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蔡骏24堂写作课 > 第三部分 “脱胎换骨”:写作进阶与提升

第三部分 “脱胎换骨”:写作进阶与提升




第11堂课

《老人与海》:所有的初稿都是无法直视的


当你完成小说你还需要好好修改它,修改小说也是有章法的。

写小说就是修改小说。

每写完一个故事,或者一本书,我都会在最后写上多少稿的日期。在最新长篇小说《镇墓兽》里,我写下这些日期:“2017年2月4日星期二初稿于上海”一直到“2017年8月8日星期二七稿于上海”。

半年的时间里,《镇墓兽》我前前后后修改了七稿,最后才交给出版社,才跟读者见面。所以,在这部分我要和大家聊的主题是,修改。在小说创作中,修改究竟起到什么作用,以及修改小说有哪些小技巧?

修改小说就是一个辨别与完善的过程。

修改是写作中必不可少的过程。即使再天才的作家,一部作品出来后,也需要经过修改的阶段。1954年,海明威因《老人与海》这部伟大的小说,获得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他有个非常激进的说法,所有的初稿都是无法直视的。也就是说,他认为好作品是反反复复地修改出来的,最终把一部作品打磨到接近完美。《永别了,武器》这部长篇小说,单单结尾,海明威就写了十七八个版本。

大多数作者的写作,都非常依赖灵感。灵感,有时候可能是一个故事的点子;有时候,就是开头的一句话;有时候,可能是写作的氛围。总而言之,写作有着它感性的一面。我在写《生死河》《谋杀似水年华》的时候,几乎都用非常饱满的感情在写作。尤其是《谋杀似水年华》,我记得一天写作有将近万字,状态好得惊人。

但有时候,好状态是会欺骗人的。一个好的作者,必须会分辨出自己笔下的文字,哪部分是好的,哪部分是不足的。阅读原稿、修改小说,就是这样一个辨别与完善的过程。让自己的小说趋于完美,也是作者的天性与本职工作。

有位作者曾说过:写作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一切都可以反复修补。在修修补补的过程中,激动人心的事情往往就会发生。写小说就是持续不断地进行修改。

那,怎么去修改自己的小说呢?



1.通读原稿,让人物与小说整体气质相吻合


修改错别字、修改语法的错误、调整小说架构、修改叙述方式等等,都是修改小说。错别字、语法错误这些太过于基本的修改,我就不打算展开来讲。我就说说我自己是如何修改小说的。

写完部分小说后,最基本的就是通读原稿。很多伟大的作家,甚至会念出自己原稿,听一听文字中有哪些不妥当之处。我们创作一个通络故事,一个悬疑故事,可以不用这么较真。

通读原稿最主要的是看故事中有没有不符合逻辑的地方,有没有前后矛盾之处。把这些找出来,进行修订,尽量让故事逻辑完整。

比如说,金庸每隔几年都会修订自己的武侠小说,大情节、大框架不改,就改一些小细节,让自己的小说趋于完整。《天龙八部》中的王语嫣,在连载时是“王玉燕”,玉是贾宝玉的“玉”,燕是“燕子”的燕,名字显得乡土味重点,给人感觉与“王语嫣”不可同日而语。

再举个金庸的例子,《倚天屠龙记》中的张无忌,在连载中是有些腹黑、心狠手辣的成分在,但经过修改后,张无忌的气质就变得宽厚、对男女情感甚至拿不定主意,左右为难。这是通过删减、修改部分的情节,让人物形象更加完整,符合小说的整体。



2.当弃则弃,果断改写


不管原稿是好是坏,都是自己的作品。所以,导致很多作者在修改小说的过程中,拿不定主意。或者,心疼自己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情节,就这样给放弃了。其实,有更好的想法或方案,就果断地放弃原稿,重新写作。放弃的文字,可以把它们放置在单独的文件夹里,以后写其他的故事,说不定这些被抛弃的情节,会有意想不到的作用。

写作《生死河》这部小说,是在2012年。小说的灵感来自于当年6月份的一个夜晚。当时,我陪着家人去家乐福购物,坐在家乐福吃饭的时候,我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孩子的心底到底在想什么?埋藏成年人无法想象的秘密?远远超出孩子的生活体验,抑或来自另一时空——当孩子沉默不语的时候,就像是上辈子的前尘往事。

看过《生死河》的读者,肯定会记得少年司望这个人物。他就是这个灵感的产物。我很快就开始了《生死河》的写作,半年之后,书完成了80%,并开始在《悬疑世界》上连载。可连载到六万字以后,突然有一个更好的方案出现在我脑海。

经过极度艰难与残酷的抉择,我最终决定重写。因为如果按照原来的大纲写作,我可以顺利完成结尾,但对自己、对读者,未必是最好的。因此,小说的主人公开始转变,叙述视角开始转换,经过数十个日夜,《生死河》最终完稿。所以,我心中有两部《生死河》。一部是秘而不宣的,一部是已经出版发表的。

《生死河》的抉择,并不是我唯一一次对自己的小说进行大修大改。《宛如昨日》我也遇到过这样的困境,但有了《生死河》时的经验,接受修改,就容易多了。



3.重视小说大纲,把遗忘的细节补起来


写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随着作者思绪的飞扬,很多时候作者会忘记自己写过的细节。或者,写着写着就偏离了大纲。小说大纲的重要性,就是让读者掌控小说的整体,比如故事推进的节奏、人物性格的塑造。

如果偏离太多,就要慎重地考量一下,到底是原大纲的想法好,还是现在的想法好。如果现在的想法好,就当弃则弃。如果还是大纲好,就通过修改细节、删除冗余的情节,尽量让小说重回正轨。

现在许多小说,尤其是网络小说,往往会有大量的不相关的情节,用来填补数字,或拖慢故事推进的节奏。网络小说写作强度大,作者注水一些无关紧要的文字,可以理解。但要是纸质出版,那么就要尽量删除冗余的情节,避免让小说变得无聊。

怎么判断情节无不无聊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几个自己信得过的私密读者。把原稿给他们看,让他们提提意见。然后,作者根据这些意见来进行整体的思考,不足之处,就作相应的修改。

不过,读者的意见也不能全听,因为每个读者都有自己的审美,都有自己的理想故事。所以,作者有时候也需要有自己的坚持。

语法、句子、开头结尾、故事逻辑……修改小说无非是这几种,要操作起来除了作者心狠,似乎也没有其他办法。因为修改在写作之中,也是属于一种基本功。

写作旨在坚持。

其实写小说就是修改小说,而且就像有人说的那样:你要勇于对自己进行批判,并且在删减修整时毫不留情。

多年来,我写了几十本小说了,但或许算一算,我修改过的次数更加巨大,这不光是一个职业小说家应该有的素质,更是每个想要写出优秀小说的普通人所需走的必经之路。我仍然在这条路上走着,也期待你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