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寻找白岩松 > 人性与时代:演讲如何“出口成章”?

人性与时代:演讲如何“出口成章”?




演讲本来是白岩松新闻业务分享、新书发布宣传衍生出的副业,不知从何时起,“白说”不小心成了一门显学。

20年前,中国社会一度流行卡耐基成功学的书,演讲与口才方面的学习仿佛是奋斗人生的标配营养品。

而立之年的白岩松,那时在《痛并快乐着》一书中也赶时髦地问:怎样的口才才是最好的,好口才应该经过怎样的训练呢?然后他若有所思地自答:“口才不在于技巧,而是来自逻辑和内容。也许每一个以嘴为生的人,都应该在训练舌头的同时,更加注重心灵、大脑和手的训练,多用心灵感悟,多用大脑思考,多用手写文章。”

他认可“出口成章”一词是口才的最高要求,因为成的是文章的“章”。

2015年,他成了这个词的践行者。他的演讲录,一篇篇文章,汇总成了畅销书《白说》,序言叫《说话不是件好玩的事儿》。不好玩,却欲罢不能,是外界邀约的需要,也内化成了人生驱动力,这些成就了一名演讲学的实力选手。

白岩松引用“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自嘲般抒怀:“思考可能无用,话语也许无知,就当为依然有热血有梦的人敲一两下鼓,拨两三声弦。更何况,说了也白说,但不说白不说。”

当然不白说。百度搜索“白岩松演讲”,出来的结果是3150000条(截至2018年5月数据),耶鲁大学演讲、《道德经》解读演讲等,演讲标题很多加上缀句:“掌声雷动、极具震撼”“轰动朋友圈”等,他成了演讲学的先锋案例。

作为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评论员,白岩松公开发言的语调、口吻、分寸,自觉不自觉都要有全局考量和底线意识。而AB型血的内蒙古人的性格,加上自身的个性化表达赋能,他的话语体系在内外磨炼中,像匠人打磨器具,泛出一些光泽,也沉淀出一种类工艺的匠人范式。也许不能机械模仿,但是有章可循,原来,演讲是“酱紫”的匠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