放弃控制权,诺基亚提出了塞班基金会的构想。塞班系统的代码将会开源,所以每一方都确保能拥有类似访问权限。诺基亚会买断其他各方的股份,再将全部股份捐赠给塞班基金会,以此来向塞班基金会进行资助,而该基金会的目标就是提供免费版的软件,并加速创新。

上述做法是一种进步,却并非完美。无奈时光已经流逝了太多,在基金会发挥作用前,诺基亚还得继续等待。合资企业成立时,互相伤害的苦果就已经被种下。在这个时代,速度就是一切,而一个由竞争公司组成的委员会对任何一方提出的倡议都不会轻易赞同。此外,诺基亚仍然抱着一种观念,那就是操作系统只能依附于硬件设备,而不是整个移动世界的主宰。

问题在于,诺基亚并非没有去做“正确”的事情,只不过我们在这个“正确”的事情上坚持太久。对手机来说,将硬件置于软件之上的做法一直以来都是明智之举。然而,在智能手机时代,情况却风云突变。时至今日,手机的竞争优势完全取决于软件,尤其是那些具有平台效应的操作系统。

[1]  Psion是商业和工业应用移动手持计算机的设计、制造商。—译者注

[2]  GSM,即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又称泛欧数字式移动电话系统,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移动电话标准。—译者注

[3]  参见《手机铃声:探索诺基亚在手机领域的兴衰》牛津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73~74页。  —译者注

[4]  原文为“Catch-22”,即“第22条军规”。“第22条军规”为一逻辑悖论,描述彼此矛盾的两个不同的规律或规则所引起的悖论情形。—译者注



从硬件转向软件


弃旧图新,软硬兼施

事实上,诺基亚已经开始转变观念。董事会的一次演示报告显示,公司在研发方面的投资从2007年的29亿欧元增至2009年的35亿欧元,而大部分的研发投资追加都集中在软件开发方面,其中包含一款基于Linux的全新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这将是诺基亚最先进的操作系统,并有望在下一个十年里取代塞班。这份幻灯片预示着我们将全力优化软件以便提供绝佳的用户体验,而众所周知,诺基亚本身在硬件领域就特别专业,两相结合必将让我们占据市场中最有利的位置。

是否能够达到上述设想,取决于高层管理者的全力支持以及准确无误的落地执行。事实上,这正是诺基亚的强项。

智能手机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3G手机已经面世相当一段时间了,苹果却姗姗来迟,直到不久前才推出了3G版iPhone[1]。更重要的是,苹果的设备还有很多不足。例如,苹果手机只有一个质量堪忧的后置摄像头,也没有录像功能、存储卡插槽以及可更换的电池,而且按照诺基亚的思维方式,苹果最大的问题还是缺少键盘模式。诺基亚认为,触屏依然只是用户界面的多种形式之一,而要想赢得市场,就必须支持所有主流模式。

同样,首款安卓手机预计将在当年第四季度上市,T-Mobile的G1手机会同时具有全触摸屏功能和QWERTY键盘[2]。随之而来的另一个问题是我们应该如何重视安卓?

[1]  “关于iPhone  3G:你需要知道的。”(MacWorld,2008年6月17日。)—译者注

[2]  独特的T-Mobile手机拥有灵敏的触摸屏和QWERTY键盘,加上流行的谷歌产品和新鲜的应用程序。—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