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礼和追悼会



不论表面上的气氛如何,一场葬礼或者追悼会,对于那些和逝者很亲近的人来说都是痛苦不堪的。你说话的语气应该取决于他们的情绪。

在这种场合下,“你了解他/她吗?”是很有用的开场白,前提是,和你说话的人不是逝者的家人。但是这里也需要避免一个很容易犯的错误:即使你不认识逝者的家人,你也应该能够在人群中认出他们。通常,在追悼会上,逝者的家人都会坐在第一排或者前几排,他们其中的一些人会上前致悼词,结束后他们也不太可能会自己站在那里等着别人找他们说话。

在追悼仪式结束后,主办人会为到场的人提供简单的点心和饮料,这时谈话的主题就不一定非要是悲伤的话题了。和往常一样,试着理解人们的情绪:为一个英年早逝的人举办葬礼和为一个度过丰富又精彩的一生的老人举办葬礼是非常不一样的。但是不要想当然地以为每个人的想法都和你一样:你可能认为这是在庆祝一个人度过了丰富多彩的一生,但是逝者还在世的伴侣或者孩子或许正承受着巨大的伤痛。

对于逝者生前事情的回忆通常会引发人们的笑声,让人们产生这样的想法:“这个聚会太棒了,他会喜欢的。”即使是这样,我也不建议在葬礼上讲笑话(笑话和轶事是完全不同的),高声呼喊坐在另一桌的某人,或者不受约束吵吵闹闹。不论你感到多么愉快,都要记住,这是一场葬礼,不是让人狂欢的场合。

不论表面上的气氛如何,一场葬礼或者追悼会,对于那些和逝者很亲近的人来说都是痛苦不堪的。一些人通过讲笑话和大笑来度过这一天;其他人可能会沉默不语,仅仅是出于礼貌才会说上一两句话。你说话的语气应该取决于和你说话的人的情绪:如果对方心情十分轻松,那你就用轻松的语调说话;如果对方是忧郁的,那你也要用忧郁的语调。找到合适的话语来表达你的哀思通常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你本人的出现比你说什么重要得多。一句简单的“我深表遗憾”,比什么都不说要好得太多太多了。充满感情地拍拍对方的手是一种表示同情的方法,给那些看起来随时都会哭出来的人一个拥抱是更可取的。他们在公共场合哭泣可能不会让你感到尴尬,但是这会让他们自己感到尴尬,所以尽量避免让对方感到尴尬。

尤其是在大型的聚会活动中,也许不打招呼悄悄地离开是合理得体的。当你想离开的时候,如果遗孀或者逝者的孩子正在全神贯注地和人说话,不要打断他们,悄悄地离开就好。几天后再给他们打电话,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支持,告诉他们自己一直都记挂着他们。



去医院探病

首先,告诉你自己,到医院来探病不是为了你自己。你的到来是为了表达你的支持,如果可能的话,还可以激励病人。

在这里会出现的困难是,那个在医院抱病卧床的人最近不太可能有机会做什么事情,因此,他们的谈话可能会常常局限于他们的病痛、隔壁床的怪异行为或令人不快的习惯。如果你探望的人要长期住院而你又要天天都来看望他,你会渐渐开始感觉到你们的谈话(或者至少谈话中有趣的部分)是非常单薄的,而且要不了多久你也没什么话可说了。

首先,告诉你自己,到医院来探病不是为了你自己。你的到来是为了表达你的支持,如果可能的话,还可以激励病人。每天来的时候都问问病人这几天感觉怎么样,如果合适的话,问问病人医生是怎么说的,病情有没有什么新的进展,大概什么时候能够出院回家。问问对方有没有什么事是你能帮得上忙的——有些事也许对于你来说是举手之劳,对于生病的人来说却可能是极其重要的。比方说,想象一下在炎热的夏天生病住进了医院,却发现说服忙碌的医护人员及时给你送水是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情。这时候,一位带着一瓶巴黎水(Perrier,全球气泡水产业的领军品牌)的来访者将会受到远远超过一瓶矿泉水的价值的欢迎和感激。

一旦可以聊的话题枯竭殆尽了,如何继续谈话就靠你了。来之前准备一两个轶事,说说自从你上次走了以后发生了什么趣事。当然如果你今天早晨才来过的话,这就很为难了,但是你要记住,你曾经离开过医院病房,你看到的世界至少要比这位病人看到的要大。给他说一说发生在工作上的事情,你的孩子最近在干什么,超市里发生的一些搞笑的事情。聊聊新闻报道里的好消息,比如一个名人的孩子,或者奥斯卡,但你最好不要提到火车事故、恐怖分子的暴行,或者政府关于削减公共开支的提议。试着保持乐观和快乐——一个卧病在床的人可不想听你抱怨来医院时糟糕的交通状况。

