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寻找白岩松 > 十四、旁敲侧击

十四、旁敲侧击




电视采访中,有时用旁敲侧击,与“穿针引线”有异曲同工之妙,用“闲来一笔”在很容易被忽略的细节上做文章,但前提是记者要先做好功课。

2017年9月,外卖行业的“外卖小哥”频繁发生交通事故,引发媒体关注,上海市上半年交通事故导致伤亡的就有76起,《新闻1+1》2017年9月13日播出节目《“外卖小哥”:卖力,别卖“命”!》,白岩松在直播前和连线嘉宾、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黎建飞沟通,了解到对方曾经被外卖小哥撞过,于是这个嘉宾的亲身经历,被白岩松用在了连线采访的第一个问题中。

白岩松:“黎教授,您好。首先要问一个私人问题,我听说您就曾经被外卖小哥撞过是吗?”

黎建飞:“是,在我上班的路上。”

白岩松:“那是什么样的情节,当时心情是什么样的?”

黎建飞:“我觉得是他逆行把我撞了,但他当时还没有反应过来,我说你逆行撞人了,后来一想他也忙着送外卖我就算了,其实我当时受伤了,但我还得去上课,所以就这样了结了。”

这段对话,表面上是在叙述一段故事,是闲来之笔,其实已经是更高级的一种解读,教授用他的个体视角告诉我们,“外卖小哥”在订单、送餐时间等压力下的快节奏以及其中隐藏的危险,也提醒我们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记者的备课工作,很有学问,不能在采访现场临时抱佛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