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创造知识的方法论 > 人类观的基础作用

人类观的基础作用



归根结底,对于组织的知识来说最根本的问题是高层或组织共有的人类观,这当然是一个哲学问题。金井寿宏的一系列研究6部分反映了以哲学的人类观为中心的领导力理论,但是以往人们研究人类观时常常把它当作组织管理系统的理论前提,反倒是人类行为模式的意义更强一些,譬如以“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为前提,领导力理论把焦点放在囊括了这种权力结构的技巧上。上文所说的场的领导力是不存在等级制度的知识工作者组织的领导力,领导的哲学(人类观)原封不动地反映到“场”和知识的原型中,因此,不论是基于何种哲学,企业经营者都需要具备根植于自我的哲学的人类观。像这样,企业组织所共有的人类观投射到不同层次的制度上,形成“场”,成为当前乃至未来知识创造与利用的温床。

不过人类观也是从领导的个人存在中衍生出来的,因此它也充满了矛盾,我们从下面一段话中也能窥知一二。

人类就像巨大的矛盾集合体,美与丑,正与邪,善与恶,乐观与悲观,野蛮与理性,勤勉与懒惰,理想与现实,同时拥有它们的正是人类,我们不能全盘否定这一点。关键问题是如何深入理解人类的这种特质,调和各种矛盾。(略)人性的魅力一言难尽,或许只有以自己的方式消化并解决人性中的矛盾的人才能把握吧。

(饭塚昭男《领导的研究——如何识人》)

迄今为止,有不少企业和经营者都因沉溺于理想主义,忽视实用性而遭遇滑铁卢。人类观本身因企业经营者、现场领导的个人资质和思维方式的不同而千差万别,但说到底不能抛弃现实和实用主义。知识时代的经营要追求真善美,不然无法吸引知识工作者。资生堂第三代掌门福原义春对此发表过他的意见。

“我认为,与其说经营是一门学问,不如说经营本身是鲜活的东西。即便存在普遍理论,实际的行动也是由瞬间的判断决定的,这种直观的判断背后少不了经营者结实的哲学脊梁与坚持不懈的努力。所以对我来说不存在最终的完成,只有逐步深入不同领域,为了完成而不断学习的过程。”

(福原义春《立身社会的公司人》)

实用主义是20世纪的经营,即以美国为中心的经营的根基,是重视结果的有效性的实践论的思维方式。但是过犹不及,如果过度追求利益,则很可能忽视伦理,最近美国的企业经营就出现了类似的问题。在本书中,我们研究了杜威,杜威自身在肯定实验和实践利益的同时也指出它们是开创未知领域的手段,所以实用主义也蕴含了理想主义。此外,柏拉图式的方法告诉我们眼见不一定为真,要用全新的角度看待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把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结合起来,形成理想主义的实用主义(idealistic  pragmatism),在怀抱理想的同时,慎重地认清现实,在内省的同时勇往直前,在为客户着想的同时超越个例,化苦涩为甘甜,持之以恒,孜孜以求,这种态度应该为今后的企业经营者、经营一线以及每个人所共有。

*  *  *

[1].准时生产,即准时制生产方式(Just  In  Time,简称JIT),指一种在多品种、小批量混合生产条件下高质量、低消耗的生产方式。——编者注

[2].City,国内现在称为“锋范”。——译者注

[3].POS系统即销售时点信息系统,是指通过自动读取设备(如收银机)在销售商品时直接读取商品销售信息(如商品名、单价、销售数量、销售时间、销售店铺、购买顾客等),并通过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系统传送至有关部门进行分析加工以提高经营效率的系统。——译者注

[4].长屋是隔成数户的长条形房子,筒仓文化指的是封闭的、各自为政的企业文化。——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