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透过佛法看世界 > 不是同样的水,也不是别的河

不是同样的水,也不是别的河




问:  如果说肉身如衣服,轮回中我们一直没有改变的到底是什么?

答:  轮回中没有什么是一直不变的。佛教认为,人死后会有神识携带未尽的因果转生到下一世。神识不同于外道所说的灵魂,灵魂常一不变,而神识为空,它是因缘的聚合,随因缘的改变而变化,今生与来世的神识不是完全一样,但也不是不相关,它是前前后后的因果相续,就像一条河,下游的水由上游而来,早已不是同样的水,却也不是别的河。

问:  佛教里强调无我,要破掉我执,如果说这辈子我是张三,下辈子是李四,那么我张三这辈子随便造业,反正下辈子由李四来背就好了嘛,跟我也没关系了,为什么我还要行善避恶呢?

答:  首先,恶报什么时候成熟,很难说,并不是这辈子造恶,全都等到下辈子报,有的这一世就报。好比喝毒药,根据毒性的强弱和个人体质、耐受力等不同,有的要等几天甚至几年以后,毒性才发;有的几小时后或者当场就发作。如果你对毒物的性质和自己的身心没有十足的了解和把握,最好不要轻易尝试。

其次,如我们在前面的问题中讲到的,昨天的我和今天的我并不完全相同,只是相似相续,“我张三这辈子造恶业”和“我张三这辈子受恶报”,前后两个我也是不同的,但是由于“我执”——把色、受、想、行、识这五蕴身心认定为“我”的这个执念,仍然会有造恶业和受恶报的直接经验。谁在经验呢?“我”在经验。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前后是不是同样一个人,而在于谁在经验。

事实上,也没有一个固定不变、自成一体的“我”在经验,“我”只是对刹那生灭变异的五蕴身心的坚牢误解,然而只要这个误解还没有从根本上遣除,“我”就意味着无欺的经验,这个经验遵循因果的规律。“我”造恶业,“我”就会受相应的恶报,在同一个因果缘起和执念的相续中,叫张三叫李四都无妨。



箭头指向未来的自己


问:  如果人为了做一件好事的最终目的,而在过程中做了一件坏事,那么他会受到惩罚吗?会有怎样的因果报应?

答:  果报不是惩罚,它只是事态发展的结果,就像你做饭时,水和米的比例没掌握好,或者火候没注意,结果做出来的米饭夹生,烧糊了,你因此没能吃上可口的米饭,或者干脆就没饭吃。没人因为你不好好做饭而罚你饿肚子,是你自己把事情办砸了。

回到问题,为了做好事的最终目的而在过程中做了坏事,这要分两种情况:无意的和存心的。无意中做了坏事,恶的果报会远远小于存心做同样的一件事。如果事后自己发现了,应该尽快忏悔,以在恶业成熟之前改变缘起,从而使后果相应地向好的方向改变。

如果是存心做坏事,并且真正造成了伤害,那就是造了恶业,不管你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具备明确的动机、对象和造成伤害的结果,这种恶业的力量会很大,果报显现更快,而要改变结果的难度也更大。

所以我们做事情首先要有好的发心,在做的过程中也要时时反省检点,谨慎地取舍因果,尽量避免出现好心办坏事的情况,更不能以为自己有堂皇高尚的最终目标,过程中就可以不择手段。因果不欺人,自己造下的恶,犹如射出的箭,箭头所指是未来的自己。



菩萨保佑


问:  我们拜佛是否会得到佛的照顾?如果有人说对佛不敬的话,要制止吗?怎么制止?

答:  拜佛当然会得善报,但不要以为这是因为佛也像世间凡夫一样,谁讨好他,他就对谁偏心、关照。佛对一切众生都是平等慈悲的,可是能否感应到佛的护佑,取决于我们自己。如果我们心怀敬信,便能感受到佛的加持,就像无线电波一直都在,而你需要打开并调对频道才能接收到信号。

进一步说,加持是指我们通过礼拜等行为使自心向真和善的方面转变,烦恼减轻,福慧增长,从而有更强的能力去面对、接纳生活的境遇,去帮助、保护自己和他人。

见人对佛不敬,你如果有能力制止便制止,如果没有能力,最好远离此人。无论哪种情况都尽量不要起嗔心。

问:  现在很多达官贵人纷纷去寺庙里烧香磕头保佑平安,如果这些人的钱是来路不明的,那么佛菩萨真的会保佑他们平安吗?那样的话对老百姓岂不是太不公平了。

答:  如前面所说,佛菩萨平等大悲,并不会因为你烧香磕头就偏袒你,他不烧香磕头就不理会他。然而,正如阳光普照时,向阳的房间才温暖明亮,背阳的房间却晒不进太阳,你究竟能感应到多少佛菩萨的加持护佑,要看你有多少恭敬信心。

佛教讲因果,善恶有因,自作自受。达官贵人也好,平头百姓也好,若杀盗淫妄,造作恶业,都将感应恶果、经受苦报;若向佛菩萨恭敬顶礼,都会积累福报。

如果一个人造恶在先,后又拜佛,这前后的因果善恶能否抵消呢?业因果报的相续消长极为复杂,只有智慧神通圆满的佛才能把一个人生生世世、点点滴滴的因果说清楚。

你看有的动物受用福报比人还大,动物属旁生道,是三恶道之一,前世必是造了大恶业,才转生为旁生;也必是行善积德了,才感得受用丰足、生活安逸。这善报恶报是同时现前的。其实,你留心看看自己周围的人,也是这样,同时承受着善报恶报。

善恶相抵也是有的,我这里告诉你一个基本的道理:造恶业后,若生起悔恨之心,在佛前至诚忏悔,发誓从此洗心易行,决不再犯,并尽力弥补之前过失所造成的损害,如此反复坚持,说到做到。精诚所至,一般的罪业是可以清净的。

原本在所难免的灾殃恶报减轻乃至消失,并不是佛菩萨受了他一炷香、几斤水果的贿赂,就替他办事护着他,是他自己的心力,以坚定的信心积累了福报,以真诚的忏悔改变了缘起。

基本原理就是这样,至于具体到个人,结论还得你自己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