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意象




在第一步“加深”之后,点金术的第二步就是“提亮”,也就是通过洗刷和净化蒸馏使之变亮。意象是怎样吸引你的?它向你揭示了什么?你要寻找意象中符号的重要性。这一符号在你的潜意识中意味着什么?我的水罐在向我诉说着什么?我已经数次写到它了,每一次都会进入潜意识的更深层次,每一次都有新的发现。

为了有助于找到意象的含义,你需要与之交谈,静心聆听。这也是练习主动想象的另一种方法:根据你的意象写一段对话。想象你向自己的意象提问,或者想象意象向你提问。下面的例子仍然选自保罗·柯艾略的《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牧羊少年圣地亚哥在向风诉说自己在沙漠中遇到的东西。他想要风帮助他从沙里获得自己的钟情之物。

选自《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

“帮帮我,”少年说。“有一天,是你为我捎来了我所爱之物的消息。”

“是谁教会你说沙和风的语言?”

“是我的心,”少年回答……

“你不能跟我一样,”风说,“我们是两种不同的生命。”

“这话虽然没错,但是我在旅途中学会了点金术的秘法。内在于我的,有风、有沙、有星辰,有宇宙间的万事万物。”

在圣地亚哥和风对答的时候,他们在交换彼此的信息。想象一下对着你的意象讲话。问一个问题,并听听它的回答。把这段对话写下来。你可以从这个问题开始:“你为什么在这里?”或者“你想要告诉我什么?”你可以这样向自己的意象发问。然后让它们来回答。也许它还会问你一个问题。要记住,你是在寻找意义。这就是点金术的第二步。一个净化蒸馏的过程。

练习  写一段与自己的意象之间的对话。限时十分钟。



润饰打磨,赋予意象表现力


在“加深”和“提亮”之后,我们需要学习点金术的第三步:“增色”,这是一种新的境界。正是经过润饰打磨,你的意象才会变为闪亮的金饰。日记、随笔散文、小小说和诗歌都需要这种精益求精的过程。

下面举一篇短小的散文诗作为例子,得自于我由水罐这个意象进入黑暗的经历。

《裂痕》

在修道院,年轻的修女正在转动着制作那只陶制水罐,一次一圈。她默默地转动着水罐,把长长的盘旋上升的黏土塑造成型,越接近罐口的地方越小。双手像祷告那样呈杯状,将罐子仍然潮湿的表面抹平。

只是到后来,一道裂痕出现了。它沿着一圈圈的黏土一路向上延伸。就像一条细弱的血管,它把自己蚀刻在罐子的表面,从里面极深处,从造物者的静默中。

这是一首关于裂痕的散文诗,我在这个水罐的故事中增加了一些成色,打磨和深化了这个意象。这里有一种新的领悟,即裂痕来自于水罐的内部,也来自它的制造者的内心。

特里·坦皮斯特·威廉姆斯的作品《红》中也有一个“增色”的例子。在想象完激流之后,她走入了沙漠。这是一则她的日记。值得注意的是,她整本书的内涵都在这一页纸内说尽了。而这个开篇又是这一页纸的重中之重。其周边的空白地带,正邀请读者走进,并徜徉其间。

《开篇》

红石。心形石。血红色映着绿色。看看傲然的生命是多么富有激情,即便在这漫无边际的沙漠之中。一块红石躺在沙子里,就那么呆着。我不禁俯下身去,我的手仿佛受到感召一般握住了这一小块石头。我相信思想中的火种。

——日记一则

2000年9月8日

一块红石躺在沙地里。它在召唤她,令她俯下身来。她弯腰捡起了一小块石头。她感到握在手里的就是思想的火种。一块桃心形状的石头。所以她在日记里将这一切写了下来。

现在轮到你为一个意象加入富有表现力的描写了。可以是一则日记,也可以是一首小散文诗。可以是一段回忆、一个梦,或者一段对话,就像柯艾略在《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中写的那种。慢慢地写,编织这一片段的过程就如同你在擦拭一件金饰一般。

练习  为你的意象赋予表现力。限时十分钟。

当你完成的时候,或者十分钟过去的时候,闭上眼睛,来为你写的片段加一个题目。这是属于你的金饰,是你作为点金术士沿着蜿蜒曲径所获得的想象。几天后,可以再找时间润饰打磨一下。

※※※

本课做了四个练习(写了一个梦境、一段记忆、一段周遭环境,还描述了一个能引起共鸣的意象),以及三个时间较长的习作(一次曲径描绘、一段对话以及打磨一篇作品)。你可以根据建议的时间来练习,也可以将这一课的练习在一个月之内做完。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建议你在第一周做前三个练习,然后第二周做第四个练习,与曲径描绘的练习结合来做。剩下的两个较长的习作在剩余两周内做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