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寻找白岩松 > 八、寻找变化

八、寻找变化




生活中唯一不变的是“改变”,唯有“改变”才是每个人永恒的主题。人生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价值观和成长体验,新闻人物采访可以把“改变”当作节目的创意点。

2003年,《新闻会客厅》“十一特别节目”,白岩松的采访对象是魏敏芝、桑兰、马燕、苏明娟、杨晓霞。五个女孩子,都是聚光灯下的焦点人物,都因媒体的报道,命运发生了重大改变。她们命运的起伏,都是真实的人生的写照。有的是从高峰到低谷,如桑兰;有的是从低谷到高峰,如马燕。面临变故和变化,她们的选择本身就是人生的姿态展示。

白岩松开场这样说:“从今天开始我们终于迎来了2003年第一个黄金周。在这七天的时间里,我们每人的生活都会跟过去的日子有点不一样。不用在很早的时候被闹钟吵醒去上班,甚至也许你并不生活在你一直生活的城市里,因为你在旅游,你的生活半径也发生了改变,还有你的心情,你可能不再承担那么大的压力,而以快乐为主线。其实我想,‘改变’这个词,恐怕是这七天里每一个人都会感受到的一个关键词。在这个黄金周里,《新闻会客厅》特别制作了一期节目,就叫《改变》。接下来就让我们开始认识第一位嘉宾,她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这些年我们一直常用的口头禅,叫‘一个都不能少’。”

在具体的采访任务中,白岩松也会强化“改变”的问题意识。

例如,采访魏敏芝,白岩松半开玩笑地说:“幸亏大家先经过短片过渡了一下,要不女大十八变,你的形象跟电影中的已经挂不上号了。还戴上了眼镜。怎么戴上的?”

他在整个节目逻辑中,还继续围绕“改变”提问。

“后来首映式的时候,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都去过了,那一次的记忆是什么?对你来说改变了什么?”

“等转了一大圈,北京、上海全跑完,再次回到自己生活的村子里的时候,又是什么感觉?”

节目的话题走向遵循一个规律,即“纵横交错”的节目结构。纵向是以时间为序:现状——回忆——对比,横向是外在的、生活的、理想的、心理的、性格的等各个层面的改变。“在忆苦中思甜,在成长中改变。”

当时节目策划刘明君就记得一个细节:“我去接桑兰的时候,开了一辆面包车,面包车手动挡上,有一个玻璃圆球,里面五颜六色的,不断闪着,颜色不断变化,她很好奇,玩了老半天——到底是个女孩子。”

寻找采访对象的阶段性变化,让我们看到真实的人性与自我突破的驱动力,在精神层面上更容易和观众形成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