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寻找白岩松 > 枪击案报道,真理能越辩越明吗

枪击案报道,真理能越辩越明吗




2015年6月的一天,《新闻1+1》编辑部的气氛有点特别。以前我们做节目时,也会评点一些突发事件中新闻发言人的应对方式,例如官方回应不及时导致恶性发酵,网友情绪激烈。

这次,白岩松成了争议的对象。当时网上的热门文章是《河北肃宁枪击案:白岩松称民警“死亡”而非“牺牲”引争议》《白岩松为代表的媒体,请积点口德,人与人需要善良》等。

之前,“白岩松自杀”“白岩松被封杀”“白岩松节目被撤”这样的传言,就像网络世界的泡泡,虚幻迷离、一触即破,但又如花团锦簇般热闹,从侧面烘托着白岩松的热度。

网上说,白岩松微博被封,只因他说了这段话:“一群从不坐公交车的在研讨公交调价;一群不知现行电价的在决策电价改革;一群吃特供的在制定食品安全政策;一群美国人的爹妈在勾画中国发展的蓝图;现在,一群不用交养老金的却在调研让缴费者推迟享受公共积累。你说荒唐吗?”

网上炮制出的段子,出口转内销,很多时候也成了岩松讲给我们的段子。我记得2009年去新加坡参加APEC报道、2011年去内蒙古海拉尔录制《岩松走基层》期间,我们乘着大巴车疲于奔波。幸好,他那关不住的话匣子,拿“被自杀”段子来自嘲,很是欢娱。

但是2015年这次,和以前不一样。“来者不善”甚至是“杀气腾腾”,有人直接夸张形容为“围剿”,白岩松事后也坦陈“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