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无压力社交 > 3 思维的核心作用

3 思维的核心作用




社交焦虑植根于一个人的思想中。社交焦虑者认为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很差,或者对自己议论纷纷,即自己时刻处于出丑和被嘲讽的风险中。更严重的是,他们会揣测别人的想法,并且深以为然。“他们不想让我加入他们”,“他们觉得我很奇怪”,“他们不喜欢我”。他们可能发自内心地觉得自己很不正常或怪异,认为自己不是集体中的一员,甚至觉得自己一定会做出一些尴尬的事,暴露自己的无能而遭到拒绝,他们嘴上虽然没有这样说,心里面却是这样想的。当然,社交焦虑所带来的恐惧感、焦虑感和紧张感都和这些想法有关。

因此,个人想法在社交焦虑中起了核心作用。认识到这点对于克服这一问题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最主要的一点是想法决定感受(行为),这也是推动认知行为疗法发展的一个主要理念。一个人的想法可以引发焦虑(“我把自己搞得像个傻瓜”),并一发不可收拾。想着“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或“他们都在对我指指点点,觉得我像个傻瓜”只会加重消极情绪,并影响与其他人交往时自己的表现。另外,个人的态度、信念和猜想也会使自己更容易受到社交焦虑的影响:“要是我展现真实的自己,别人就不会喜欢我了”,“我喜欢的任何人都不会喜欢我”,“我与他人不同,我很古怪”。这些想法会进一步加重或延长他们的焦虑。如果他们能够改变自己的想法,就可以进一步改变自己的感受甚至行为。本章的主题是如何理解思维在社交焦虑中的核心作用。



当提到“思维”时,我们指的是什么?


句子有开头的大写字母和句尾的句号,而思维则不然。我们仅仅在表达它们时会运用句子。一些想法是很容易识别的,比如“他们都在看着我”或“我做错了”,另一些则更加困难,部分原因是它们很难用句子表述:比如,一个人觉得自己无论如何就是“做不到”某些事。确实如此,一些我们思考过的、明白的或记得的事很难用语言来描述。思维,或者说认知,包括很多深入内心的事物或直接的想法:例如态度、观念和期望;记忆、印象和意象(Image)①;信念和猜想。有许多词汇可以用来描述内心的想法。一些认知很容易分辨,另一些却很困难。了解想法和感觉之间的关系的一个方法就是区分不同程度的认知:注意力水平,自动化思维水平,深层次的潜在信念和猜想。我们先来详细介绍它们,再探讨意象的特殊作用。



注意力水平


首先,社交焦虑会影响你的关注点,即你注意的事物。

当朱迪与她的老板迈克尔进行交谈时,她突然开始感到发热出汗。她认定自己的脸变红了,于是想把自己的脸隐藏起来。她注意到他好像离她很遥远,这也令她感到困惑不已。她无法听清他在说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事。

唐正在听身边两个同事之间开的玩笑。他觉得他们好像在往自己这边看,他感到自己的内心在退缩,似乎打算躲在“壳”里来保护自己。他开始被自己的恐惧所控制。他担心他们想和自己搭话。他觉得自己太过害怕和虚弱,无法回应对方的话,更别提要想出什么俏皮话来逗别人笑了。他担心自己不参与谈话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当朱迪和唐开始焦虑时,他们都注意到了自己内心的想法,也注意到了他们认为自己面色发红和想打退堂鼓的内心感受。他们都觉得参与周围发生的事很困难,并且会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身上。当一切结束之后,他们很容易就记住了自己当时感到多么恐惧和愚蠢,甚至比记住别人当时真正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还容易。

这些例子展示了社交焦虑是如何使社交焦虑者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的,以及自我关注是如何使人的自我意识不断提升的。产生社交焦虑时,我们会非常痛苦地臆想出自己的很多短处。颤抖和面色发红等状况出现时,我们很难忽视这些生理变化,一旦我们开始对此感到忧心忡忡,它们就会占据我们的内心,使我们无法将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在上文的例子中,朱迪确信自己漏掉了老板对她说的话;在对方将视线投向自己时,唐“缩进了自己的壳里”,完全不知道对方在说什么或接下来要做什么。事后他只能回忆起当时对方的语气。

大多数社交焦虑者都觉得他人在注视着自己,而且惧怕成为焦点。当然,朱迪和唐都首先注意到了别人。他们在有潜在威胁的环境中充满了警戒性,试图躲避任何可能出现的危险。这种“过度警戒性”(Hypervigilance)是一种确保自身安全的自然机制,会将一个人的注意力引向潜在的威胁,因此朱迪和唐所在意的事与一种特定的问题有关,即:社交焦虑。朱迪在这种情况下感觉自己很卑微,行为不恰当,并且非常惧怕和上级谈话。当她发觉迈克尔好像离自己很遥远时,她就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唐认为自己很笨拙,并推断别人会觉得自己太过严肃、冥顽不灵。实际上他注意到的仅仅是不远处的欢声笑语,以及投向自己的视线。

人们注意到的事情就是自己心里想的事情。社交焦虑者更倾向于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身上,对威胁过度警觉,并且只会注意并记住那些符合自己恐惧想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