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蔡骏24堂写作课 > 第6堂课 《哈姆雷特》:让人物“活”起来

第6堂课 《哈姆雷特》:让人物“活”起来




我先讲个故事。希腊神话中有个皮格马利翁,是塞浦路斯的国王。他喜欢雕刻,艺术造诣非常高。皮格马利翁夜以继日地工作,将自己的全部热情、精力都放在雕刻上。终于,他雕刻出一座象牙少女。当少女美丽的脸庞、身躯,呈现在皮革马利翁面前,他疯狂地爱上了她,像对待妻子一样爱抚她、装扮她,并乞求爱神让她成为自己的妻子。爱神被皮格马利翁的行为所感动,把象牙少女变成真人。皮格马利翁和象牙少女结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为什么会讲这个故事呢?因为作者笔下的人物,就是皮格马利翁的象牙少女,从灵光一现的点子,到性格设定,再到丰满的人物,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小说家笔下的人物也是如此,由一个混沌的创意概念,到有了简单的轮廓,再不断地补充进去血肉与骨骼,直到最后面目清晰。

一本小说,最初吸引你的可能是它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有可能是作者的文笔,但最终能让人反复回味的还是人物的形象或命运。比如说,金庸的武侠小说。多年以后,你也许不记得《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天龙八部》等小说里的大部分情节,但郭靖、黄蓉、杨过、小龙女、萧峰、东邪西毒这些人,绝对会忘不了。因为,你曾为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情纠结过,你也曾为萧峰的悲剧落过泪。

这就是一个经典人物形象的魅力。它会不断地唤起你内心的情感,成为你记忆的一部分。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冉阿让、珂赛特、芳汀等,仿佛自己和这些人一起,走进了十九世纪的巴黎。在网络上也有许多读者,跟我留言说欧阳小枝、叶萧、秋收、田小麦等人陪伴着他们成长。

所以,我今天所要讲的主题就是如何让你笔下的人物变得有血有肉、让人过目不忘。

有血有肉,换一句话形容,也就是活灵活现。他不是僵硬的,也不是单薄的,这些人物就好像活在你的身边。

怎么样的人物才算是有血有肉的呢?

第一,性格分明,并行为合理。

人物是什么性格的,他是热情如火,还是温润如玉?这些都是作者在写作之前要想清楚的。但一个人物的性格并不仅仅是几个形容词能描述出来的,而应该反映在人物的行为上。面对地痞流氓的挑衅,是跪地求饶,悄悄躲起来还是冲上去打架,反映的就是三种人物的三种性格。性格鲁莽冲动的人不会悄悄躲起来,性格懦弱胆怯的也不会直接冲上去。当然人物如果做出和性格不符的行为,但是能够符合特定情景下的逻辑,也是可以的。

第二,人物情感有变化。

小说里的人物情感不可能一成不变,要让他像现实中的人类一样,情感、思想方面会有变化。而这种变化,需要合理的情节去铺垫。人物是怎样面对困境,他是怎样对待爱情,怎样面对死亡?他的喜怒哀乐,他的内心成长需要作者用细节去传达。而这些细节,也将成为小说人物行为合理的基础。

比如说,我在《镇墓兽》里写到秦北洋这个人物。他小时候与父亲秦海关失散。多年之后,他拥有了另外一个人物的身份,叫作仇小庚,养父叫作仇德生。当仇德生被刺客刺杀之后,仇小庚被带到皇陵地宫,见到了自己的生父秦海关。初次见面,他并不愿意认秦海关为父,他想要逃离地宫,不愿意承担墓匠一族的宿命。这些行为都是符合现实逻辑的。对于秦北洋来说,秦海关是个陌生人,在情感方面他还未接受他。只有在双方熟悉,建立足够的情感基础后,更深层次的父子关系才会成立。

那么,不好的人物会是怎样的呢?人物性格不分明,人物情感没有变化,人物的行为动机不合理,这些都会导致人物形象不出彩。如果说这个人物,你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性格,是乐观者还是悲观者,是智慧过人还是智力不足。虽然作者描述了他的长相,但他就是像路人一样,消失在读者的脑海中。人物无法给读者带来具体的形象,无疑是失败的。

