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选准赛道再奔跑 > 30秒内的决策和想一年是一样的

30秒内的决策和想一年是一样的




我的职业发展中最为滞缓的一年就是2018年。

2018年我在各地签售之后面临了严峻的职业选择问题,是回到大公司继续工作,还是从0开始自己开公司?对这件事的犹豫不决,让我一度陷入低谷。一方面,自己当初来北京,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有自己的公司,或者成为知名企业的合伙人。但是自己那时什么都不懂,如果贸然选择开公司,失败之后,可能会承受不住打击。所以对于创业途中未知的恐惧,让我更加无法轻易舍弃大公司提供的薪资和福利。另一方面,我也深知,如果继续回归企业工作,又要面临和过去一样的问题。

真正找到解决这种犹豫不决思维的思路,是从我读到一本书中的一句话开始的:“果断决策,想30秒和想一年的答案是一样的。”

醍醐灌顶。那时候,我下定决心,放弃大公司优渥的福利和薪资,奔着成为一家企业的合伙人、开公司的终极目标努力。之后,通过迅速组建团队、扩张业务,三个月内,公司赚到足够支持2019年业务发展的现金流。自己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变得非常好,摆脱了犹豫不决的状态。在实现这一转变的过程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功不可没。



在陷入焦虑的时候,问自己一句:关于这件事,你想要一个怎样的结果?


这是一个神奇的方法。当你怨天尤人时,这句话可以让你瞬间从焦虑的状态中抽身出来。

一位毕业于哈佛大学的读者回国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非常焦虑。她对我说:“我就是想做风险管理相关的工作。但是,现在这类企业都要求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再加上确实没有人脉能帮我推荐,就算我有再好的学历背景,再想进,他们也不要我啊。”她反复强调内心的不满,感慨为什么企业不给她机会、不选择她,把自己的焦虑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时,我突然问了她一句:“这件事你想有个怎样的结果?”她用焦灼的语气对我说:“我不知道,他们就是不要我啊,我能怎么办?”在她心里,她已经倾向于认为自己目前就是无法得到想要的工作。这是典型的沉湎于焦虑的表现。焦虑迫使她把重心放在郁郁不得志的个人境遇上,甚至消磨着她的信心。

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博士、杏树林创始人张遇升老师在讲到人们的精力管理时提到这样的思维模型——人做成一件事靠的就是人的精力。人的精力金字塔由体能、情绪、注意力、信念四部分组成。体能指人的身体素质,情绪指是否在实现目标过程中一直有正面的态度,注意力指是否能够高度集中精力解决一个问题,信念就是你最终希望和相信一件事情能达成预期的结果。张遇升说,在一个人做一件事的最后阶段,体能也耗尽了,情绪也波动了,可能注意力已经集中不起来了,这个时候,真正能让你向上冲一把、彻底达成目标的就是使命感和信念。所以,人们才说要相信“相信”的力量。

很多人因为受到来自外界的打击,产生负面情绪,到最后甚至忘却了自己的初衷,更是丧失了为目标努力的信念。因此,在你焦虑不堪的时候,不妨问下自己“关于这件事我到底想要一个怎样的结果”。这一灵魂拷问将会迅速把你从坏情绪中拉出来。



尝试在30秒内完成决策,因为30秒内的决策结果和想一年是一样的。


做决定不需要很长时间。想30秒和想一年的结果是一样的,这有一定的科学根据。一个好的决策需要足够的信息作为判断基础。但是,大部分人在做决策的时候,很少有搜集精准信息的意识,或者因能力有限,根本搜集不到足以支持决策的信息。缺乏外界环境的支持及有利信息的引导,人的想法在短时间是不会被改变的,所以30秒和一年的决策结果是一样的。

我的另一位读者在海外向我倾诉了他的想法,他准备回国,但是一直都放不下目前在国外获得的工作和财富。他很苦恼,一方面很希望回国发展,想在国内高速发展的领域大展宏图;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对国内就业市场和行业发展情况不了解,贸然回国工作会吃亏。当时,这位读者和我认识有两年的时间,每年都报名参与我的会员活动。在回国这件事上迟迟下不了决心的他,在我们认识的第3年,选择回国了。据我所知,他想从事的行业在他最初想要回国的那一年正是高速发展的时期,等他回国的时候已经达到市场饱和了。

最初,如果他能够意识到,在缺乏足够的信息支持的情况下,思考一年和在30秒内决策的结果是一样的,那么就不会白白浪费那么多的时间、错过最佳的择业机会。



做了决策之后就立刻去做,放弃不符合自己心意的选择。


立刻去做和懂得放弃是相辅相成的。立刻去做就是不要等待。决策是有保质期的,如果拖延太长时间,一件事情成功的条件发生改变,那么这件事就很有可能会失败。我在事业发展最低谷的时候,曾向宝宝树前副总裁杨柯老师寻求建议。她说你必须要快,要迅速破冰,如果再这么慢吞吞,就算实现了目标也没有任何意义了,因为当市场环境发生变化,你就无法收获预期的影响力和经济收益了。不管是对个人还是公司,快和专注都是最重要的事情。

快,即做了决策就立刻去做。专注,就是把注意力放在应该做的事情上。如果做不到这两点,你会因为犹犹豫豫而浪费时间。

回想自己的职业发展,我每一次的人生选择都是因为做到了这两点才得以选准赛道。最初想辞职的时候我就立刻辞职了,然后立刻行动起来寻找符合自己心意的工作机会,仅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就进入了理想公司。出书也是一样,我在决定出书的那一刻,就开始写文章,积累粉丝,物色资源丰富的出版社,才有了第一本书的出版和全国签售以及最终销量突破30万的成绩。开公司也是一样,既然决定经营公司,我就放弃了回企业工作的机会,放弃不合适的业务线,迅速投入到创业之中,开始积累现金流。

在各种具有诱惑的选项面前果断决策很难,但是只要知道自己不要什么,拒绝不想做的事情,就会最大限度地靠近自己最应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