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选准赛道再奔跑 > 早起,让我走出抑郁阴影

早起,让我走出抑郁阴影




在很多年前,职场曾流行“下班后自我提升”——把下班后的时间利用起来学习一些技能,实现自我提升、自我增值。

很多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逐渐习惯了熬夜,且不说是不是在自我提升,但是“越夜越精神”是真的。熬夜是互联网公司的职场生活写照,我一度也非常喜欢熬夜,经常在深夜工作,和其他同事一样,戏称在深夜工作更有灵感。可实际上,深夜工作并没有特别显著的工作成效。

在我的公司刚刚成立的时候,我和一位助理经常一直工作到深夜12点,最后她甚至不得不住在办公室。结果,当我审查工作的时候,发现该完成的工作还是没有完成,即使她住在公司,工作也未必能有所进展。我认为,如果不以工作结果为导向,那么加班这件事几乎没有意义。而且,你在熬夜之后,身体需要恢复期,白天更加精神萎靡,然后又不得不把工作拖到晚上。长此以往,身体负担会加重,搞不好整个人会面临严重的健康问题。

我曾经在一些文章里写过,创业让我陷入焦虑之中无法自拔,只想逃避问题。那段时间,严重的工作压力和经济压力,以及不正确的工作习惯和行为习惯,给我造成了严重的身体和情绪问题。如同日本电视剧《世界奇妙物语》中的植物人一般,灵魂在驱体里非常活跃,意识也很清醒,很想要破茧而出,但是身体完全不听支配,行动不起来。

然而,帮我从那个阶段过渡到健康的心理和生理状态的一个习惯是早起。在阅读了一些科学书籍,更加了解人体的生理构造和一些体内器官的运转常识后,我决定早起。中国的古训“一日之计在于晨”真的是一句真理。科学研究也表明,一个人如果利用好早上的时间,将会比不利用早上时间的人创造4倍以上的价值和财富。

早起后的2~3个小时是大脑的黄金时间。一个人在一天中专注度最高的时候是早上6∶00~7∶00。在这个时间段内思考最重要的决策以及解决困难的方案,最为高效。我的习惯是每天23∶00入睡,6∶00起床,睁开眼后我不会立刻起床,而是躺在床上花15分钟左右思考工作和生活中困扰自己的问题。很意外,我几乎可以把那些困扰我很久的问题在一个小时之内想得更明白。

对专注度要求高、难度高的工作应该放在中午之前去做。用上午的时间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就是在浪费时间。把困难的工作放在上午做,你会惊喜地发现用不到平时一半的时间就可以解决问题。在发现这个规律之后,我会把最复杂的工作放在上午处理,多数时候这些工作在上午都会被解决了,一旦解决,整个人都会觉得轻松。

早上30分钟的工作效率等于深夜的2个小时,所以有人说,加班加早上的班,不加晚上的班。还记得有一次,我需要做一份专业的营销报告,因为当天晚上心情非常烦躁,所以选择放下工作去休息。第二天早上,我起床继续处理报告,结果以往3个小时才能处理的报告,被我用45分钟就解决了。从2018年开始,我要求自己在23∶00前必须睡觉。在早上加班有利于提升效率,而且保证充足的睡眠能让自己有精神更好地处理问题。

而且,我有一系列让自己早起清醒的方法:


早上淋浴5分钟。

开着窗帘睡觉让阳光照到自己,让身体加速合成血清素,迅速改善慵懒状态。

早起后运动15~30分钟,让一天有精神。

细嚼慢咽吃早餐。咀嚼也是血清素合成的一个重要条件。


早上,你一定要集中精力将工作各个击破,但不要贪多,找出最需要专注的工作,把上午的时间都用于此,这就是效率最大化。上午的时间虽然宝贵,却非常容易被小事分割,包括洗漱的时间、通勤的时间、上班的时间。这样一折腾,完整的6小时,就被切割成零碎的时间了。当然,你也可以利用一些零碎的时间来进行碎片化学习。值得一提的是,用通勤的时间来学习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当你开车或坐地铁的时候,你可以听一些语音课程或者新闻,进行“场景学习”。

