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透过佛法看世界 > 辑四 依止上师与闻思修

辑四 依止上师与闻思修




上师能不能帮你搞定这样那样的琐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不能引导你解脱生死。



功德之源


问:  为什么在金刚乘的修行中上师如此关键?我们怎样理解上师是一切功德和成就的来源?

答:  金刚乘的修行中上师至为关键,是因为金刚乘的入门、修学及成就都直接依靠上师的加持。

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上师是具德上师,也就是真正符合资格要求的上师。在后面的问答中,我们会谈到究竟怎样的上师才有资格灌顶、传密法,做金刚上师。

弟子要获得修学密法的资格,进入金刚乘,唯一的途径是通过灌顶。如果没有上师灌顶,得不到密乘戒体,就不能学密法。一些人无视密法法本上“未经此法灌顶不得翻阅”的告诫,擅自翻看法本,这会给自己带来许多障难。

进入密乘之门后,修学密法也唯一依靠上师的讲解、引导。以前由于印刷不便和保密等原因,密法法本存世不多,流传也受到严格控制,必须先向具德上师求法,得到灌顶后才有可能拿到法本。

我十几岁在家乡随上师才晋堪布修学《法界宝藏论》,只有极少数人被允许参加此法灌顶,法本数量非常有限,我当时就没有法本,才晋堪布得知后,把他自己用的法本借给我,让我参照修习,并且一再叮嘱要独自阅读和修炼,不能让其他人看到法本。

现在不同了,密法法本轻易可得,没有受过灌顶的人也能拿着法本按图索骥地修炼。这其实炼不出结果来的,甚至会有危险。没有上师讲解的话,你很难知道那些文字究竟在说什么。同样的文字,同样的名词,在密法中它却有专门的所指。

另外,为了防止盗法,一些法本的顺序被故意打乱,真正有传承的人才知道正确的顺序。有的具体修法唯以口耳相传的形式保存,不见诸文字,由上师亲口传授给弟子,弟子记在心里。

所以,没有传承上师的引导,你即使拿到法本也不知如何修。从这个角度说,虽然现在一些本该保密的法被公之于众,一些没有传承、没有修证、几乎不懂密法的人煞有介事地讲解、传授着密法,但是正如密码泄露后,没有人解码,密就还是密,在传承者手中,纯正的密法仍然被完好保存着。

修习密法,证果的速度快,是因为修行过程中有上师传的诀窍,使修行者能直奔要点,免了迂回曲折。人们把上师诀窍形象地称为上师心滴——由智慧心中自然流出的精华。行者修证境界的提高也需要上师的印可。所以金刚乘很强调弟子与上师相应。

修行路上的每一步,可以说都是上师手把手带着走过来的,因此弟子会对上师怀着无限的感激。感激涕零。

以前,我的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每次提到他的上师托嘎如意宝,都泪流满面,哭得说不出话来。他说他小时候在托嘎如意宝座下求学时,托嘎如意宝也是这样,只要一提起他的上师,就泣不成声。

大成就者阿秋喇嘛是法王如意宝的弟子。法王示现圆寂后,阿秋喇嘛每当向其他人谈起自己的上师都情不自禁地流泪。

外人也许不能理解金刚乘上师与弟子之间这种深厚的感情。即使是学密法的人,如果没有全心全意地爱敬、随学过上师,也会很难理解为什么有人会对上师怀着那样深厚的感激之情。



寻找善知识


问:  现在末法时期,如何找寻、鉴别善知识?

答:  在末法时期,虽然如续部典籍中所说具足一切功德的上师极其难得,但作为合格的上师,至少应该满足这样一些条件:首先是具有无伪的菩提心,其次是精通教法,能应弟子的需要完整传授某一解脱法门,第三是戒律清净。

一个人会值遇怎样的上师,这既取决于个人的发心及与上师的因缘,又与同时代众生的共同业力相关。

当年,释迦牟尼佛直接以佛陀的形象出现在世间引导众生,而在佛灭度后,众生由于福报减小,只能看见佛以阿罗汉的形象示现,阿罗汉之后是班智达利益众生,到现在末法时期,众生眼里只能看见普通人,佛便以普通人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就个人而言,没有宿世的福报,今生不可能值遇贤善的上师,而内心不清净,真佛现前也不会见其功德。

所谓观察上师也是观察自心,我们到底是以什么样的心去拜师求法的?是为了解脱还是为了别的?是希望所有众生都今生得安乐、来世得解脱,还是只想自己早日脱离轮回的痛苦?

在寻找、鉴别善知识的过程中,自己的发心、心态很重要。若自心清净,佛陀即使以普通人形象示现,你也能认出他是佛。若自心不清净,再好的上师你也看不出他的好。

曾有一位居士跟我说:“我觉得甲活佛比乙活佛好。”我就问为什么。她说:“甲活佛热情,跟所有居士都很熟络,关系很好,每次见到我都问:‘你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尽管说。’以后等我出家的时候,我就去他那儿跟着他学法。”

其实,选择上师不应该看对方肯不肯迎合自己,会不会跟人搞关系,要看他出世的功德。上师能不能帮你搞定这样那样的琐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不能引导你解脱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