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寻找白岩松 > 一、激将法

一、激将法




采访中的激将法,是指采访者要知晓对方的爱好、软肋,精准判断用什么内容、什么问题来刺激对方回答的欲望,从而展现对方的理解,指向关键。

例如,早年《东方之子》节目中白岩松采访黄宗英,他会这样问:

“有很多人收集名片,他们往往和我提到您的名片。因为那上面只写着赵丹妻子黄宗英。其实无论是在文学上、在表演上还是在其他方面您都是非常有造诣的。您这样一个艺术家,在名片上只写赵丹妻子,是否把赵丹妻子四个字当成了您的职业?”

这个问题看来有点让黄宗英老人应答不了,她的回答有点模糊。她说:“我不是所谓贤妻良母。张瑞芳老师曾经说,阿丹一倒霉,黄宗英就变成贤妻良母了。遗憾的是,我做贤妻良母的时间还是比较多,因为他倒霉的时间比较多。”

白岩松继续问:“如果有人写黄宗英老师的时候,对您一生的评价仅集中于赵丹的好夫人时,您是否为这一生感到满意?”这个问题其实是同一层意思,但是后者更具体,黄宗英的回答也很难回避。

当然,采访中的激将法,要注意口吻,不能让对方感觉被冒犯,过犹不及。所以白岩松在采访中常裹着糖,先扬后抑。

例如,白岩松采访胡绳时会这样问:“有人说社科院是寸土寸金,左手是‘巧克力大厦’,是中信的国际大厦,右手是‘奶油蛋糕’,也就是国际饭店,对面是中国海关,周围都是拿着‘大哥大’的人,是富有的群体,唯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知识分子显得寒酸。”

有时提问需要“借花献佛”,借别人的话婉转表达疑问。

例如,白岩松采访启功,他这样问:“您的一位老朋友说您现在之所以书名盖过了画名,是因为您现在应酬太多,能者多劳,画画太费时间,所以您就单纯写字了。”

“激将法”是否能立竿见影,取决于记者的人格涵养、知识储备、分寸火候,以及被访者的认知感受。同时,被采访者也要警惕一种诱导式提问,比如记者问:你究竟喜欢《红楼梦》哪一点?这样的问题预设了一个前提:你是喜欢《红楼梦》的。可是,人家并没有说喜欢《红楼梦》啊。诱导采访中,记者经常使用“复杂问题谬误”去绑架被采访者。我们要有火眼金睛来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