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寻找白岩松 > 四、风清扬,当然还是陈虻!

四、风清扬,当然还是陈虻!




金庸小说中,还有一个特别牛的师父,和张三丰在武当山传道授业不同,他是传说中的人物。

青袍老者风清扬,名头在江湖很响亮,“华山派剑宗前辈、独孤九剑传人”,就连刚愎自用的日月神教教主任我行,也公开宣称,自己最佩服的三个半人之中,就有风清扬。

人们都以为他作古了,他却归隐在江湖。他匿居华山,遇见思过崖上的令狐冲,看他颇具慧根,传授他“独孤九剑”。包括总诀式、破剑式、破刀式等九式,要旨在“悟”字,一剑一式亦可变幻无穷。

“一切须当顺其自然。行乎其不得不行,止乎其不得不止,倘若串不成一起,也就罢了,总之不可有半点勉强。”风清扬传授的不是“术”,而是“道”,是能参透人生的哲学。活用剑招的最高境界是从有招到无招。教完“独孤九剑”后,他却要令狐冲尽数忘却,只存其意。他说,剑招是死的,人是活的,活用剑招的最高境界是从有招到无招。

其实,这个点化令狐冲的风清扬,很像白岩松敬佩的师父陈虻。

这位被白岩松、柴静、崔永元等人当作精神领袖的人物,当年在《东方时空·生活空间》提出了口号“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他还开创了《纪事》《社会记录》《新闻会客厅》等栏目。

央视新闻评论部曾经有一个著名景观,叫作“陈虻审片”。如果在某个机房,围起了人墙,人群中央,一头飘逸的长发,一个蓝牙耳机,一通犀利的眼神,侃侃而谈的就是陈虻。他审慎又认真地品评每一个片子,“长发随着节奏渐渐下滑,遮住眼睛,猛地向后一甩,长发复位”。

当年央视新闻评论部年会有一个恶搞片子叫《陈虻诺夫回忆录》。在片中,陈虻白发苍苍。但是现实中,陈虻没有活到那个年纪,2008年12月23日,他因胃癌去世,享年47岁。

白岩松这样写过陈虻:“很多年后,他有些寂寞并不甘地走了,这个时候,曾经的老战友,带着日渐增长的腰围,跌打滚爬地来到陈虻的遗像前,泪落成冰。我猜想,陈虻用他的离去,给了我们一个机会:祭奠他也祭奠流逝的岁月。”

其实,陈虻没走远。和金庸小说《笑傲江湖》里的风清扬一样,陈虻是“大隐隐于世”。

大道无术,万法归心。所谓行云流水,任意所至,陈虻没走远,他注视着你,“陈氏语录”在耳边回响,我们被他的目光和气场紧紧包围,仿佛他不曾离开,如风一般清逸、飞扬。

如今陕西的华山,据旅游部门“考证”,金庸书中写的思过崖,就在南天门后,长空栈道通往的“全真崖”,崖壁西侧有一个小小的石洞,就是“风清扬传授令狐冲武功”的地方。

我一直在想象这一幕:有一天,我来到华山那空谷幽兰处,迎面走来一个老者,飘逸的长发,两鬓斑白,精神矍铄,定睛一看,果真是他的眉眼。

遇罗克说:“所谓的不朽,就是在后代的心中引起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