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选准赛道再奔跑 > 实现梦想的时间,没有我们想得那么长

实现梦想的时间,没有我们想得那么长




我在采访前亚马逊中国的副总裁张思宏时,他有一段话让我记忆犹新。

他说:“现在是最好的时代。过去我们那一辈人实现梦想可能需要10年,但是现在信息技术这么发达,行业划分这么清晰,很多年轻人只需要几年的时间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过去我们积累财富,只能靠多年职场工作,现在年轻人积累财富,只要找准方法,比如做个网红,一个月流水就有上百万元,用不了几年就实现逆袭。”

是的,实现梦想的时间远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长。所以,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年轻人在做个人选择时要稳准狠,要意识到事情的爆发节点在哪里。

从八九岁开始,我就梦想着成为作家,一直到大学毕业,梦想却还在原地。我反思这十几年为什么依然没有实现梦想,答案是没有坚持写作,没有掌握核心的方法,没有沉浸在实现目标的环境里。在毕业半年之后,我加入微博读书频道,了解到整个互联网读书行业的运作模式,积累了一定的行业人脉资源,坚持在2016年每天写一篇文章。第二年我成功出版了自己的作品,并在全国签售。实现这个梦想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由此可见,找准方法、构建实现目标的环境,坚持耕耘,实现梦想的时间不一定要那么长。等待是赢不了的。重塑实现梦想的时间观念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我们运用大数据的思维,了解在一个行业里实现目标的平均时间,调整自己做事的时间。那么,如何构建快速实现目标的时间观念?



了解行业的数据,从整个行业角度判断完成一件事的平均时间。


过去我在采访职业精英的时候,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你实现这个目标大概花了多长时间?通过对近千位职业精英的采访,我发现,除去摸索期,他们在找到方向之后,做一件事初步有显著成效的时间大概是1年。以此为限,当我做一件事超过1年还没有任何起色时,我会开始思考问题出现在哪里,有没有必要调整,如何调整,因为再坚持下去很可能是在浪费时间。

在我经营公司的时候,把我从低谷期拉出来的是当时和纪源资本投资经理刘丹妮的一次交流。我问她,在中国,创业公司失败的周期平均是多长时间。她告诉我有行业报告显示是2.5年。一家公司如果成立了2.5年还没有任何起色,那么这家公司就岌岌可危了。我当时计算了一下,自己的公司已经成立9个月了。那时我强烈地意识到,如果再不奋发崛起,就很有可能会浪费将近两年的时间。万一失利,我会因为公司的失败、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无比凄惨。因此我开始打起精神,拼命要把公司经营起来。所以,了解在一个行业内实一个现目标的大概时间,可以有效地营造截止日期将至的紧张感,激发自己最大的潜能。



学会计算自己做事的时间。了解自己从0到1做一件事到底要花多少时间。


了解到别人做成一件事的平均时间之后,下一步是估算自己从0到1完成一件事情需要的时间。这极好地对应了我在之前的章节里反复提到的如何估算自己做事的时间。第一,持续地做一件事。第二,计算自己做成这件事需要的时间。通过持续写作,我发现自己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在一个陌生的领域初步取得成绩的时间周期在3个月左右。因此,我在加入新的环境、承担新的项目时,都倾向于给自己预留出3个月的时间。

每个人做成一件事的周期是不一样的。只有长期在一项习惯中持续观察,才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周期。换句话说,个体的产能决定了你将在多久时间内实现自己的梦想。找到自己的时间周期后,你不会设置一个过高的目标,不会让自己在追求根本不可能完成的目标时,挫伤自信心和自尊心。



利用结果法,避免浪费时间。


在观察到持续行动的周期之后,你要尽可能找到效率不够高的原因,缩短自己在此过程中浪费的时间。比如,我每天在一件事上投入1个小时,基本上3个月之后会看到结果,那么如果我每天投入2个小时,实现目标的时间会不会缩短为原来的一半?以及,如果对时间的利用效率很低,有没有可能通过专注力管理、体能训练,提升自己在这1个小时的效率?这时候我工作2个小时,可能收获过去工作4个小时的成果,是不是变相地节省了很多时间?

