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寻找白岩松 > 八、讲个故事做燃料

八、讲个故事做燃料




美国经典编剧著作《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中写道:好故事就是值得讲而且世人也愿意听的东西。你必须以别人想不到的方式把材料组织起来。

演讲中讲清楚故事,是地基。讲得生动,是点睛。好素材只是燃料,讲故事的手艺才是引擎,只有燃料没有引擎,火烧得很旺,却无所作为。好的故事,能升华演讲主题。

2017年白岩松在广东佛山的演讲,提到制造业中的品牌问题。他讲了自己知道的一个故事:“给老年人买东西很难。我给家里老人买东西,是连骗带蒙,你给他买东西,一旦告诉他真实的价格,他就不舍得用了,藏起来。有这样一个笑话,我的一位已经去世了的同事,足球解说员陶伟,有一次他给他爸花490多元买了一件T恤衫,他知道要说490元他爸肯定不穿。他爸问多少钱?他说99元,他爸觉得不贵就穿了。第二天晚上回来他爸还给他300元说,今天一出门,你刘大爷、李大爷碰见,让再买三件,300元钱不用找了。我也曾经给我妈买过鞋,知道贵的她不舍得穿,我就买了一双国产品牌的鞋,跟她老人家说,又便宜质量又好,还能支持国货。自打我给我妈买了这双鞋之后,老太太再没拒绝过我买的鞋。现在她已经有六双这样的鞋子。然后逼迫我给我那些亲戚全买这样的鞋子,但凡穿上这种鞋的人,从此就成了这个品牌的消费者。”

这个故事的潜台词是在说中国制造要对自己的质量有追求,同时也要有信心。

2017年3月24日第22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白岩松在广州演讲,现场讲了一个曾让他非常触动的故事:与他同龄的女孩死于耐多药肺结核,他将结核病称为“带着翅膀的癌症”。

白岩松说:“我要给各位讲一个对我触动非常深的真实故事。我的一个非常近的亲戚,是一个女孩,她跟我同岁。20多年前,在她二十七八岁的时候得了肺结核,我刚听到的时候觉得没什么,吃点药就好了,又可以活蹦乱跳地回到我们身边。没想到,过了不久,她已经转院到了北京通州的结核病防治的专科医院。我觉得情况不太对,去看她,壁垒森严的样子让我更觉得震惊,她得的肺结核还是我概念里觉得吃点药就能好的肺结核吗?没隔几个月,这个女孩去世了,就因为肺结核,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0岁之前,没有谈过恋爱。从那一天开始,我知道了‘耐多药肺结核’这个概念。原来肺结核在跟人类打了这么多年的交道之后,病菌也在悄悄进化,如果治疗时断时续,它可能变成耐多药。我们的很多药对肺结核就没用了,肺结核重新成长为新的、致命的、对人类产生巨大威胁的疾病,这也是今天我们要聚集在这里的重要原因。”

是的,生活中的故事不会衰竭,人人喜欢听故事,尤其是好故事。好故事中蕴含的情感依然会打动人,在吸引观众的兴趣与注意力的同时,也让意图和道理有机融合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