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寻找白岩松 > 四、虚拟探寻

四、虚拟探寻




虚拟探寻提问是以虚击实的方法,记者从自己的角度用虚拟的结论抛给对方,探寻答案,以柔和发散的多元空间,呈现事件开阔的镜面和采访对象的思维层次。

在《岩松看台湾》节目中,白岩松和证严法师有两段对话,就是采用这种方法。

白岩松:“其实在佛教里爱并不写在字面上,爱更多是隐藏在字的后面,但是听您在跟志工沟通的时候,经常用爱这样一个字眼,是不是为了更容易让现代人明白,所以您会多用它?”

证严法师:“其实爱是我们所有的生活的最单纯的源头。最单纯的源头那就是爱,只是在语言的表达上不相同。比如基督教、天主教,他们说的是博爱。在佛教,他们所说的就是慈悲,那慈悲这两个字就在于,应该说是最大的爱,所以叫作大爱。”

白岩松:“我看到咱们慈济的十戒,头五戒大家都理解,因为是佛教当中我们了解的内容,包括不吸烟,不喝酒,可是后五戒大家会觉得这是对人的点拨,里头会有像不嚼槟榔、不违反交通规则、不参加政治游行等,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些规定?”

证严法师:“我想人最重要的就是守本分,自己规规矩矩做自己,做我自己,尽本分站在自己的岗位上就可以了。当然,要先自爱才能去爱人。嚼槟榔,明明知道它对身体有伤害,喝酒、抽烟,对身体都是有害无利的,所以要他们先自爱。”

白岩松的第一个问题,是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爱”是证严法师的常用话语,就用来探寻其中的分量和意义。白岩松的第二个问题,发现五戒有人为的色彩,“是有人治的色彩吗?”他继续向证严法师探寻求证。

好的问题能激发出好的回答,这两个问题,法师的回答也相当有水准,让我们看到了他不固守传统、活学活用、与时俱进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