你可曾发现,早上的时候听一首歌,这首歌就常常一整天在脑内单曲循环。同样,如果把这首歌换成对于工作来说有用的知识和方法,坚持每天学习一个,一个月后你的信息更新速度以及精神状态都会有极大的提升。

一日之计在于晨,利用好早上的时间才能让你与赖床的人拉开差距,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午休,缓解焦虑的幕后操盘手


午睡对于职场人的重要性长期以来未能得到真正的重视。有研究表明,在全球创造亿万财富的企业家里,有午睡习惯的人占了70%。午休,从本质上来讲是一次注意力的调节,一次高质量的午休能够提升你在下午整体的工作效率。人们经过上午的高强度工作,到中午的时候,专注力会下降40%~50%。其中14∶00~16∶00是专注力最低的时候。如果不利用好午休的1个小时,你损失的就是之后2个小时的时间。如果你能把午休的时间利用好,专注力可以提升90%,工作效率可以大幅度提升。我曾经对公司里午休和不午休的人进行过观察,发现午休的人整体态度更积极,下午上班的效率更高,精神状态更好。

我曾经认为午休非常不合理,于是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试图把自己变成不用午休的人。在我尝试不午休的第一周,每天到了下午3点左右,我就开始感到异常疲惫,然后试图用喝咖啡或者站着工作的方法驱散困意。这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整个人仍然非常迟钝,反应迟缓。最初我还安慰自己说习惯还没有养成,21天之后就可以养成不用午睡高效工作的习惯了。可是直到月末,这种情况依然没有得到缓解。而且我的情绪也开始不稳定,非常容易焦虑。而且,通过对比,我发现有午休的时候,下午的写作效率是每个小时写一篇,没有午休的时候几乎是每2~3个小时写一篇。

既然午休对职场生活而言如此重要,那么应该怎样正确度过午休的时间呢?



午休的时候可以出去散步,接受日光浴。


人体中的血清素有利于让人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利于提高兴奋度和专注力。正如前一节所说,合成血清素的助力因子是日光浴,以及有规律的运动和咀嚼。

我的一位读者在腾讯从事运营工作,她在向我咨询职业问题的时候,阐述了很多职业上的困惑和痛苦。她说自己的职业遇到了瓶颈,她看了很多书,尝试找到答案,但是效果并不好。于是我问及她的工作习惯,她说自己一般一天都在办公桌前工作,午饭也几乎是同事帮忙外带,休息的方式就是从办公桌走到会议室。

不良的工作习惯,让她体内负责提升兴奋度、工作效率的血清素得不到良好的合成,造成她的焦虑日渐严重。我推荐她用阳光午休法,抓紧中午休息的时间去晒太阳,走一走。一个月之后,她对我说,抑郁的症状已经缓解了。



最佳的午睡时间为20~30分钟。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研究表明,26分钟的日间小睡可以让飞行员的表现提升34%,灵敏度提升54%。

我的公司一直支持员工养成午睡的习惯,这点是向搜狐视频学来的。搜狐视频的工作氛围很好,员工有专门用来午睡的休息室,还有非常舒服的沙发和床。不过,一些职场人习惯过度午休,这会造成睡醒之后还是很累,因为从混沌到清醒又要经历一段时间。这样的午睡使一个人整个下午都处在低迷的状态之中。午睡超过1个小时之后,人会进入深度睡眠,如果午睡3个小时人还没有醒,对身体的危害很大,会增加患心脏病的概率。所以午睡的时间不宜过长,也不能太短,20~30分钟最佳。恰到好处的午睡时间才能够达到休息的效果。



午睡前喝咖啡喝茶,醒来更有活力。


咖啡因在人的体内发挥作用是需要一段时间的,时间为20~30分钟。喝完咖啡或茶,午睡30分钟后,人就可以更清醒。很多人不知道这一规律,经常在午休后再喝咖啡。咖啡因开始发挥作用的时候,人还是会昏昏沉沉,造成喝了咖啡或茶也不起作用的错觉。



