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寻找白岩松 > 九、数据捕捉

九、数据捕捉




现在流行用大数据的方法,而媒体现场采访通过现场调度可以用小数据,例如,现场抽样调查,通过量化的方法,更巧妙地收集采访对象的意见。

2011年10月,《岩松走基层》有一期节目关注蒙语传承问题,名叫《如何用母语来诉说?》

白岩松在采访中发现,蒙古族总体生源在减少,更多人选择去汉语学校,民间有一种“蒙语无用论”的说法,这也影响了人们的选择。节目组决定到呼伦小学旁边的一个使用汉语授课的小学——胜利小学,进行随机调查。

在课堂上,白岩松进行了现场抽样调查。这个班24人,白岩松问大家“学过蒙语吗”“在家说蒙语吗”“蒙语还是汉语说得多”等问题,让这个班的小学生举手回答。

结果让人意外,全班24名少数民族的学生,会说蒙语的只有一个人,还是因为跟呼伦小学的蒙古族孩子在一起住宿。

结合调查结果,白岩松又从官方要到了更多调查数据,然后他在演播室直播分析这些数据背后的深意:“不妨再看一组数字,胜利小学学生总数1809人,少数民族学生有769人,不少,但是都在汉族小学就学。旁边的第五中学学生总数2475人,少数民族学生有936人,比例是37.8%,也都在进行汉语的学习。难道是政府不重视吗?可以说政府对民族语言的教育非常重视,减免学费书本费,甚至包括补助、餐费,校舍也建得非常好。但是学习语言一定是一种自愿的行为,政府或者媒体不能对每一个家庭要求必须传承文化,必须承担文化责任。父母就是父母,他要为自己的孩子考虑,所以在自发的市场经济、开放的环境中,相当多的父母就要做一个他认为更有利于孩子将来发展的选择。”

现场调查抽样,尽管由于样本选择的随机性,科学性不那样完美。但是这种方法的魅力在于有悬念,有行进感,而且生动直观,特别是记者现场出镜的调动方式、表达内容都体现了记者和现场的互动意识及对问题的探究意识。

现场采访通过现场调度可进行量化展示,用数字中包含的深意来呈现事物的内外关系。

《新闻周刊》2009年4月11日的特别节目《岩松看美国》中,白岩松来到美国时代广场旁边的国债钟前,通过钟上的刻度来观察金融危机后的利益格局。

他说:“这是1989年开始设立的一个电子钟,大家都知道,美国是一个举债的国家,因此这样一个电子钟,显示的是每时每刻美国借债的情况。原来设定的位数只有13位,但是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的国债上升到了14位,这可大大出乎设计者的意料。因此,这个已经不符合当初设计的数字,就变成了一个标志景观,据说明年要变成15位数,不知道是不是美国的国债也会到15位数。听到这儿的时候你可能更觉得这像一个笑话,但是别笑,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就像美国的一位财政部长曾经说过的一句话:美元是美国的货币,却是其他国家的问题。那么对于中美两国,作为利益相关者来说,恐怕这种感受是非常强烈的。”

白岩松还来到纽约“9·11事件”的遗址,当时那里还是工地,围着很多栅栏,白岩松在现场报道中,把“9·11事件”和相距100米的华尔街相联系。他说:“其实需要恢复和重建的不仅仅是‘9·11事件’后的遗址,还包括离这里仅仅100米的华尔街。那是一个人们看不到的遗址,但它却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制造了很多伤痛,它依然需要奥巴马(时任总统)进行很好的重建。”

在这期节目中,白岩松还来到美国华盛顿的一个0公里标志碑,这里是一个起点,从这儿通往美国各地,都以这个起点来计算公里数。白岩松在现场说:“中美关系经过了三十年的发展之后,是不是又到了一个新的起点呢?”

这三段报道,白岩松都及时捕捉了现场的数字信息,例如电子钟上数字的变化。他结合静的建筑和动的“历史”、外在政治经济变化和内在逻辑轨迹,用数字这个“风向标”做细致的衡量,启发人们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