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寻找白岩松 > 二、小白和小水

二、小白和小水




从小崔写到小水,感觉从湍急的瀑布行船到宁静的水湾,波光粼粼、阳光如金,我大大喘了一口气,紧绷的手腕也温软下来。

有人形容,当水均益走来,自己急忙理理云鬓,整整衣衫,心里念叨,我怎么没有柳叶眉,怎么没有杏核眼!而崔永元走来,自己该在沙发上歪着还歪着,该大口吃回锅肉还吃回锅肉,小崔笑着,就像没看见你的皱纹、你的雀斑,这时,你会随随便便地一问:“哥,你笑啥呢?”

小白在《痛并快乐着》中痛说小崔严肃,却快乐地称呼小水“性情中人”。在小白眼中,小水绝顶聪明加上是个性情中人,和同伴慢慢把原本不好看的国际题材给盘活了,小水总是能想出办法“给咖啡加点糖”,让国际题材的节目慢慢有了性情,这是他对国际新闻报道的贡献。

小白和小水参加1997年香港回归直播,小水是演播室主持人,小白在香港现场直播。

当时大直播系统的沟通出了问题,小白的信号一度消失。小水深情呼叫:“白岩松你在哪儿?”然后又不得不切换其他内容给他打圆场。

当然香港回归直播总体还是成功的。当驻港部队的车轮驶过管理线,小白和所有关注这一刻的中国人同样激动,而且在结束报道时说出了准备很久的结束语:“驻港部队的一小步是中华民族的一大步。”

这一句话小白觉得很牛,它来源于当初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月时的一句话:“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2014年小水《益往直前》新书发布活动上,小白和小崔都来捧场。

有冲突感才能吸引人,大家都知道。

“2004年的一天,我和白岩松差点打了一架。”小水似乎毫不避讳,“那是在当时我俩共事的新闻评论部主任的办公室里。打架的理由很无厘头,当时白岩松是《时空连线》的制片人,我是《国际观察》的制片人,两个栏目的选题发生了撞车,我们互不相让。”

主任将两人叫到办公室当面协调,他们却越说越激动,争得脸红脖子粗,两人互相用手指着对方,眼看就要大打出手了。但几秒钟后,两人都冷静了下来。小水摇着头说:“你呀,脾气太暴!”小白也不示弱:“你呀,也不是什么善茬,这西北人脾气跟个巨雷一样。”话音未落,俩人就抱在了一起。

在新书发布活动上,小水说:“我和岩松一样,都是倔脾气。在做节目、干新闻的事情上争取到底,竭尽全力,从不轻易放弃。”

在他眼中,小白还是个“话语霸权”者。小白有极高的语言组织能力,有那种能“化腐朽为神奇”的才能,同时,他也是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主持人。

小水说,小白为了踢足球,至少两次踢断过腿。为了评论中国足球,他甚至酒后上直播,招致观众非议,还被领导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还有一天,小白突然对小水说:“哥们儿,我正在学英语。”小水开玩笑说:“怎么,想抢我的饭碗?”小白严肃地回答道:“不是,没有外语实在不方便,咱现在做新闻已经不分国内国外了,得学点啊!”

小水说,和小白根本就没有什么所谓的“一哥”之争,更不存在争风吃醋,相互“挖坑”,你死我活。他们之间有的,只是两个中国新闻人,对新闻和人生共同的探索、追求与不甘,以及战友般的惺惺相惜。

正因为如此,当2003年小水抗命争取重返巴格达的时候,他会第一时间想到让小白去替他向领导求情,允许他继续在伊拉克报道。若干年后,小白在送给小水的书上写下:“老哥,为你平反!”因为小白了解小水内心的委屈、挣扎与不甘。

水均益在书中提到过,《东方时空》初创期,他常与白岩松、崔永元吃住在单位,审片子、剪片子,开策划会,三个小伙伴的情谊让人感叹,更有些趣事让人忍俊不禁。在小白、小水两个人看来,崔永元给人“刨坑”的水平一流。

水均益表示,每次开年会,白岩松多少还会给他留点情面,但只要是崔永元担纲主持就会擦汗,“他肯定给我‘刨坑’,但人怎么这么贱,我还特别高兴”。

崔永元回忆,三个人之中他和小白比较狡猾,互相使绊子、犯坏,水均益则很实在,“每年年会不是小白就是我来主持,互相敢坐第一排。但小水每次都只能坐最后一排,多老实的人”。

后来便有了这样的事情。有一年央视举办年会,崔永元把当初水均益去巴格达用的防弹衣等拿出来,找到一个新员工,穿上站到去年会现场的必经路口,装成交通警察,看到水均益的车过来,拦停,要求打开车后备箱检查,说你这烟是腐败得来的吧,接着亮证件,说抄一下发动机号,白岩松回忆,接下来早就埋伏好的摄像机就记录下了这一幕,“小水遵纪守法的意识真强啊,猫着腰就把发动机盖子打开了”。

而当时的崔永元就在大堂拿着对讲机指挥员工,一听他们汇报截获水均益便指挥“赶紧拿下”。后来崔永元遇到水均益,发现他脸色灰白,故意询问缘由。“小水说一帮交警拦住我非让我念发动机号。我忍着笑问他,那你给他们念啦?小水反问,我能给他们念?这时我就在年会现场播放了刚才摄像机拍下的那一幕。”小崔一脸坏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