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透过佛法看世界 > 金刚上师

金刚上师




问:  金刚上师有哪几种类型?

答:  金刚上师不是一种通称,像某某堪布、某某格西,对谁来说,他都是某堪布、某格西,而金刚上师不同,只有为自己灌过顶,或传过密续,或传过密法诀窍的上师,才成为自己的金刚上师,又称根本上师。可见,是不是金刚上师,要看针对谁而言,看师徒之间有没有密乘誓言的联结。

至于金刚上师的类型,就是上面讲到的三种:授予自己灌顶的上师、给自己传密续的上师、给自己传密法诀窍的上师。



上师与弟子


问:  我们应该期待或者不应该期待和上师建立怎样的关系?

答:  这要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与自己的金刚上师之间。其实没什么期待不期待的,对于弟子来说,他别无选择,密乘根本戒讲得清楚:不得视师为凡夫,因而轻视上师;不得违背上师言教。这两条看似简单,实则涵盖弟子所有的见修行。

修行者在选择自己的金刚上师时务必谨慎,切莫草率、匆忙认一位上师为金刚上师,之后又观察上师的过失,随意批评,这都可能触犯到密乘戒。

按照藏地的传统,弟子在向一位上师求灌顶或密法、诀窍之前,一定会认真地观察、了解这位上师,直到确信他具备做金刚上师的资格,并且确信自己对这位上师有着全然的信任。有时这种考察和确认需要花上很多年的时间。之所以这样郑重,是因为弟子的解脱依靠金刚上师的加持。

怎样的上师才有资格做金刚上师呢?虽然符合所有资格要求的上师在这个时代已十分罕见,但至少他应该满足如下条件:

首先是密乘戒清净。如果一位法师与自己的金刚上师发生矛盾,甚至诋毁上师,或者公开责难、打击金刚道友,或者违犯了其它密乘戒,而没有通过忏悔彻底清净罪障,那么他是很难成为真正的金刚上师的,即使在形式上为他人“灌顶”,也不一定会发生灌顶,因为法的传承到他那里已经被染污了,他没有什么可再传给其他人。所以大家要多观察一个人对他自己的金刚上师和金刚道友的态度。

其次是有无伪的菩提心,真心为了帮助众生解脱痛苦而誓证菩提。

第三是精通弟子所求的法。有些人自己并没有某一密法的传承,也不懂这个法该怎么讲、怎么修,甚至连仪轨也不会念,而装模作样又是“灌顶”又是“传法”。这种情况下,金刚上师与弟子的关系是无法建立的,因为没有发生灌顶,“上师”三项基本资格都不具备。这样比较极端的例子,现今社会上却时常能见到。听说有的上师“灌顶”结束后,欣慰地告诉弟子们:“你们能得到这个灌顶,太有福报了。我当年都没这么幸运能有机会得到这个灌顶。”

灌顶,特别是大圆满灌顶,对上师、弟子、场所、法器等等都有着严格的要求,任何一个条件不足,都会影响到灌顶是否真正发生。不能说:现在时代不同了,该严格保密的可以在网络上公开了,必需的灌顶法器可以因陋就简、能免就免了,续部中对灌顶条件的种种规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修改或忽略了。

密乘戒中有关于保密的要求,在现今这样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尤其要注意不能向有可能诽谤密法的人泄露密法。以前,信息传播不是那么发达,即使密法泄露,范围也不会很大,但是现在不一样,所以务必要谨慎。

传授密续和密法修行诀窍的上师,同灌顶的上师一样,都是金刚上师,绝对严厉的对境。藏传佛教包括显密两部分,藏传佛教上师所讲的法并不都是密法。作为弟子,要知道辨别自己向上师求的是密法还是显宗的法。有时候,这会比较重要,因为你可能需要据此判断自己是否有触犯密乘戒。

第二种情况,当一位上师没有给你灌过顶,或传讲过密续,或传授过密法诀窍,你若对他有信心,则亲近随学,承事供养;若无信心,做到对师长应有的尊重恭敬就好。

弟子与上师之间具体关系如何,要看与上师间的因缘。作为弟子,与其作很多期待和假设,不如反省自己的发心。如果发心单纯,就是为了觉悟,那么与上师的关系是比较好处理,也容易处好的。

问:  不违背上师教言与“依法不依人”,二者如何把握?

答:  如果是一位具德上师,他所做的一切必定与法不相违,依止这样的上师,依人便是依法。

虽然显宗也强调恭敬上师,但在密宗里,对自己的金刚上师的教言是信受还是违背,关系到根本戒,所以密宗特别强调弟子在正式依止一位金刚上师前要对之进行观察,这时,你可以依法不依人,以法为标准去考察、评判。你或许需要花很长时间去观察,才能确定一位上师是否值得你毫无保留地信赖,可以把今生来世的安乐完全托付给他,确定之后再向上师求续部教法、密法修行诀窍或灌顶,然后一心一意随学,视师为佛,把上师所有的言行都视为善妙的,不能再以自己的分别念去妄加判断、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