午睡后运动10分钟,整个下午都可以享受愉快的工作心情。


运动会刺激大脑产生多巴胺,所以职场人学会在办公室运动尤为重要。你可以尝试快速上下楼梯,可以尝试深蹲,也可以尝试一些简单的健身运动动作。我最喜欢的办公室运动是开合跳和蹲起,找一个没有人的会议室,轻松做20个开合跳,20个蹲起,整个下午我会有非常好的工作状态。就算不运动,我如果能够每工作90分钟,活动一下颈椎,散一散步,或者爬爬楼梯,那么也可以达到刺激多巴胺分泌的目的。

午休,长久以来作为一项不被人们重视的职业习惯,在提升工作效率、重塑精神状态的环节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我们不能忽视微小的习惯对职业成长的塑造作用,对职场效率的提升作用。我希望更多的职场人能够意识到午休的价值,并且能够科学午休,收获更好的精神状态。



在上班时间解决问题,在下班时间学会休息


与传统型的企业不同,互联网公司往往更年轻、更活跃的、更扁平化。一线互联网公司喜欢什么样的员工呢?我曾经采访过很多来自BAT的职场人和高管,谈及奖金会发给什么样的年轻人,他们不约而同地说,会发给那些勤奋、积极、有创新精神、肯干的年轻人。

勤奋、积极、创新、肯干的年轻人在这个时代并不占少数,但并不是每一个有这样特质的年轻人,都能够做出有利于公司整体发展的事情来。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很多年轻职场人表现得很积极,内心却悲观得很。他们喜欢创新,但是并不懂得创新的规则,发明一些虎头蛇尾的玩法,劳而无功,肯干怕是其唯一经得起推敲的品质了。

那么,那些真正勤奋、积极、创新、肯干的年轻人的共同习惯到底是什么呢?答案是专注力。专注力是在这个奋发向上的时代职场人最需要的一种能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才能培养专注力呢?如下的几个方法可以有效帮你达到目的。



会休息是提升专注力的前提,掌握15/45/90休息法则。


一个不会休息的人是无法学会专注的。工作里,我最害怕和不会休息的“勤奋者”组成队伍,他们经常在半夜给你发消息,要求你处理工作问题。专注力就是不要违背身体的生物钟规律。一个人必须要在合适的时间以饱满的精神做重要的事情。身体也有自己的休息周期,如果一个人连续几个小时都坐在椅子上工作,那么这个人的效率会越来越低,长久下去,还会引发颈椎病。

所以该原则认为,人应该分别在15/45/90分钟的节点休息一次。如果你的工作任务紧急且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那么至少15分钟休息一次;如果你的工作是面对电脑处理文件,那么45分钟要休息一次;90分钟是成年人注意力的极限时间。就大部分人的日常工作而言,我建议每45分钟就休息一次。下楼散散步、出去走一走、喝一杯咖啡、听听音乐、闭目养神……都是非常好的休息方式。

我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经常觉得自己体能无限,不懂科学工作,不懂休息,在不了解自身实力的情况下盲目承诺。比如,我那时经常对我的领导说“我保证两个小时就完成工作”。但是,两个小时内我根本做不完这件事情。多次下来,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都受到了打击。在使用了这个休息方法之后,我的体能得到了有效恢复,精神状态也有非常大的改善,工作效率直线上升。我还把这个方法推广到公司里,让公司的同事都学会休息。效果显著,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有了极大的提高。



保持工作环境和工具的整洁有序,以保持专注力的连贯性。


如果你现在需要一个文件,但是办公桌很乱,要花费时间寻找,你的专注状态就被打断,而回归到专注的工作状态又需要一定的时间。

科学家研究发现,在杂乱无章的环境里工作的人和在干净整洁的环境里工作的人,工作效率截然不同。前者效率低下,后者效率更高。所以,工作的时候尽量排除周围的干扰,专心致志地处理一个问题,解决之后再统一回复其他的信息。

长期使用这种专注工作法不仅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更有利于提高一个人的毅力。在专注的状态下,一个人更容易迅速把握解决问题的关键,做出成绩。



