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寻找白岩松 > 六、反差推进

六、反差推进




巨大的反差反而形成了一种强劲的力量,白岩松在《新闻调查》做的第一期节目,1996年5月17日播出的《宏志班》中就在叙事上不断强化“人生反差”的戏剧性,结构设计中,用“反差”的隐形线索来推进。

节目第一段,先是两个反差。岩松先交代了大背景,北京整体的富裕与部分贫困家庭的反差。

“曾经有人用这样一句话形容北京人的生活,说是拿着《精品购物指南》,打面的去豪华商场购物消遣,其实这并不是全部北京人的生活。在这样一座城市,还有一些家庭收入比较低,生活相对困难的人。比如说在北京,月收入在210元以下的下岗职工就有5500多人,在这样的家庭中,经济困难自然不必说了。身为父母,他们最关心的是孩子的教育问题,九年义务教育没有问题,但是面临掏钱上高中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

然后白岩松用一个电视剧招收演员的现场,制造了另一个反差,在电视剧制作不景气的情况下,这部讲宏志班的电视剧却得到了很多企业赞助,以此来制造悬念。

“这部八集电视剧《我的故事》正在招收小演员,小演员也能感受到电视剧是反映他们同龄人的故事,故事的来源是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办了全国第一个‘宏志班’,这个班招收的全是城市中贫困家庭的孩子,而且品学兼优。现在报考演员的人数达到160人,这和当时报名宏志班的人数几乎相同,而且在电视剧制作不是特别景气的情况下,这部电视剧还没有开拍,就有很多企业决定给它赞助。那么,宏志班是怎样诞生的?它为什么会成为热点?怎么在开办半年后就有了像电视剧一样的情节?”

第二段,还用反差穿针引线。对于学生来说,上不上宏志班是命运的反差,而对于学生的家长,孩子上宏志班是他们希望的寄托所在。

白岩松问宏志班学生冷小梅:“原来初中毕业的时候,如果没有宏志班,你本来打算下一步怎么走?”

冷小梅回答:“如果没有宏志班,我想大部分同学可能就不会上高中了,会上一些交费比较便宜的像职高一类的学校。”

白岩松去采访几个贫困学生家庭,发现有的家庭平常睡觉的时候是一家三口挤在一张床上。他百感交集,在现场这样报道:“在宏志班学生的家里,我发现,他们的父母大多在47岁左右,属于共和国的同龄人,可能和其他年龄段相比较,这一拨人身上的故事更多。因此,当他们自己的人生道路走得不是很顺畅的时候,他们把很多的希望放在了孩子们身上,生活中吃得差点或者住得狭小点,他们都可以忍受,但是如果孩子求学的道路丧失希望,他们受的打击会特别大,因此这次当他们的孩子走进宏志班,对他们是很大的一种安慰,甚至使他们的人生又看到了另一种希望。”

第三段,白岩松把最核心的反差元素推到了极致。演“宏志班学生”的孩子家境的富裕,甚至铺张浪费,与宏志班孩子的贫寒、有志气形成鲜明对比。

白岩松在教室里进行现场报道:“这是放在宏志班教室的两个暖壶,这里还有一段故事。现在宏志班班费已经有上千元了。这和其他班级比起来是比较多的,有一天班主任让班长去给班里买两个暖壶,没想到班长出去只买了两个暖瓶胆,然后到母亲单位找了两块铁皮,刷上油漆做好了。后来针对这件事,广渠门中学在其他班级做了调查,说给你钱,你会买什么样的暖壶,大部分学生回答是买电暖壶,或者其他的类别,没有一个人想到这种方法。说到这,我想到前一段时间的一个调查,是关于北京孩子过年能得到多少压岁钱的,结果是人均700元,那么这个700元和这个暖瓶故事产生的反差,就容易让人感受到宏志班孩子与众不同的地方。”

节目最高潮部分,引入了最有意思又心酸的反差,八集电视剧《宏志班的故事》初步定了几个小演员,他们饰演宏志班的学生,白岩松在面包车上采访了这些小演员。

白岩松:“刚才我听你们哥俩在探讨,龙虾好吃还是基围虾好吃。”

小演员:“关键看在什么环境吃了,如果在田伟(剧中人物)那种生活环境里,不管吃什么他都觉得会很香的。”

白岩松:“你是在什么环境吃的?”

小演员回答:“肯定是高级宾馆。”

白岩松跟着孩子们走进低矮的“田伟家”,小演员惊讶地看着四周,并念着墙上贴的字:“莫怨寒假悲辞陈,自古英雄出贫困,来世还当投寒门。”

白岩松继续问:“今年春节你得了多少压岁钱?”

小演员回答:“我有400元,我有的同学2000多元,我觉得他们都挺浪费这些钱的,有时候回家还打的。”

这期节目的编导夏骏说,写编导策划案简直像是写电影分镜头脚本,精细至极。怎样让演员和宏志班的孩子这两个群体产生心理的碰撞,编导设计了一个场景,记者带着剧组小演员去贫困生家体验生活,这个情节设计得非常自然,有生活气息、意蕴无穷。这些衣食无忧的孩子在路上还在讨论名牌服饰、龙虾鱼翅,当他们走进破旧狭小的京郊板房,都惊呆了,他们要拜访的宏志班同学慌忙从床上爬起来,羞涩地站着,衣衫褴褛的他们和衣着鲜亮的演员对视着,沉默。

白岩松在《痛并快乐着》一书提到了对这期节目的感悟:“曾经采访过多个贫困县的作家黄传会对我讲过这样一段话:‘当我从那些贫困县回来,再听到人们唱《黄土高坡》就觉得别扭。怎么能唱得那么潇洒呢?我想唱歌的人一定没有去过黄土高坡,否则那儿生活的沉重不会让他唱得这么潇洒的。’面对贫困,我们该抱怨谁呢?在探讨造成贫困的原因时,相信有些人在内心深处是信奉达尔文的进化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富是因为自己的努力,而穷是因为自己的不努力。如果是在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中,也许这个法则是有效的。但是在回来的路上,我在想,竞争环境公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