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别让情绪毁了你的努力 > 高情商的成功者,都懂得有效社交

高情商的成功者,都懂得有效社交




|  01  |


有句话非常有哲理:

高端、有教养的人,大都相互支持,抱团发展,因为他们懂得你好了大家都好。

层次越低的人,越是喜欢互相诋毁嫉妒、拆台、鄙视,因为他不好,他也不想让你好。

所以,影响一个人的首要因素是境界及思维,和一群有同样格局和思维的人一起前行才是最重要的。

这句话可以从社会心理学经典理论中得到解释。

先举个例子。

今年春节,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那就是,大家对跨年档电影的关注远超以往。

郭帆的《流浪地球》、宁浩的《疯狂的外星人》、韩寒的《飞驰人生》都是大众一致称赞的好电影。

而这三部电影在刚上映的头几天,票房竞争可以说是异常激烈,从微博打到豆瓣,甚至波及了知乎。

所谓商场如战场,三位导演本该是杀红眼的竞争对手,但他们却在微信、微博等各种平台,互相点赞。

首先是导演郭帆感谢宁浩。因为宁浩不仅亲自在《流浪地球》中客串群众演员,甚至把《疯狂的外星人》中的太空舱和衣服都借给了《流浪地球》用于拍摄。

其实,《流浪地球》里客串的导演不仅有宁浩,还有《绣春刀》的导演路阳,以及张小北和张子贤。

可以说,郭帆是一个非常善于搞好平行关系的人。哪怕在这些平行关系里,很多人是竞争对手。

宁浩在和郭帆聊天时说道:“《流浪地球》看了!牛!满工活儿,情感也重。导演三蹦子骑得也快,稳了!”

可以看出,宁浩和郭帆是真心互相欣赏的。同时郭帆赞扬韩寒:三天一秒没睡了!

韩寒也回应郭帆,评价《流浪地球》是:国产硬科幻的元年,中国科幻电影的里程碑。

三人抱团点赞后一个重要的结果,就是三部电影的粉丝,在关注了导演的微博后,都去看了这些被导演称赞的片子。

真心希望所有同行都能够像他们这样亲近友好,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朋友真的比努力重要得多!



|  02  |


为什么优秀的人总是能看到别人的优秀,甚至抱团取暖呢?

这里要先说一个理念——邓巴数字定律,由英国进化心理学家罗宾·邓巴提出。

即我们每个人只能有大约一百五十个朋友。这是因为大脑皮层只有这么大,它所提供的认知能力只能维持这么多人。

这个限制是很难突破的。所以,微信上那些点赞之交,并不算朋友。

一个组织要是超过一百五十个人,就会不稳定。

“邓巴数字定律”告诉我们,一个人不可能有许多朋友。所谓朋友遍天下,不是一种诗意的夸张,就是一种浅薄的自负。因为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友谊是不喧嚣的。

其实你从来也没有失去过朋友,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你懂得了,谁才是你真正的朋友!

这一百五十个好友,分为四个层级。

第一个圈子:密友。

有五到十个人。包括亲属和伴侣以及患难与共的生死之交(比如刘关张)。

他们和你的联系很紧密,却未必对你很了解。但对你的影响是巨大的。遇到重大事情时,最能依靠的,恰恰是这些人。

这个圈子的人是非常固定的,外人很难进入,里面的人也很难出去。

比如,刘备封五虎上将时,关羽一听名单就不满意了,他说:“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吾相并,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

大概意思是,张飞和赵云是他弟弟,马超家世显赫,而黄忠就是一老兵油子,凭什么要进我们的圈子?

后来有人劝他,国事和你们的圈子应该分开,你和刘备关系还是铁的。关羽这才罢休。

由此可见,这个圈子是排外的。

第二个圈子:好友。

十五到二十人。

这个圈子的人,主要是你选择的。而选择的依据则是,三观相合。

可以说,这是你主要的社交圈。遇到重大事情时,部分人是可以依靠的。但他们主要是给你意见,以及为你加油打气,同你分享喜怒哀乐,从精神层面给你支持。

第三个圈子:普通朋友。

三十到四十人,互动多,却没有情感联系,而选择的依据则是由于利益绑定在了一起,这个圈子一般是同事或同行。

第四个圈子:泛泛之交。

人数一百到一百五十个。

几乎没有互动,有互动的,是你打算往前三种关系发展的。



|  03  |


邓巴教授认为,高情商的人之所以能有效社交,不在于扩充三个圈子的人数,而在于如何准确对待这三个圈子的人。

第一个圈子,决定了你的归属感。很多人感到孤独,就是因为第一个圈子的关系处理失败了。人之所以在亲密关系中感到备受煎熬,主要是在和这个圈子里的人互相伤害。总感觉对方可能离不开自己,于是任性、随意,说话毫无顾忌。这是一种错误的行为。

对第一个圈子的人要:关爱并信赖。

第二个圈子,决定了你是否快乐。

他们要同你分享你的喜怒哀乐。遇到问题时,他们可以给你提供真诚的建议。但太多的人喜欢跟这个圈子里的人发生利益纠葛。

很多人想不明白一点,这种行为其实是一种降维打击。因为当大家都赚钱的时候,彼此好感度虽然有所提升,关系却不可能亲密无间。

而当对方开始用利益的眼光来看你,你们的关系就会很快掉入第三个圈子里,你的好友就丢失了。

对第二个圈子的人要:尊重对方的感受。

下面就是关键所在了,决定一个人事业高度的,主要是第三个圈子——同行以及同事关系。

邓巴教授认为,我们需要花费60%以上的精力去处理这三个圈子的关系。但第一个圈子羁绊强,第二个圈子三观合,并不耗费精力。你主要的精力,是放在第三个圈子上的。

和这个圈子的人来往,就必须把互惠互利放在第一位。

当代人在这个圈子里所犯的最大错误有两个。

(1)把同事关系当密友关系来相处。

江湖人称:付出型人格。

满足对方一切要求,生怕对方和自己有半点疏远。一旦对方拿终结亲密关系来威胁,自己就可以毫无保留地被对方榨干。

当你被对方榨干后,会发生什么呢?你对对方来说失去了价值,再也无法提供利益,最后关系结束。

(2)把同事关系当好友关系来相处。

江湖人称:长不大。

动不动就对别人进行道德绑架,标准台词是:“你为什么不在意我的感受?你为什么不帮我?”

有句话说得好,成年人,请在做完自己的工作之后再崩溃,而很多刚入职的大学生,却把职场当成了情感宣泄的地方。



|  04  |


学生思维的人意识不到,第三个圈子的人,是要换种思维去相处的。

准确来说,就是你为别人创造了多少价值,决定了别人对你的态度。

郭帆、韩寒、宁浩,徐峥、沈腾、黄渤,他们就精准把握了关系的最好相处模式——互惠互利。

为什么低层次的人喜欢打压别人,而不是互惠互利呢?

因为他们的认知过于狭隘。

确切地说,在他的世界里,只有你和他。打倒了你,他的自我就稳固了。他根本不知道天地有多大,或者是他根本不想知道。

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把这个叫作认知失调。

如果你身处这样一个环境,我建议你尽快脱离。

认知失调是会传染的,你会不由自主地降低自身认知,以适应低认知环境,减少自身与环境的冲突,而这种做法对你而言也许是致命的。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我以为别人尊重我,是因为我很优秀。慢慢地,我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很优秀。真正优秀的人,懂得看到别人的优秀,更懂得利用别人的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