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寻找白岩松 > 二、“冰花男孩”会是下一个“肖想莉”吗

二、“冰花男孩”会是下一个“肖想莉”吗




2018年1月,“冰花男孩”就像他的名字王福满那样,收到了满满的祝福。而过山车式的情节,也让他成了商业链条与媒体视野的宠儿。

看这则新闻时,白岩松在《痛并快乐着》中讲过的少年明星肖想莉离家出走的故事,一下子在我脑海中跳了出来。

大写的问号是,成名压力会缔造下一个“肖想莉”吗?

先说“冰花男孩”的故事。2018年1月,因顶着风霜上学,头发、眉毛被风霜沾成雪白的冰花造型走红网络,云南留守儿童王福满被网友称为“冰花男孩”。官员行动了!很快,副市长、县长迅速到他家家访,2018年1月19日,王福满和父亲抵达北京,开启三天的圆梦之旅,包括看升旗、去警察学校、爬长城等。媒体全程跟拍,结尾还有盛大的发布会。

对一个孩子来说,迅速成为网红,得到帮助,这种梦幻般的日子,会有短暂的欢愉,但是也会增加他对外界的期待值,这样的幸运,也许一生只有一次。今后当他回归到日常的生活,怎样消化这样的人生落差?

《痛并快乐着》一书讲过的肖想莉从小被父母遗弃,被一对贫困的盲人夫妇收养,从6岁起,她就担起家中的家务重担,做饭、洗衣服,一干就是五六年。在学校,她还是一个好学生,是学校排球队的队员。

得知肖想莉的故事后,白岩松和同事决定去拍摄,真实的肖想莉的生活环境比想象的还要恶劣。低矮的房屋、昏暗的灯光,收养她的盲人默默地坐在家中,用极其微薄的抚恤金来面对生活,小小的肖想莉比同龄人瘦一圈,脸上找不到红润。

白岩松说,他们在感动中用纪录片的方式拍完了这个片子,然后在《东方之子》节目中第一次把一个小女孩当成主人公,在1994年年初播出了。节目播出之后,反响强烈,资助与慰问像雪片一样飞向肖想莉。肖想莉先后被授予“武汉市十佳少年”“中国百名好少年”称号。

然而,事情开始变味。1994年5月1日,《东方时空》开播一周年特别节目,记者再进肖想莉的学校,大门口的标语牌写着:“学习雷锋,学习肖想莉。”经常有单位来学校请肖想莉去演讲,肖想莉也学会了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并感动别人。

“社会各界捐款众多,收养她的盲人夫妇也开始和学校产生矛盾,总觉得学校隐瞒了些什么,而肖想莉由于习惯了拆开夹着纸币的来信,因此,如果哪一封来信拆开之后里面没有钱,肖想莉就会露出不太高兴的神态。”

白岩松感到不安,并开始怀疑媒体的报道是爱这个孩子还是害了这个孩子。

事态发展比他想象的还要糟糕,又过了两年,白岩松听武汉来的朋友提起,肖想莉已经不见了,她临走前给家中留下话:学是不上了,自己可能要去南方当三陪女,苦日子该结束了。他听到这个结果,有一种当了凶手的感觉。是不是报道导致诱惑,一步一步把肖想莉送上了不归路?

2004年,《楚天金报》的记者找到了肖想莉,发表文章《肖想莉:“东方之子”的沉浮人生》。原来17岁时她离家出走,先在武汉市的归元寺附近的一家餐馆打工,然后,当过手机销售员、碟屋出租店员、服装店员工等。她对当年的不辞而别感到后悔,并对记者说:“我是个平凡的女孩子,只想过平凡的生活!”

看得出,肖想莉当年在成名后,内心的自我评价与外界期望值不符,造成巨大的心理冲突,以至无法面对变化的现实,选择不辞而别。成名是偶然的,面对成名却是很多孩子难以越过的难关。

走红的“冰花男孩”也会成为被关注和持续消费的对象吗?我们在改善他的家庭生活的同时,有没有想过他这颗孩童心灵不能承受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