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选准赛道再奔跑 > 逃脱恐惧心理这间密室

逃脱恐惧心理这间密室




23岁的生日寄语是:人生有涯,最快的成长是专注地实现一个目标。

24岁的寄语是:一定要学会聊天。

25岁的寄语是:我开始相信规划,不再相信侥幸。

在认真反思自己的25岁之后,我把26岁的寄语定为:有恒产者有恒心,但求从容过余生。

在25岁的时候,我进入爱奇艺,升职加薪之路非常顺畅,与此同时,既从事了梦寐以求的市场业务,又学习到了系统专业的营销方法论。但是,我选择了先冷静一段时间,想先了解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我注册了一个小公司,赚了人生第一桶金,从北京三环一家医院旁边的临街房搬到了像样的公寓。我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被多家媒体采访,去了国内一些知名大学做演讲。我受邀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做了自己的读书节目。受一家互联网移动阅读平台——仁仁阅的资助,我做了自己的第一个访谈类视频节目。我为120位职场人提供了职业咨询服务,帮他们走出迷茫和困惑。

25岁是一个还没有底气的年龄,我们很害怕选择错误,还是会犹豫不决,而这样的摇摆不定也会让自己付出代价。在26岁的时候,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内心更加坚定的人。



真正理解平等才能真正树立自信。


可能因为自己注册了公司,视角转换了,我莫名没了在大公司的层级观念,卸下了身份的包袱,我的人际关系理念也跟着整体发生了改变。在大公司里,如果我是经理,可能就没有办法与总裁深入交流各项事务。但是成立公司之后,我必须直接对接对方公司的高层,整个人的圈子和眼界都发生了变化,这一点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没了身份包袱的束缚之后,我觉得自己可以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尽情地展示自己的优势。

在卸下身份包袱之后,我做了两件极大改变我价值观的事情。

第一件是做个人品牌公关业务,借此我见到了更多优秀的人。我过去一直不知道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在自我束缚中挣扎。朋友圈里没有人看出我在做项目,也没有人知道我拥有的资源和背后的价值。朋友凯瑟琳大王说:“如果不和你见面,只看你的朋友圈根本不知道原来你有这样的价值。”当我担心表达自己会被人误解的时候,就放弃表达,这何尝不是一种束缚。

在和一位建模师聊天时,我才得知他曾操盘过许多国际知名的影视项目,而且国内院线一半以上电影的特效制作都出自他们公司。就是这样一个人,我之前却完全没有看到过关于他的报道。他说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我要的就是和我实力相匹配的名声。”可见,出于各种原因,大多数人都有过得不到认可或尊重的时刻,但是他们没有放弃证明自己、表达自己。

以人为镜,我逐渐学会如何表达自己,专注于打造自己的品牌。在那一年,我系统地了解了公关行业的底价和成本,搜集到更多行业内部信息。当然,了解行业底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谁也不会轻易告诉你行业内部的秘密。但是通过不断对比和研究,我最终了解了不少行业成本逻辑以及渠道分布情况。在此之前,我曾因为目标高不可攀,而不敢了解这一行业。之后,我竟神奇地突破了心理恐惧,大胆地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

放下心理负担能让人真正自信起来。只要具备知识和条件,谁都有机会抵达那个梦想中的位置。

第二件事是我在2017年为120位职场人提供过职业咨询,这120位咨询者中不乏一些中年人。他们让我看到,如果不认真地选择工作,又不及时解决职场困惑,日后会发展成什么样子。通过和各种各样的读者打交道,我发现大多数人受制于自己的心态和物质条件,不敢去做选择,之后又因为无法改变而感到迷茫和痛苦。

以平等的视角看世界让人眼界开阔,人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种活法,只有你喜欢或不喜欢,适合或不适合,不分对与错。25岁的我第一次决定自信地面对未来所有的人生选择。哪怕社会上仍有许多条条框框,自己也要做一个自由、自信的人。



找到一个优秀的环境,在一个领域深耕下去。


2017年,我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过去,我不是一个注重团队协作的人,因为我觉得大多数工作是可以独立完成的,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自从有了自己的公司,我开始意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当我没有那么多时间亲自执行所有任务,就必须要看到某一类人的优点,然后选择和他们合作共赢。这让我对团队的看法有了很大改观。

其次,我逐渐跳脱出自我,开始观察其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行为,并思考自己的行为会带来哪些后果。比如,以前我在见投资人或合作伙伴的时候,时常因为不恰当的表达被对方质疑。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打击,后来我不得不探索如何能让别人更加信任自己,以及如何表达能给对方留下好印象的方法。

在这个时间节点(即26岁生日)上,我希望之后5年都能在现在我所从事的领域深耕下去,不放弃互联网文娱和公关方向,坚持做到行业顶尖水平。



余生都能从容不迫。


从20岁到25岁这5年,我始终以一种非常紧张的状态生活着。这种紧张的根源在于我总是在想我要什么,怎么能得到,需要做什么。过了25岁之后,我意识到焦虑除了导致效率降低,并无其他作用。2017年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思考是不是有更合适的赚钱方式,因为当前这种项目结算式的赚钱方式不能确保我在下个月、下下个月获取同样的收益。这个问题确实很折磨人,如果过度纠结于此,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就会变差。

我真正摆脱焦虑,是从宣传我的第一本书开始的。最初,有很多问题都得不到解决,我也不敢放开手脚去做,很多事情越是拖延,结果越是糟糕。但是,放手去做之后,我反倒没有负担和焦虑了。

现在的我已经厌倦焦虑和紧张带来的窘迫,渐渐从容了起来。做到从容,一定离不开两点——目标明确和收益明确。如果一个人长期都在追求理想却没有收益,这样的人即便有理想也很难从容。真正的从容源于对人生的掌控,无论是个人的发展方向,还是物质收益。

我已经对人生有了清晰的展望,积累的资产更让我从容不迫。所以,我期待在26岁的时候有恒产,让自己的生活和事业更加有保障。除此之外,我也希望有稳定的事业,收获更多的商业知识,让自己赚到更多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