这里要着重提一下的是人物情感没有变化。许多小说会注重人物的成长性。成长有两种,一种是技能的成长。武侠小说中有个套路,就是初出江湖的少侠经过千辛万苦习得武功,比如掉进山崖捡到秘籍等等,最终打败反派。技能的成长会让读者体验到阅读快感。另一种是情感的成长,相比技能的成长,更高级一些,它会引发读者的共鸣。再拿我的《镇墓兽》中的秦北洋来举例子。秦北洋从一心想要逃离地宫,到最终认可秦海关,再到自觉地承担起墓匠一族的家族责任,这就是情感的成长。通过他情感的嬗变,秦北洋的人物形象也就更具体。他不是像秦海关那样老一辈只为皇家服务的墓匠人,而是拥有新知识、对镇墓兽有着自己独特理解的新一代、关心天下大势的墓匠人。

那么,如何让人物自己丰满起来呢?

小说作者经常会走进一个误区,就是经常把笔下的人物当作道具来使用。比如说,想要传达什么样的观点,就拿人物之口说,不管这个观点符不符合人物的个性。我一直认为人物既是作家在创造,到了一定阶段以后,也是人物根据其内在规律,自己在创造自己。小说家可能是上帝,但上帝面对人物也并非万能,人物会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忤逆作者的意志,成为独立体。所以,让人物丰满起来有以下几个方法:



1.  让人物的矛盾属性共存。


人本身就是矛盾的结合体。尤其是在重大事情面前,他会犹豫,他会想东想西,他会权衡利益关系。比如说,莎士比亚著名的悲剧《哈姆雷特》里的王子哈姆雷特,在面对着杀父仇人之时,他面临着艰难的选择。是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这是哈姆雷特给我们的经典追问。哈姆雷特既有脆弱、悲观的一面,也有勇敢的一面。他所遭受的痛苦与苦难,都在他的选择里,向我们呈现出来了。哈姆雷特王子的形象也就丰满异常,令人动容。



2.  把人物放置在场景之中。


我的作品《生死河》是讲述了“大时代”里凄凉的“小命运”。以主人公少年司望神秘的复仇行动为主线,谷秋莎、谷长龙、申援朝、路中岳、贺年、马力和欧阳小枝等大家熟悉的人物悉数登场,与新的故事交织在一起,展现了广阔的社会图景和复杂的人性。这些人物之所以能立起来是因为他们都存在于一个个场景中,为了报恩的欧阳小枝,被数学老师猥亵后愤而杀人的马力,因为嫉妒陷害申明的路中岳……都是在场景中鲜活起来。



3.人物有要自己的特点。


特点可以分两种。一种是性格上的特点,比如说张飞、李逵的鲁莽、鲁智深的粗中有细、米里哀主教的慈悲。这些性格上的特点,会成为人物的标志,容易让读者辨认;另外就是外貌上的特点,作者可以给人物设定一些比较特别的标志。我在《宛如昨日》之中,给主人公盛夏设定了一头火红的头发。十八岁的盛夏,顶着一头血红如火的短发,非常引人注目。当然,这也不是随便设定的,盛夏的火红头发与她背负着复仇、与她性格有着密切的联系。还有一些作者,会给人物设定一些特定的动作、习惯或口头禅。这些小技巧,都会让读者更快地感受到人物的气息。


4.  人物行为要合理。


不能前后矛盾。前面一个章节是仇人,后面一个章节就成为了铁哥们,且没有任何情节过渡。这样的人物行为,就是不符合逻辑。《蝴蝶公墓》的男主人公庄秋水第一次在蝴蝶公墓救女主人公尚小蝶的时候还仅仅是把她当成一个普通学妹,然而之后一次次的出生入死,尚小蝶愈发美丽的面容,共演梁祝的深情流露和最后小蝶笛声的牵引终于使这个阳光般的男孩子和曾经丑陋无比的尚小蝶走到了一起。在一件件事情中,秋水的情感一点点地变化,最终水到渠成,而不是突兀地就移情别恋了。

很多人会拿捏不准,人物的设定是复杂好,还是简单一点好?其实,这完全取决于你的读者受众。读者受众阅读水平高,可以把人物性格设定的复杂一点。如果读者喜欢简单、直白的文章,就把人物性格设定得纯粹一点。当然,纯粹不是一成不变,也需要情感变化。

最后一点,在创造人物的时候,不要把人物全盘托出,保留一点小秘密,会让人物更具有魅力。这些小秘密不但会激发读者探索的兴趣,也会成为作者的伏笔大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