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寻找白岩松 > 第四章 激情燃烧的岁月

第四章 激情燃烧的岁月





白说“四朵金花”:张泉灵、柴静、李小萌、欧阳夏丹


在《一个人与这个时代》一书中,白岩松说:“几年前我就找我们的领导,跟他们谈这几个年轻人:柴静、欧阳夏丹、李小萌、张泉灵,我称其为四朵金花,应该给她们创造更多的机会。”

几乎是与那本书出版的前后脚,柴静、李小萌、张泉灵相继离职,欧阳夏丹是唯一还留在央视的“金花”了。



一、试图挽留张泉灵?


“四朵金花”中,张泉灵是离职的第三朵“金花”。

2015年夏天,军事博物馆旁的央视老台,用食堂卡几元钱买的自助餐依然很丰盛,这福利深深笼络了央视人的胃口。午饭高峰期,蜿蜒排队不耐烦时,就拿盒免费的酸奶先开胃,远远瞅着几十种餐点,计划怎样布阵安排。

可我分明闻到了,食物混杂的空气中那一抹蠢蠢欲动的味道。

那时,我还在《新闻1+1》工作,张泉灵那篇关于辞职的文章还没有出炉,但是同事们口耳相传,她要离职的消息不胫而走。

要说那些年央视的离职潮,大家也见怪不怪了。但是,这次可是张泉灵,央视新闻评论部的标志性人物。所以关于她离职的这个消息,可谓平地起波澜。

白岩松心中难道没有掀起波澜?评论部的女主播屈指可数,少一个就是少一个协力合作的战友。

有一天晚上七点多,白岩松到《新闻1+1》办公室,看当晚的策划案,讨论问题。他突然有点感慨地提到张泉灵提出离职的事。他的语调一贯镇定,我还是捕捉到了一丝烦乱和稍纵即逝的惆怅。那是一种念叨,抑或是一种感慨。总之,是我之前很少见到的神态。

他说:“泉灵得好好想想,怎么要辞职了?”

其实很多人都惆怅,张泉灵的聪慧圆润周全,在央视这个要小心翼翼把握边界的宣传阵地,可是稀缺如宝。

在我心中,双子座的泉灵,很像金庸笔下才貌双全的“双子座”代表黄蓉。黄蓉对郭靖有情有义,对欧阳锋机敏应对。当帮主也有领袖之风。而且厨艺高强,用“兰花拂穴手”功夫,把蒸豆腐做成“二十四桥明月夜”,让刁钻贪吃的洪七公心甘情愿传授高强武功。

正如泉灵,多才多艺,多面切换,什么时候善解人意、互相提携,什么时候雷厉风行、呼风唤雨,一清二楚。现场报道、连线直播、演播室评论,电视那点活儿,她如鱼得水。

人,好挽留,心,难挽留。2015年9月9日上午8点,张泉灵在微博发表辞职感言:“今后,我的身份不再是央视主持人,因为生命的后半段,我想,重来一次。”

张泉灵辞职前,2015年夏天,我在军博老台二楼最后一次见到她。

那天她刚下了晚上8点直播档的《东方时空》节目,储物柜的钥匙找不到,拿不出衣服。我是当晚9点半《新闻1+1》的策划。同一个演播室,她下班,我要接班。

看她着急,我去帮她找保安,也注意到她提了一个纸袋子,是一个少女青睐的家居服品牌,经典款是可爱毛绒。

我暗自一乐,真是很搭配她灵动的气质,还撒落着几丝顽皮。

张泉灵辞职之后,成为紫牛基金的合伙人,投入创投界。她写道:“人生时不时地是被困在玻璃缸里的,久了便习惯了一种自圆其说的逻辑,高级的还能形成理论和实践上的自洽。从职业到情感,从人生规划到思维模式,无不如此。我突然觉得,如果好奇心已经在鱼缸外,身体还留在鱼缸内,心会混乱吧。”

这话某种程度也“撩拨”了我后来的辞职之心。同事相继离职,白岩松有没有想过离职?之前,也许他也动摇过、平息过、跌宕过?

2014年,白岩松曾经在我们内部会议上说,有猎头高薪挖他,他问我们有没有想过真要走,他会带谁走?后来他给《人物》杂志记者的回应是:“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人,我要是走,我谁都不会带。”他说不会临走时拆老东家的台。

他的心理曲线如何起伏,是个谜。

张泉灵2015年9月9日宣布辞职,余波未了。一周后,9月16日,白岩松在首都图书馆演讲,他说:“好多人见了我说的一句话让我很受伤:你们台能干的人全走了。他们问我为什么还没走,三个原因,‘太傻’‘太贵’‘太笨’,以及还相信某些事情。”

后来,白岩松用一些微妙的言辞,回应是否会离职的各种打探。他会对媒体说“我预感我不会在央视退休”等。那会在哪里退休呢?

