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蔡骏24堂写作课 > 第10堂课 《了不起的盖茨比》:好的结尾是留白艺术

第10堂课 《了不起的盖茨比》:好的结尾是留白艺术




所有的小说都有结局,顺理成章的结局才是好结局。



1.结局的定义


“靠近你的左侧,有个年轻的男医生,戴着大口罩,只露出一双眼睛。他很帅,仅仅一双眼睛,已经让女护士着迷,不停抬头偷瞄。大姐,请注意点好吗?千万不要分了心。

你认出了这双眼睛——他是乐园。

随着麻醉剂缓缓注入体内,你已经无力发出声音。你对乐园做了一个鬼脸,符合十八岁的年龄。乐园的目光里有液体滚动,对你挤了一下左眼,又竖起大拇指。麻醉师在给你做气管插管。

中枢神经被催眠,眼皮不可抗拒合上。最后一次体验‘宛如昨日’吗?奇怪,你依然能看到一切,包括常人的眼睛所不能看见的——影影绰绰的三十九个鬼魂,聚拢在手术台四周,每个人手拉手,围成一圈坚固的城墙,竖立在医生和护士背后,像蚁穴中心保护蚁后的兵蚁们。

死神与少女,等待命运的判决。”

前面念的一段,是我的长篇小说《宛如昨日》的结尾。接受手术的少女,是十八岁的红发少女盛夏。如果你看过这部小说,我想你会喜欢上她。我在小说里,并没有直接点明盛夏的最终的结局,留给读者一个小小的念想。

所以,我要跟大家聊一聊小说的结尾。

不记得哪位作家说过:“小说的第一章帮你卖出这本书,小说的最后一章能帮你卖出下一本书。”漂亮的小说开头,会让读者欲罢不能,从而成为这本书的消费者。而漂亮的小说结尾,会让读者对作家产生信任感,期待他的下一本书。举一个特例,金庸先生在《神雕侠侣》的结尾,留下了郭襄的故事悬念。《倚天屠龙记》也就顺理成章地推出来。但金庸先生厉害的地方,他并不真正地去讲郭襄的故事,而是讲张无忌的江湖奇遇。



2.抒情式的结尾


“凤头、猪肚、豹尾”,喜欢写作的人,应该都听说过这句话。凤头,就是开头要漂亮,要一鸣惊人;猪肚,就是中间部分要翔实;豹尾,就是结尾要收得好看,有力或者留有余韵。

小说是艺术品,是一门叙述的艺术。不管是纯文学写作,还是类型文学写作,大多数的作者,都会尽力地把自己的作品,打磨得完美,不让自己的创作留下遗憾。

“当我坐在那里对那个古老的、未知的世界思索时,我也想到了盖茨比第一次认出对岸黛西家码头上那盏绿灯时,他是多么的惊奇。他走过了漫长的道路才来到这片蓝色的草坪上,他的梦似乎近在咫尺,唾手可得,几乎不可能抓不住的。他不知道那个梦已经远他而去,把他抛在后面,抛在这个城市后面那一片无垠的混沌之中,在那里合众国的黑色原野在夜色中滚滚向前伸展。

盖茨比相信那盏绿色的灯,它是一年一年在我们眼前渐渐远去的那个美好未来的象征。从前它从我们面前溜走,不过那没关系——明天我们将跑得更快,手臂伸得更远……总有一个明朗的早晨……于是,我们奋力搏击,好比逆水行舟,不停地被水浪冲退,回到了过去。”

刚刚念的一段,是菲茨杰拉德著名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结尾。这是一部我非常喜欢的小说,结尾特别有韵味。尤其是这句“我们奋力搏击,好比逆水行舟,不停地被水浪冲退,回到了过去”,可以说写尽了盖茨比的一生。

在小说里,盖茨比出身下层阶级,他与富家女孩黛西有着难以逾越的阶层界限。盖茨比为了获得黛西的爱情,他假扮牛津大学的毕业生、通过走私私酒来聚集财富。这里得说一句,盖茨比生活的那个年代,美国政府出台了禁酒令。虽然菲茨杰拉德在小说里没有明说盖茨比从事的是哪方面的工作,但小说里面所透露的线索,很隐晦地指向了盖茨比贩卖私酒。

