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寻找白岩松 > 三、故事映衬

三、故事映衬




故事有人们天然需要的悬念、趣味,电视节目有时用故事结尾,也有意想不到的质感和张力。《东方之子》1995年播出的节目《平凡的张鲁》中,白岩松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人说,城市是不断地制造英雄和偶像的地方,城市里的人,随着年龄的变化,不断变换着心中的英雄和偶像。记得前一天,我们去机场接张鲁,可能由于摄像机或是轮椅的关系,很多人围观,这时候有两个少女兴冲冲地挤进人群,可是很快她们又离开了,边走边失望地说:哎,我还以为是张国荣呢。这是一个非常意外的插曲,但是不知道十年以后,这两位少女是否还会为看到的是张鲁这样的故事而感到失望。”

这期节目的开头从山城重庆的特征说起。“重庆人的祖籍已经像它的地形一样复杂,南北方的融合,使得现在的重庆人呈现出一种强悍、聪明还有乐观混合在一起的非常独特的气质。现在在这样的人群里,我们经常能听到一些非常独特的故事。”

节目首尾呼应,在讲完张鲁的故事后,结尾再次回到城市的概念上,并用另一个看似花絮的故事,重申英雄和偶像的真正意义。平凡人的人格闪光魅力一样可以成为人们心中的英雄和偶像。有了全篇的情感铺垫,这个普通的花边故事放在结尾,终究凸显出了力量。

故事映衬法,杨澜也运用自如。2001年作为北京申奥形象大使,杨澜在莫斯科用5分钟宣传北京的陈述中,结尾就是讲故事。“在我结束前,让我跟大家分享这样一个故事,700年前,人们惊讶于马可·波罗描述的一个美丽的遥远国度,人们问马可·波罗那些关于中国的故事是不是真的,他回答道:‘我告诉你的连我看到的一半都没有达到。’其实,今天我们介绍的只是一小部分,用你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北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