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透过佛法看世界 > 生死无憾

生死无憾




问:  关于临终诀窍,《修心七要》里说:“虽然平时我们对任何罪过都要有后悔心与恐惧心,但在临终时,却不能对以前造过的罪过有后悔与恐惧之情。”这和临终时至心忏悔有什么矛盾的地方吗?

答:  《修心七要》中所说是针对有一定基础的修行人。他们平时谨慎取舍因果,精进修行,积资净障,在戒、定的修持上都相当稳固了。这样的修行者在临终时,能依仗长期熏习养成的坚固信心和定力,完成此生最后的修行,这时应尽量减少杂念和其它干扰,努力使心专注于修法上。

米拉日巴尊者说:“我的宗教是生死无憾。”这实在是甚深微妙之修行诀窍!生时无憾,包含了从严谨持戒、精进忏悔到安住于空性法界等所有的实际修持;死时无憾,既是行者修持境界的一种体现,也是他临终的修行要诀。

对于平时没有扎实修行甚至不辍造恶的人来说,临终至心忏悔是必要的。通过祈祷和忏悔,把强烈的后悔和恐惧之心转化为对佛和净土的信心、希求心。



简单的临终引导


问:  我妈妈得了癌症,已快走到生命的终点,我非常想学一些临终引导的方法,却不知从何学起,衷心祈请您开示。

答:  劝你母亲持诵阿弥陀佛圣号,一心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你也要多为她放生、念佛。

临终时,周围环境尽量安静,最好能帮她面朝西方,右侧吉祥卧。这种姿势对亡者有极大助益。

助念的人在她头部附近以清晰柔和的声音念佛,并轻轻扯动她头顶的头发,把她的意念集中到头部来。

某些经续中讲到,神识一般会由以下九门中的一处迁出:一、头顶梵净穴是往生清净刹土之道,神识从此处出将得解脱,因此临终时心念专注于头顶梵净穴相当关键;二、神识从眼出,会投生为转轮王;三、从左鼻孔出,将得清净人身;四、从右鼻孔出,转生为夜叉;五、从双耳出,转生到色界天;六、从脐部出,转生到欲界天;七、从尿道出,转为旁生;八、从有门出,转为饿鬼;九、从肛门出,下堕地狱。

每个人的因缘业力不同,死亡时神识迁出的具体情况也是因人而异,但总的规律是:神识越往上出,转生的去处越好,越往下越糟。在亡者近旁的人因而要避免触碰她的下肢或在她下半身周围嘈杂,以免其注意力被吸引过去,神识往下走。

人临终时内心极其恐惧散乱,要劝慰鼓励她放下一切牵挂,一心念佛求生净土。



死生与共


问:  现在很多人为家里的亡人请僧人作法事,开销不算小,请问这样做真的对亡者有利益吗?或者只是一种民间信仰的心理安慰,觉得这样做了之后算是给亡者和自己一个交代,心里最起码好过一些而已?

答:  如果请的是真正的僧人,念的是真正的佛经和往生仪轨,对亡者确实是有帮助的。

为亡者作超度,除了请僧人作法事,还包括供斋、布施、放生、刻玛尼石、做经旗等各种善法,除了能超拔亡者的痛苦,生者也能获得利益。《地藏菩萨本愿经》中说:“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众罪,命终之后,眷属小大,为造福利,一切圣事,七分之中而乃获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为故去的亲人作法事,生者亡者都得到功德利益。

知道自己能够为已故的亲人真正地提供帮助,这对于生者来说当然是极大的安慰。一些人多年走不出亲人亡故的阴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内心深深的遗憾和无奈。人与人之间,包括至亲骨肉,总不免有该做而没做的事,该说而没说的话,该修补而没有修补的伤口,突然之间生死相隔,再见无期,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些什么。这种伤,有人带它一辈子。

对亡者的临终关怀和对生者的心理救助,在许多地方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是社会心灵共建的重要部分。如果失去亲人的人知道自己不是在独自承受苦难,有很多人愿意帮助,愿意分担,他内心的压力、孤独和怨恨就会慢慢地释放掉。

在藏区,家里若有人面临死亡,其他人一般都会尽力去为他请喇嘛来作临终引导,让佛法带他走过死亡的惊恐、混乱和剧痛。人死后,活着的人不会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因为还有比悲伤更重要、更有价值的事要做,那就是为逝者作超度法事,真正去帮他。家里人无论老少也都会为亡者发菩提心,念经,念咒。他们的悲伤是伴随着内心的笃定的——没有太多东西好遗憾的,现在做的每一件事都能帮助到逝去的亲人。

扎西贡布和扎西桑泽是两兄弟,几年前,他们的父亲突然病逝时,兄弟俩一个十三岁,一个十一岁。弟弟扎西桑泽在父亲去世后,哭着找到达森堪布,说:“爸爸不在了,能请到上师为爸爸超度,我们全家都感到很幸运。爸爸生前最大的愿望是我和哥哥能穿上僧衣,成为戒律清净的出家人。请堪布收下我们,让我们跟着您学习佛法,希望以后能正式受戒出家。爸爸一定会高兴的。我和哥哥如果能在这里出家的话,福报太大了。我们一定好好修行,把功德回向给包括爸爸在内的一切众生,愿他们离苦得乐。”

这个十一岁的孩子很懂事,他劝母亲:“不要哭,哭是没用的。我们要多做真正能帮爸爸的事。”

他们母子三人把家里所有的财产都用来为逝者作超度、放生、供灯、做经旗,没有太多考虑自己日后的生活。他们说:“牛羊什么也没有,能活下去,我们为什么不能活下去?”

后事办完,他们的母亲就出家了,兄弟俩也认真地修学佛法。各人都在以自己的努力帮助着逝去的亲人乃至一切众生。

亡者如生,生者无憾。

如果你曾经历过失去至亲的痛苦,你就知道这份笃定和信念对生者是多么大的安慰、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