想要停止焦虑,把你脑中的杂念写下来是一种很神奇的做法。


我尝试过把自己的焦虑都写在纸上,效果非常好。如果你读到这里,就可以立刻尝试一下。拿出一支笔和一张纸,把最让你困扰的事情写下来,然后全身心放松,把纸张揉成一团放在抽屉或盒子里保存。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把它扔在垃圾桶里,而是放在自己能够找到却不能直接看见的地方。这源于心理学中的一个实验,把“焦虑”扔进抽屉会带出一种潜在的心理暗示——焦虑依然存在,但你暂且把它搁置,先专注于眼下的事情。

全身放松也是需要被特别强调的。如果你在写下焦虑的过程中始终想着“这么做到底有什么用”“这么做肯定没有效果”,那么你的精神就不够放松。关注好的一面就会获得积极的力量,关注不好的一面就会收获负面情绪。如果你持续加强“这个方法没有用”的心理暗示,反而会增强烦恼和焦虑的意识,无法解决问题。

搜狐公司CEO张朝阳在早年的采访中也曾说,自己唯一解压的方式就是把自己的烦恼写下来,然后用火烧掉。这是一种和前文类似的心理暗示方法。



一定要设置完成目标的截止时间。


做事情必须要设定截止时间。一旦时间让人产生危机感和紧迫感,人就会分泌去甲肾上腺素,这时人的精神状态会变好,学习能力会变强。在日本,有一种工作方法叫作秒表工作法。比如,你在一个小时之内要完成一份文件,在过程中用秒表计时,可以激发你完成工作的紧迫感。长此以往,你可以通过这种手段优化工作方法,比如平时每次写文章需用1个小时,接下来可以挑战在45分钟内完成写作。真正高效的学习达人和职场达人,都可以把学习和工作当成游戏,而秒表工作法就类似于一种闯关模式的游戏。

截止时间一旦敲定,尽量不要轻易更改。我以前有非常严重的拖延症。我每次下定决心在早上7∶00起床,但是经常拖延到7∶30,甚至更晚,以致我的工作和生活都受到了影响。后来,我不得不强制自己设定起床的截止时间,我必须在截止时间之前完成起床的目标,否则就要惩罚自己。我很快改善了拖延症。

说到有拖延症的人,他们很难说到做到,设定截止时间这个方法的效果会大打折扣。但是,我们仍有补救的办法:提前做好下一件事的安排。如果不做好当下这件事,就无法开始做下一件事。比如,你在10月31日之前必须交稿,然后在11月1日去美国旅行。如果不按时交稿,那么你在美国的时候也要继续工作,直至交稿,那你的心情一定会大受影响。可能你本来打算放松散心,结果反而心情更糟了。

专注力是职场人高效工作的前提。专注力能够让你在复杂多变的职场环境中获得有效的竞争力。BAT喜欢这样的年轻人,又有哪个公司不喜欢呢?



如何做到选择后不后悔?


很多人在做决策的时候犹犹豫豫,无法下定决心,做了决策之后又开始后悔。如此反复,非常浪费时间。这或许是因为选择者不懂得如何衡量利弊得失,而盲目选择的结果。一旦后悔已做出的选择,在下一次抉择中会更加畏畏缩缩。

到底是什么阻碍了人们塑造和培养客观思维,做出客观判断?答案是人的过度想象。

你可以想象这样一个画面:在客观的你和主观的你之间隔着一面玻璃墙。客观世界只有客观事实,而在玻璃墙那边的主观世界里,你在揣摩周围的人到底在想什么,人们为什么看你,看你的目的是什么,不由得产生畏惧、恐慌、自卑、逃避的心理。

可见,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想当然地认为非常严峻的问题可能并没有那么严重,只是我们的过度想象放大了负面情绪。而自责愧疚的负能量会一直干扰你的判断,影响你之后的每一个决策。如何才能摒弃这种主观放大情绪所带来的负能量呢?

通过亲自尝试,我总结出一种权衡利弊的目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