盖茨比一生努力、不断地往上爬,希望实现阶级的跨越。在他奋斗的过程之中,黛西家的那盏绿色的灯,一直是他前进的动力和努力的方向。他几乎成功了,与黛西的爱情差一步就会圆满,但最终一切都毁于一场车祸。盖茨比的成功,因此成了一场彻底的悲剧。菲茨杰拉德这句结尾,包含着对盖茨比以及他同时代的美国人的同情。一种浓郁的惆怅,浮上我们的心头。这个结尾,也为整本书画上了哀伤的句号。

我们简单地分析一下,《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结尾。绿灯,是小说中不断出现的意象。盖茨比与黛西的家,正好隔着一条河,所以菲茨杰拉德用小说重要的意象和充满哲理的抒情句子作结尾,可以说是完美。但有一点儿大家可能要注意,抒情式的结尾千万不要泛滥,不然就像是马锦涛的咆哮体一样,让读者心里产生不快。

记住,抒情式的结尾,一定要恰到好处,情感一定要克制。



3.悬而未决的结尾


小时候,读金庸的武侠小说《雪山飞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部小说的结尾一直折磨着我。金庸写到胡斐、胡一刀、苗人凤两代人的恩怨情仇。小说的最后,胡斐与苗人凤终于在雪山上对决,苗人凤一招“提撩剑白鹤舒翅”只出半招,全身就被胡斐竖刀所笼罩。此时,如果胡斐一刀劈下去,苗人凤必死无疑,他也报了杀父之仇。但他又答应过苗若兰,不伤害苗人凤。如果他不劈下去,等苗人凤的剑招使完,胡斐也必死无疑。

在这个关键时刻,金庸并没有写打斗的场面,反而写起了他的心理和所面临的选择困境。

我在这里写出一段最后的场景:“当此之际,要下这决断实是千难万难……苗若兰站在雪地之中,良久良久,不见二人归来。当下缓缓打开胡斐交给她的包裹。只见包裹是几件婴儿衣衫,一双婴儿鞋子,还有一块黄布包袱,月光下看得明白,包上绣着‘打遍天下无敌手’七个黑字,正是她父亲当年给胡斐裹在身上的。她站在雪地之中,月光之下,望着那婴儿的小衣小鞋,心中柔情万种,不禁痴了。胡斐到底能不能平安归来和她相会,他这一刀到底劈下去还是不劈?”

劈下去还是不劈?这样的追问,就像是莎士比亚的“是生存还是死亡”。胡斐不管做出哪个选择,他都会面临着巨大的困境。杀死了苗人凤,他与苗若兰的爱情,将不可能继续了。不杀死他,自己又会丧命。金庸连载完《雪山飞狐》后,许多读者对这个结尾不理解,纷纷写信给他追问胡斐的选择,但这不确定的选择,不是让小说更具有魅力吗?

金庸的小说有许多结尾都很棒,很值得去学习。比如,《连城诀》的结尾狄云带着师妹戚芳的女儿空心菜,回到了雪山,蓦然发现水笙正在雪地里等他。狄云的遭遇极其悲苦与绝望,但最后的水笙,正如黑暗中的一道光,温暖了狄云凄苦的心,从而也纾解了读者压抑的心情。三联版《天龙八部》的结尾,段誉一行人在姑苏慕容看到了慕容复因为自己的皇帝梦而失去了心智,也极有禅学韵味。不择手段地追求,到头来终究一场空,令人一声叹息。

当然,好的小说结尾还有很多,像《白夜行》最后的描写,读了之后,一种彻骨的寒意与绝望不由浮上心头。这些,需要大家去找原文来阅读,才能体会到。

好了,从我今天对于结尾的讲述中,你应该会感受到,好的小说结尾不光是对全文整体故事走向的交代,更要站在人物和故事的立场上,让小说意味深长,小说的故事可以因为结局的完成,而在读者心中久久回荡。

你可以用抒情的方式写出结尾,也可以用悬而未决的方式点缀结局,但无论如何,好的结尾一定是留有余韵,所以千万不要把所有的情节、情感都托盘而出,给读者留着一定的空白。

祝愿你也可以写出更美妙的结尾,就像恋人间一句情意绵绵的“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