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透过佛法看世界 > 带上我的祝福去他生来世

带上我的祝福去他生来世




问:  汉地一些丧葬习俗,比如迅速处理尸体、哭丧、杀生宴客等,往往会给亡人的转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如果有一位福报足够大的老人,在死后极短时间内有幸被上师超度到极乐世界。在这之后,家中不信佛的亲友才开始按照世间的方式处理尸体和办丧事,这时生者造下的杀生等恶业对已经往生的亡者有没有影响?极乐世界是不退转之地,会不会家人的恶业把往生之人“拉”下来呢?

答:  如你所说,极乐世界是不退转之地,真的往生到那里去了,是不会被“拉”回来的。然而问题是能不能往生净土。往生,如其它事情一样,也需要因缘具足才能办到。临终时要对阿弥陀佛有信心,有往生极乐净土的强烈意愿,有了这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缘,再加上其它助缘,才有了往生的条件。如果错过临终往生的机缘,进入死后中阴阶段,情势就会变得更加难以把握。

人死后到再次投生之前,会经历法性中阴、轮回中阴,这一阶段有长有短,因人而异。

生前修行比较好的人,可以利用这时出现的机会,在上师的引导下实现解脱。

生前没有什么修行的,如果在死后中阴的关键时间点,福至心灵地听到度亡念诵,生起欢喜意乐,且超度的上师真正具有摄受、超拔亡者的能力,种种因缘恰巧在瞬间聚合,亡者也能解脱。

对于没有修行基础的人,解脱的时机一闪而过,在慌乱嘈杂的中阴境界里是很难把握住的。一个人倘若在生前意识清醒、痛苦尚未那般剧烈地搅乱内心的情况下,不能对弥陀净土生起欢喜向往之心,也听不进上师说的话,那么没有理由确信他在死后中阴阶段就能反其常态地突然有了信愿。

然而,即使亡者在死后中阴没能抓住往生诸佛刹土的机会,请上师、僧众为其念经超度仍然会极大地帮助他减少痛苦。

很多人对超度不太了解,以为只要念经超度了,就必定是往生净土,解脱轮回。其实不然。如前面所说,往生净土需要超度者和亡者两方面的各种因缘和合,时机稍纵即逝。如果错过,超度法事的作用则是帮助亡者远离恶趣,投生善道,积累福报资粮,以尽早解脱轮回。  比如在《地藏菩萨本愿经》中就讲到,地藏菩萨往昔曾为光目女,得知其母死后转生恶趣受大痛苦,便发心广作供养,并请僧众念经超度,因而她母亲很快便脱离恶道,转生到天界。

以前,藏地的大成就者华智仁波切有一次为一个七十多岁的亡者超度,仪轨念到中间时,他哈哈大笑起来,停止了念诵。后来他向少数人提起此事说:“那次我们超度的那位老人,仪轨尚未念完,他的神识已经转生到三十三天去了。当时看着眼前白发苍苍的尸体,我不禁想:一个老人竟然跑得这么快!因而不由得笑起来。”可见,即便真正的大成就者来超度,也不是一律都能超度到净土去,但毫无疑问的是,超度者能力越强,亡者离苦得乐的机会就越大。

在藏地,人们会为亡故的亲人反复作超度法事,就是因为一次超度不能保证他从此解脱轮回。亡者没有出轮回的话,那么每一次超度都能帮助他减少痛苦,增长福报。这不仅仅限于死后四十九天内。即使亡者再次投生后,前世的亲人为他作的超度法事,仍然能不断地帮到他。

我的外祖父在我出生前就过世了,外祖母在我几岁时过世,几十年来,我的母亲只要一有机会就一定会请僧众为他们超度,并不断地为他们做经旗、刻玛尼石等。如今,母亲自己也八十多岁了,但每年仍坚持至少为她的父母作一次超度法事。这样做的人在藏地还是比较多的。



净业之因


问:  如何才能往生极乐净土呢?念佛做得到吗?

答:  有关往生极乐净土的方法,在《佛说阿弥陀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佛说无量寿经》等经典中有详细阐述。我之前在《同生极乐国》这篇文章中也对此有讲解。简而言之,往生极乐世界需要具备往生四因并断除五无间罪和谤法罪。在往生四因中,明观福田、发清净愿尤为重要,它们涵盖了积资净障和发菩提心。念佛的同时要有坚定的信心和真诚的发愿,这很关键。

问:  师父在《同生极乐国》中说:念佛即能往生。又说要“明观福田”、“积资净障”、“发清净愿”,那这几个修行步骤得到的往生净土的结果会是一样的吗?如果只念佛不观想、不清净业障、不发菩提心也能往生吗?临终时,念佛、观想、发愿哪一个更重要?

答:  往生净土有三辈九品之分,这分别就是从平时的修行而来。

专心念佛就是观想,就是清净业障,就是发菩提心。

临终时,若能向往净土,那一刻的心必定恳切,心力也强大,这个时候念佛、观想、发愿,能做到任何一个,三个就都做到了。

问:  除了发愿临终无碍之外,我们在临终四大分离遭遇混乱、昏迷之际,若无上师在身边临终指引,该如何对治,顺利往生?在混乱的境界中,又如何能清晰地看见阿弥陀佛,并随佛往生?

答:  这要仗平时修行之力。虽然佛经中明确说,临终十念,必定往生,但平时十念的因缘要具足都不容易,更莫说临终,所以平时就务必要精进修行,回向净土,临终才靠得住。



心的保护者


问:  念佛时如何做到心静?心无杂念的境界好难。

答:  作为初学者,不要等到心完全安静下来再去念佛,那样的话,你很难有机会开始念佛。相反,你应该通过念佛使心安静下来。心里越乱的时候,越要果断地提起佛号、心咒,把散乱、四处攀缘的心收回来。心咒又称为“心的保护者”,持咒或念诵佛号能够让我们的心不外散。通过长期、耐心的训练,我们会慢慢习惯把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放在持诵的心咒或佛号上,即使在嘈杂、混乱的环境中,内心的专注和宁静也不易受到影响。

念佛的时候发现自己杂念纷飞,是因为此时你的心比平时安静,所以才会察觉到杂念纷飞。就好像一瓶水,静置一段时间后,里面的泥沙杂质才会看得更清楚。这是很好的开端,不用去管杂念,坚持念佛,借以时日会见到成效。

初学者往往以为凡事都有窍门,总想找个机巧的法子,其实最大的机巧就是坚持,串习。一件事,做十遍不成功,就做一百遍;一百遍不成功,就做一千遍。反复坚持做下去,熟能生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