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实书写的魔力




假如现在我要你把自己的倦怠感或是被困住的状态,精确地据实写出来,你知道你会写出什么东西吗?虚构的故事。

要求你以外科手术般精准的方式,据实谈论你的状况,其难度就像要求某个跳伞者准确降落在直径三十厘米的圆圈内一样,根本就是缘木求鱼。

第一,你不可能确知自己的动机,更别提别人的动机了。

第二,倦怠感是累积而成的,要你简单摘要出一个经过长时间发展的曲折问题,简直就是在开玩笑。

第三,要求你简述自己的问题,其实反而会造成反效果,因为你会在脑海中从不同角度反复思索这个问题,希望让先前从来没想过的观点,突然浮现。

因此,要“据实”书写倦怠的状态,并不是把思绪变成像激光切割刀一样精准,而是把一大堆文字丢到纸上,按照那些文字来做。

让我们换个方式,用一个故事来说明。20世纪60年代中期,早在还没写出《太空英雄》(The  Right  Stuff)或《虚荣的篝火》(Bonfire  of  the  Vanities)之时,汤姆·沃尔夫(Tom  Wolfe)有一次要为某个杂志写一篇他很想写的文章,但因为这篇文章主题相当特殊,他苦思不得最合适的切入点。

他想要侧写某个定制车设计师精心设计一个特技表演的经过。沃尔夫知道这是一篇重要的人物报道兼社会评论,但他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眼看截稿日期就要到来,焦急不已的沃尔夫只能打电话给编辑,坦承自己陷入了倦怠与肠枯思竭的状态。关于这段对话,沃尔夫如此写道:

他(杂志社的编辑)告诉我,只要把重点笔记打出来寄给他就好,他会找别人来写这篇文章。因此,那天晚上大约八点的时候,我开始以写备忘录的方式把重点打出来,以“亲爱的拜伦”(这位编辑的名字)作为开头。然后,我从我在加州第一次见识到定制车的经历写起,我记录下一切,像个疯子般写了好几个小时。我可以感觉到有些事发生了……当我把细节写下来后,我突然看清了一切。

经过八个半小时不假思索的马拉松式书写后,兴奋得睡不着觉的沃尔夫把他的“笔记”拿到杂志社去。结果,杂志社当下决定把“亲爱的拜伦”字样拿掉,然后将其余四十九页的内容原封不动地刊登出来(而不是原本规划的两页文章)。就这样,一位世界顶尖作家的独特写作风格,就此诞生了。

对我们来说,沃尔夫是否因此成为一位成功的作家,并不是那么重要。我们要注意的是,沃尔夫所展现的狂热且不中断的书写方式,以及他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所采用的方法。现在,我们来检视一下,沃尔夫写这个备忘录的对象是谁、他所采用的“记录下一切”的原则,以及他巨细无遗的态度。

书写对象

我所谓的“书写对象”,指的是沃尔夫写备忘录的对象,也就是《时尚先生》(Esquire)的总编辑拜伦·多贝尔(Byron  Dobell)。现在,你也应该开始以多贝尔先生或是其他知名的编辑为对象,进行自由书写,并且从此在文艺界大放异彩,跻身畅销书作家之列?(假如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很好。但为了要让我能够继续说明下去,我们假设你的答案是否定的)基本上,你的书写对象只有你自己而已,而且本来就应该如此。你的书写内容是机密资料,只有你自己才能看,假如有人想要偷窥这些内容,你应该挺身捍卫这些资料,保护它们的隐私性。(假如你想要公开发表部分书写内容,那也是后来的事。)

但假如你知道你书写的内容是要给某个人看(即使这个人永远也不会看到这些对话),那会发生什么事呢?你觉得这种心理转换会影响你思考的方向吗?答案绝对是肯定的!

请你试着做做看:专注思考某个主题,一个你自认擅长的领域。好,假如我现在要你以这个主题,对着满屋子的外科医生进行二百五十秒的演讲,你会怎么为这群听众准备一份可以吸引他们的演讲稿?虽然你的演讲题材(向心脏科医师推荐的折纸技巧)并不属于某个专业的领域,但是因为你演讲的对象是一群高知识分子,所以这个事实很自然就会影响你说话的方式(我可以使用“门外汉”或是“冥顽不灵”这类词汇)。

现在,把你的演讲对象改成满屋子的高中生。当然,高中生有可能和知名的政治人物一样聪明,但你不可能把你专门为外科医师编写的演讲内容,拿来对着这群青少年讲,对吧?你一定会重新调整你的内容。而当你进行修改时,你同时也开始针对听众的属性,以不同的方式思考你的题材。

在你书写的过程中,试想这种听众改变的做法,尤其当你要书写的是自己的倦怠状态(这几乎就和进行纸上对话一样,只不过你的对象正一言不发地专注听你说话)。当“亲爱的拜伦”这个词发挥神奇的力量,让沃尔夫自然而然地调整思绪时,他也开始通过新的观点,看待自己的题材。换句话说,当你试着向你的老板、配偶、朋友、敌人、查账员、业务员、营销人员、仓管人员、工友、最喜爱的演员、最讨厌的演员或是某个历史人物,写一封不会寄出的信时,这种自由书写有可能会为你的大脑打开几个新的通道。假如你认真尝试和不同的对象说话,你就会很自然地开始涉猎你从未接触过的观点。

记录下一切

由于沃尔夫不确定文章该往哪个方向发展,也不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所以他一股脑地把所有他记得的内容全写出来了(还记得吗?他写了四十九页)。套句他的说法,他“记录下一切”。那么,沃尔夫所谓的“记录”,到底是什么意思?当我思考这个词时,我想到的是一个会计把数字写在一个大账本里的画面,这个会计不做任何评断或思考,只是尽职地完成抄写的动作。而我认为这正是沃尔夫当时所做的事,也是我希望你做的事。当你要检视自己的倦怠状态时,你把浮现在脑海中的一切都“记录”下来,不论内容是否与你要思考的主题有关。假如你想对自己记录下来的内容进行评断,请便,但不要把已经写出来的东西划掉,或是不去思考自己为何该受到批判,就开始严厉指责自己写的内容,或是开始注意修辞。

请用“记录下一切”的原则来鼓励自己,把没说出来的话都表达出来。就像会计没有权力因为他对数字不满意就修改他写进账簿里的数字一样,你也没有权力修改浮现在你脑海中的思绪。假如你对那些思绪有意见,你可以用接下来的句子加以评断,但是不要在还没将那些思绪写下来之时,就将它抹杀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