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寻找白岩松 > 二、立足点:参差多样的人物矛盾

二、立足点:参差多样的人物矛盾




白岩松说过,人类就是一种喜欢透过感性的方式来获取理性的动物,他引用柏拉图的话说:“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世界。”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寻找到有价值的人物故事点,是北四村这期节目的最大挑战。

茫茫9万人中,我要找的拍摄对象在哪里?

街头采访!这是个事半功倍的秘诀!

于是在北四村附近的地铁站,生命科学园站,我和摄像进行“地毯式”街采。其实也是通过被采访对象的“即兴现场表达”,寻找有故事又表达好的北四村“蚁族”。

“试药族”小王就是我用这个办法找到的。街采时,我问关于蚁族的话题,他回答:“我哪是蚁族,分明是鼠族嘛!”

我一惊,这个小伙儿表达挺另类。追问下去才知道,他住在北四村地下室没有窗户的小屋,月租350元。为了省钱,他还与人合租。到他住的地方深聊,才发现他为了赚钱,还去做“试药族”,加入了各种试药召集QQ群。

他给我介绍:“这是新出的药,给动物也试过了,然后给人类试。帕金森治疗药,一万两千元。蛇毒风险大,给八万元,3%的风险。”

小王代表了北四村的一种青年,身居隐患之中,却无力改变环境,希望迅速挣钱离开这里,哪怕是用有风险的赚钱方式。苦中作乐的他们,也安贫乐道。

在北四村,还有一种从城市退居来的“边缘群体”,例如患有脑瘫病的本科毕业生小雨。

2013年7月,从山东一所高校毕业后,怀揣各种荣誉证书,小雨来到北京找工作。但是直到2014年2月,偏瘫的他才在享受残疾人优惠政策的公司找到工作,工资最高的一个月是2300元。北四村每月房租500元已经占到他月工资的1/4了。

在小雨眼中,只有北四村能提供最低廉的房子:“北京城一个地下室,就要1200元一个月,我一个月辛辛苦苦挣钱,才挣2300元钱,这样我没法生活了。说句不怕你笑话的话,去年应届毕业大学生是690万人,今年700万人,人家有些公司就毫不客气地说,我这好人都用不了,我用你干吗?”

面对这些故事,白岩松也在演播室感慨:“几十年前,各个单位都有自己的集体宿舍,但是现在企业和单位不能背负那么沉重的责任了,因此就把很多事情甩给了整个市场和社会,年轻人要靠自己去打拼。”面对北四村即将要拆迁的说法,他呼吁,不希望以拆迁作为解决安全隐患的唯一办法,而应该用更加开放、包容以及建设的姿态,去解决存在的问题。

插叙一下,一年后我试图联系小雨,他已经“逃离”北京,回到老家,成了“逃离北上广”的一个注脚。

除了北四村的大学生租户故事,在拍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出租房屋的村民内部矛盾分化的故事。

虽然村民自建的出租楼房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但是不断涌来的客流和丰厚的利润诱惑,还是让村民选择拆掉平房建楼房出租。

张大爷是村里最后没有拆平房的村民,眼看着邻居们成了月入数万的房东,他对当年没钱盖楼供出租有点后悔,但更多的是生气。同村村民不断盖房后,他家的平房出现了各种裂缝,他很担心,裂缝会不会让房子倒塌。

既得利益者都不愿接受采访,看到摄像机就抵触。而张大爷这个“利益损害者”,愿意开口说出各种违章建筑的背景。他说,2002年村里就已经丈量了每家房子的面积,2007年有消息说要拆迁,大家为了多拿补偿,都开始盖楼。他的讲述,从侧面让我们看到了村庄违章建筑滋生的心理动因。

此外,我还找了另一个有“特殊身份”的人,一直研究蚁族问题的青年学者廉思,最早因为他写了关于唐家岭“蚁族”的书,这个话题被社会热烈讨论。“蚁族”一词被收入新华词典。

在和白岩松的演播室现场连线中,廉思也分析了这些年“蚁族”群体的变与不变特征,从而让人看到“蚁族”话题纵向的变迁。

人物和环境是融为一体的,在拍摄过程中我会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寻找故事,例如被称为“一线天”的狭窄通道,再例如北四村的明欣公寓。这个公寓不但外形有特点,像电影《功夫》里的猪笼城寨,还有一个特色,公寓上的大标语是“谁言是他乡,寄身成故乡”,这也让人五味杂陈,有种魔幻现实主义的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