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寻找白岩松 > 第六章 时间去哪儿了

第六章 时间去哪儿了





小学同桌白说


白岩松的小学同桌唐女士,是我在茫茫人海中“街采”撞到的。

2016年12月,白岩松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华书店举办《白说》新书分享会,我也来听讲。看着近千人排队领号签名的队伍,我这“记者后遗症”又犯了。我心想,要不找几个人问问他们对白岩松的认识。

我拿着随身携带的DV(数码摄像机),对着一位看上去亲切的女士问:“您今天为什么要来?”

她脱口而出:“白岩松是我的小学同桌啊。”

千万人之中,没有早一刻也没有晚一刻,就这样赶上了。

后来看她在微信朋友圈描述:“白同学的读者见面会,签名售书,有幸第一次参加,654号,浩浩荡荡的队伍排了一个半小时。”



一、儿时白岩松


跟她聊天,我知道她姓唐,是白岩松读内蒙古海拉尔文化街小学时的同桌。

唐女士和白岩松同岁,都属猴,都是蒙古族,后来还都上了海拉尔二中。

一个理所当然的令人好奇的问题是,小学时的白岩松是什么样子的?

唐女士说:“那时候我们俩同桌,他是相对比较调皮的,男孩子嘛,还是聪明。我就是觉得他母亲挺伟大的,把他们哥俩养育长大,他书里也写了他母亲的故事,确实是那样的,她是十二中的老师。那时候我们俩同桌,现在想起来比较荣幸,文化街小学出了这么有名的人。”

同桌时印象最深的事情,唐女士回忆时表情雀跃起来。

“小学印象最深的,那时我们物资匮乏,想买一支铅笔都挺困难的,他有铅笔,我有玻璃球就跟他换,这些年想起来那些事还挺开心的。”

回访成长轨迹,这个思路早就被鞠萍姐姐琢磨过了。

唐女士说,2006年,央视少儿频道的鞠萍曾经专门到白岩松上过学的海拉尔文化街小学和海拉尔二中,探寻白岩松的成长轨迹。



二、隆重的校庆


我试图在网上搜索鞠萍的节目,费尽功夫难觅视频。但是,我找到了白岩松回母校海拉尔二中的一些信息。2017年8月,海拉尔第二中学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85届校友白岩松专门回来。

也许是回家乡的缘故,白岩松的演讲也很豪情,预计只讲45分钟,结果一口气讲了70多分钟。“许多在外的呼伦贝尔人都曾经历过和我当初走出海二中,进入广院,进入电台、电视台工作时一样的挑战,也会问自己:我行吗?那可是北京、上海啊。但是一路走来,白哥可以告诉你们,行!”

白岩松在问答环节,会拆字“炫技”。他说:“‘十八’两个字在一起的时候就是一个‘木’,十八岁之前别人只会把你当一朵花,祖国的花朵,一个枝丫等。但是十八岁组成一个木,你已经有木材的某种迹象了,你要奔成才去了。”

他还带了三件特殊的礼物:董卿的新书《朗读者》、自己的足球队11号球衣、杨利伟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

每个礼物,其实都有讲究,从白岩松的介绍可以看出他颇有仪式感的精心准备工作。

当时,《朗读者》的节目正火,白岩松特意请董卿代表栏目组为海拉尔二中的校庆准备了两套书。

第一套董卿写的是“海拉尔第二中学:祝贺建校80周年,春华秋实,桃李成蹊,董卿贺”。第二套特别给年轻的学子们写着:“海拉尔第二中学的同学们,阅读丰富人生。董卿和《朗读者》栏目组。”

第二份礼物是写着白岩松名字的球衣,特意印的号码是11,他说:“这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号码。为什么呢?横过来就是二中的二,两个最小的正整数1加在一起,但是远远大于2,要相信一个团队的力量。”

看来,《新闻1+1》的名字也可以连带出一个小故事。

第三份礼物,来自更远的远方。神舟五号诞生了中国第一个航天员杨利伟。他在神舟五号的舷窗上特意拍了地球的照片。白岩松请杨利伟在照片上签名,并亲笔写了“海拉尔第二中学80周年”。

白岩松在百忙中设计礼物的细节,可以被颁个“最佳创意礼物奖”,也可以看出白岩松对母校的感恩之情。

1983年,15岁的白岩松进入海拉尔二中读高中。白岩松曾公开说过自己高一高二成绩不理想,高三一年冲刺上去的,高考考了483分,超过重点线30多分。

2011年我去海拉尔拍《岩松走基层》节目,与当地电视台合作的一个摄像师凑巧是白岩松的高中同学,他当时给我讲了白岩松上学时候的事情。

他说,白岩松高中的时候,很爱“侃大山”,那时他天不怕地不怕的口才和热情,甚至让人觉得有点“狂”。不过在高三时,白岩松很识时务地埋头学习,在高考时实现了“逆袭”。

白岩松的哥哥1979年考上北京的中央民族学院(现为中央民族大学),他自己1986年考上北京广播学院(现为中国传媒大学)。一定程度上,兄弟两人都通过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后来白岩松在接受采访时也说,恢复高考恢复的是公平和梦想。高考仍然是最给人希望的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