时间都去哪儿了,一些悬疑已经被时间冲刷出了答案。

我在写此文时,无意中搜到2000年的一篇报道:《“东方时空”新主持人张泉灵不想做“女白岩松”》。

那时张泉灵27岁,刚调到央视新闻评论部,她坦陈,“小崔和小白一直是我的偶像”,但对新栏目,她建议观众不要期望值太高。问及“会在这个栏目做多久”,张泉灵非常认真地说:“做到我觉得在这个栏目不适合了为止。”

12年后的2012年,在央视新闻内刊上,我看到泉灵发表的文章《此时的评论部》,言辞恳切,欲言又止。

“评论部的力量是否释放到了极致,是否可以培养出新的能量,是否给予了正能量足够多的支持,这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我们在完成任务的时候,带新人队伍了吗?我们在做栏目的时候,整合力量了吗?我们的前期,采访力量用好了吗?骆驼瘦了,骨架在,只要有精神,站起来还是比马大。”

2015年,泉灵的央视生涯画了一个休止符。

关于白岩松对她的影响,《一个人与这个时代》里有她的讲述。

张泉灵说,非典直播时有一个女医生和丈夫、儿子的约定的故事,她觉得特别动情。“我记得我讲到一半的时候,其实我已经看不见摄像机了,眼泪完全在眼眶里。讲完之后,因为我是一个主持人,所以一直坚持着。主持人当然有正常人的情绪,但是,要克制自己的情感,而不是把它放大。放大是演员。我把它忍回去了,直到把节目做完。我刚下节目,一打开手机,岩松就给我打了一个电话,他说,‘我觉得做演播室主持人现场的那张纸,你捅破了’,还说‘我觉得你可以了’。虽然就寥寥数语,但是对我来说,我觉得他帮我把那层纸捅破了——也就是自己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标准和自信心的建立。他告诉我,这个方向是对的,这个路子就应该这么走下去。”

白岩松是张泉灵的精神领路人,他们之间也有一种惺惺相惜的仗义。白岩松临时有事,张泉灵会来《新闻1+1》救场。她来不仅仅是客串,而是全力以赴。

2011年8月,我值班的《新闻1+1》,请泉灵客串主持了一期节目《悬案:肇事者?好心人!》,内容是对好心搀扶被撞老太太,反被诬为肇事者的思考。

泉灵来编辑部办公室,看了策划案提纲,表示有不同意见,她反对用道德标准来说事,然后就滔滔不绝地辩论起来,声音也越来越高亢,她较真,以理服人,也维持自己的原则。

她推荐我们看一个冯巩的小品《不能让他走》,内容正好和节目有重叠部分。而且她提出把这个小品摘取两个片段,用在开头和结尾。

开头放了小品片段后,张泉灵的开篇语是:“您刚才看到的是冯巩在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的一个小品。他的戏剧矛盾架构在:我是好人,但是我不相信别人是好人。最典型的一句话就是‘如果不是你撞的人,你怎么会救人呢?’现在这个小品有了现实版本。”

泉灵提出的疑问是:“类似的事件当中是否只有装上摄像头事情才可以峰回路转?而这样一个完美的结局又是否能够弥补社会已经撕开的不信任的伤口?”在演播室,泉灵对那对错怪老人的母子,没有简单的道德批判,而是引用被撞老人儿子的电话采访,来分析社会缺乏信任的心理基础。

时间轴快速行进。成为投资人后,泉灵还是在不同场合会提到白岩松,不仅是对人生重要岁月的牵念,也是一种共同体的自我激励。不要因为走太远,就忘记为什么出发。

2017年3月,张泉灵接受网易的采访时说,从进入北大,走进央视,主持《东方时空》,到现在从事风险投资,对自己人生产生重要影响的人有很多,尤其是后来遇到白岩松,从他身上不仅得到了许多业务技巧方面的学习机会,而且在后来面对许多可选择的职业诱惑时,始终感觉到有一个背影在前面。“就是别人已经替你选择过了,你该知道什么是对的。”她总结道。

2017年,在参加某网络综艺节目时,张泉灵被称为“女版高晓松”,这个水灵的江南女子,那种快意恩仇的泼辣、纵横捭阖的智慧,适合新闻战场上的正邪搏斗,也适合应对新媒体时代群魔乱舞中的挥洒自如。

对“女版高晓松”的评价,张泉灵的回应也很有深意:在电视台的时候,还有人叫我“女版白岩松”呢!

也许,电视台多出几个“女版白岩松”也会挺有趣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