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透过佛法看世界 > 上一世的价值

上一世的价值




问:  如果这一世我们的因缘都是上一世来的,但是我们不记得,那么上一世还有什么价值?

答:  前世和今生的关系,就像昨天和今天,不管你记不记得,今天的经历都是昨天的延续。

另外我想澄清一点,这一世的因缘是上一世的延续,前世的最后一个念头是后世第一个念头的因,念念相续,每一个在前的念头都是在后的念头之因,但是我们身语意的造作也同时在创造新的缘,只不过大多数众生因为惯性,不自觉地遵循着往昔业力的趋势,每一个当下创造出来的新缘起也都成了以往习气的重复流转。

因为这种不自觉的重复,人的命有定数。又因为每个当下都是改变的契机,人的命运又是不定的,变好与变坏掌握在自己手里。

轮回和业因果的教法传达给我们一个重要信息:要了解和接受过去,但不拘泥于过去,否则我们不会有真正的智慧和力量。

问:  这一生的修行如果没有修到解脱,那么这一世累积的修行成果可以带到下一世吗?还是说,无论如何,下一世的修行都会从零开始?

答:  这一生没有修到解脱,付出的努力也不会白费,它会像一颗种子,在他生来世遇到相宜的缘起时,将生长发芽。因缘的聚合可能在下一世,也可能在多世之后。

藏传佛教中的中阴修法使修行者能够凭借平日修行之力,利用死亡前后出现的机会获得解脱,把前世的修行和后世的修行连接起来。



跨越时空的因果


问:  跨越时空的因果对现世有什么意义?如何起到断恶行善的警示?

答:  严格说来,因果都是跨越时空的,因与果不可能出现在同一时空点上。时空的间隔有长短远近之分,而这长短远近没有绝对,是因人而异的。超出了某些人接受和认知范围的事物,可能对另一些视野更广阔的人来说,是完全可以理解和接受,并能从中得到启发、借鉴的。

比如,只关注眼前的人,你跟他讲历史、讲未来,他会觉得那些与他目前正在做的事没什么关系,考虑那些没多大意义。可是稍有远见的人就会懂得:“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过去发生的事会告诉我们事物发展兴衰的规律,并预示事态变化的趋势;考虑未来,可使我们以更具持续性的方式去做事,而不至于急功近利,路越走越窄。

“跨越时空的因果”对现世有什么意义?这取决于众生各自的智慧和福报。对一只朝生暮死的昆虫来说,隔夜就是隔世,它很难明白昨日种种与今日种种之间的联系和延续;它不知道它那一天的生命与整个自然界的发展变化、与整个生物进化史都密切关联。但对人来说,明白这一点是很容易的,因为人的福报和视野比昆虫大。如果虫子说:“没有昨天也没有明天,今天的太阳落山后就再不会升起来。”人类听了,一定会发笑。同样的,若智慧和福报超过一般人,就能知晓过去将来,知道因果在较长时空跨度里的演变过程。

凡夫受因果律支配,却因为不能现量了知因果而常常疏忽、懈怠。地上菩萨出定时也在现象的缘起法中,由于菩萨以入定智慧之力在出定时能基本现量了知何因感何果,因而菩萨不昧因果,详细取舍因果,精进地行持六度万行。所谓“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正是如此。

问:  因果不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相信,可真有来世吗?

答:  如果相信因果不虚,就该相信有来世。当一期生命结束时,若就此断灭,没有来世,那么未了的因果怎么办?若说因果也随之断灭,岂不是有因无果,又怎能说因果不虚呢?

问:  如果有轮回,为什么世界比以前多了那么多人口?多出来的那些是哪里来的?

答:  佛教的轮回讲的是六道轮回,众生跟随业力在天道、阿修罗道、人道、旁生道、饿鬼道、地狱之间生死流转,不是只在人道循环。其他道的众生在耗尽福报或偿尽业报之后,会堕落或上升到人道来;而人在一期生命结束后,也会随善恶果报或升天或堕入三恶道或继续投生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