每个人在做事的过程中都浪费了一定的时间,那么,这些时间被都浪费到哪里了呢?可能是不必要的情绪问题,可能是不必要的交流,也可能是其他不必要的事情。关于如何减少情绪对时间的浪费,我觉得最有效的办法是观察负面情绪导致的后果。你一旦意识到任性、耍脾气的结果都是拖延时间,自然而然就会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

过去,我在做成一件事之前最大的困扰是他人的不信任。在和一些投资人聊业务时,他们会设想出无数个在现实中不太可能出现的情况,问我如何处理。我最初觉得对方非常不信任自己,颇受打击。后来我才意识到,人和人的认知水平极为不同,我的资历没有办法得到所有人的认可,这很正常。虽然那些投资人提问题的角度非常刁钻,但是我不得不承认有些问题真的不在我的预见范围内,而且也不能否认它们的价值。受到启发之后,我找到了可靠的客户渠道,公司的现金流因此快速滚动起来。我才发现,不以自己的固有认知为标准判断所有事情,尝试理解新的问题和方法也是一种高效的时间利用方法,让人受益。

人生最宝贵的是时间,对时间的精准掌控,让我们加速实现梦想,达到理想的生活状态。



我的目标都实现了,然后呢?


林志颖是我的偶像,非常符合我最初对于“梦想家”的定义。他实现了很多梦想,对人生也抱有积极向上的态度。我极强的目标感就是从他那里学到的,并且我始终坚信只要设定好目标,坚持行动,一定可以实现目标。我在人生的前25年一直在享受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后的自信和快感。然而,在我实现了第一个3年目标——进入行业顶尖的公司,出书并在全国签售之后,我开始不知何去何从,陷入低谷期。我的目标实现了,然后呢?

当时我读了一本名为《自我驱动心理学》的书,里面讲到很多人付出很长时间实现了最想实现的目标之后,会有一段非常明显的空虚期。这段空虚期的表现就是不知道下一个目标在哪里,什么事情都无法让他们提起兴趣,终日被自我怀疑折磨。书中还列举了很多知名企业的创始人,曾在达到人生鼎盛期的时候,饱受抑郁之苦。空虚期或低谷期都是暂时的,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阶段的心理问题,让自己持续地拥有良好的心态、积极地实现目标,尽快走出低谷期,踏上下一段征途呢?



以3年、5年为期限设定长期目标。


我在实现第一个3年目标之后经历了近7个月的低谷期,然后走了出来。是什么让我陷入低谷?原因在于实现了3年目标之后,我迫切地要实现5年目标,却忘记调整自己的状态。与太容易实现的目标相比,3年目标或5年目标并不是在短时间内,比如一个星期、一个月,可以实现的。我甚至还没来得及感受实现3年目标的成就感就急着踏上征途,把自己拖入了长线战斗。

对职场人而言,以3年、5年为期限设定目标,周期不会太长也不会太短。长期目标的确可以延迟满足感,在梦想实现的那一刻放大幸福感。但不可忽视的是,实现长期目标也更需要耐心,需要稳步把握节奏,不可操之过急。



实现目标之后奖励自己。


在已经实现了一个目标,而下一个目标尚未开始时,适当的奖励会激发一个人继续挑战的热情,避免其陷入无所适从的低谷期。这时候,我们有必要把改善消费习惯和设定个人目标结合起来,重新定义个人消费。

很多平时肆意挥霍金钱满足购物欲的人,却很难真正幸福起来。我不是一个物欲很强的人,几乎很少买奢侈品,但是实现了自己定下的目标之后,才允许自己买这些物品作为奖励。那么,一个大牌的包就不只是一件单纯为了满足审美需要的奢侈品,而是一件战利品。看到这些战利品的时候,我就从中获得了极强的自信,因为这些东西都是靠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赢来的。



找到自己的兴奋点。


每个人的兴奋点不一样,但是兴奋点的作用是一样的,即刺激一个人持续行动,不断超越自我。比如,林志颖喜欢赛车,他把对自己的奖励落在赛车这件事上,而赛车除了让他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还激励他努力工作,并在赛车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我的兴奋点就是房子,这一点源于我的家庭。我的母亲在投资房产方面颇有心得,她在二十七八岁的时候就全款在家乡买了5套房产。房子为什么能够成为我的兴奋点呢?原因是它的价格比较高,很难说买就买;比起价值一两万元的奢侈品,房子的成本更高,延迟满足的作用更大,而且不动产增值空间很大。对我来讲,购置房产是极强的个人成就感所在。

人生是一场充满未知的马拉松比赛。只有擅长设置时间节点、持续实现目标的人,才能幸福地跑完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