试着将对方带入对话中,鼓励他们缅怀往事(这是上了年纪的人尤其爱做的事情),或者鼓励他们回想你们之间的共同经历,甚至是医院花园里的花都能够让你们想起你们曾经一起去过的另一个花园,这两者不需要有多么显著的相似性,重点在于这能够激发病人脑海中的快乐回忆,鼓励他谈论这些事情。如果你要和病人缅怀往事并且在其中附加一些你的评论,比如“你还记得吗……”,你会发现对方会一边回忆过往,一边微笑。

尽管如此,你还是要对病人的情绪和健康状况足够敏感。如果病人是老年人或者病情十分严重,他们可能没办法一次性说太长时间的话。来医院探病的人通常都为此感到困惑和不安:在他们看来,被探望的病人明明很渴望见到自己,但他们为什么在我话说到一半的时候就睡着了?如果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你就先离开病房,找到咖啡机去喝杯咖啡,15分钟之后再回来,你会发现小憩过后,这位病人已经恢复了一些精力。如果他们觉得自己没有力气再去聊天了,他们可能会希望你可以给他们读报纸、杂志、小说或者一首他们最喜爱的诗歌。或者,仅仅知道你在他们身边就足以让他们感到安慰和舒适,这时你或许可以静静地握住他们的手,不是所有的交流都需要语言的。



和小孩聊天:善用“开放式问题”

你要问小孩“开放式问题”,也就是不能简单地用“是”或者“不是”来回答的问题。

这不是一本育儿手册,而且我做梦都不会想到给任何人关于如何和他们的孩子打交道的建议。但是对于许多没有孩子的人来说,和小孩聊天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甚至已经为人父母的人都感到和其他小孩聊天不是一件容易的差事。

要记住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小孩并不关心所谓的交谈礼仪。他们不会仅仅出于礼貌而和你聊天;9岁的小孩也不会对政府外交政策感兴趣;他们也不会在乎市中心那家烘焙店关门让你多么气愤。你也许需要说一些让他们觉得有意思的事情,这意味着在谈话过程中主要说话的人是他们。

和小孩说话时,你最好弯下腰或者蹲着,因为这样你就和他们差不多一样高,你们也就更容易进行眼神交流了。然后问他们一些“开放式问题”,也就是不能简单地用“是”或者“不是”来回答的问题。比起和成年人聊天,和小孩聊天时使用开放式问题甚至更加重要。因为,一个成年人能够明白“这是你的车吗?”是对方邀请你聊一聊关于这辆车的性能、安全特性和音响系统。问一个小孩“这是你的车吗?”你很可能只能得到一个字的回答,因为小孩还没有学会像成年人一样推断出你的话外之音。“给我说说你的车吧”就很有可能引出一段充满热情的回答。

试着不要因为他们的幻想故事而乱了阵脚。如果你让一个小孩给你讲讲他的宠物,然后他说他在自家后院里养了一条龙,你就表示赞叹,然后让他继续说下去,问他龙是什么颜色的,它都吃些什么,以及是否需要经常带它出去散步。大多数孩子都会乐于告诉你:别傻了,你在想什么啊,他们根本不需要带龙出去散步,然后他们会得意洋洋地告诉你,因为龙是会飞的。

甚至当一个孩子是活在“现实世界”中的,你也会发现和他聊天经常会让你不知所措,因为他所有的认知都围绕着他自己的小世界。当你问他几年级时,他可能不会说“第一年上学”或者“一年级”,他很有可能会说:“我在布莱克尼小姐的班上。”而且在他看来,你应该知道布莱克尼小姐是谁。不要在有关日期、时间和数字的问题上浪费你的时间,虽然他们可能知道自己还差3个月满5岁,但当你问:“你觉得我几岁了?”得到的答案会从16岁到92岁不等,因为这些对于一个不到5岁的孩子来说都是难以想象地“上了年纪”的。

当你听不懂一个小孩给你讲的故事时,试着不要表现出你的失望。你有可能会发现故事的吸引力在一大堆明显毫无关联的细节里消失殆尽,这不要紧,问一些奇怪的问题,鼓励这个孩子继续讲,但是不要试图让他给你解释关于事实或者逻辑的问题,这样你会把一切都毁了的。不要期望你能理解一个6岁的孩子给你解释的游戏规则。他有可能从一半开始讲起,解释的游戏细则对于一个没玩过的人来说毫无意义,而且还会把诸如“游戏的目标是什么?”或者“怎么判断谁赢了?”这种细节忘掉。如果你想玩的话,在这个孩子把计数器从盒子里拿出来,或者缓冲他平板电脑上的游戏时,试着找他的父母或者年纪大一些的哥哥姐姐,让他们悄悄地给你简单讲一下游戏规则。



和青少年聊天:把他们当作成年人对待

当听到邻居赞扬“史蒂芬每次来我家,我们总是能度过十分愉快的时光,他太有礼貌,太友善了”时,这些通常在家中不是少言寡语就是粗鲁无礼的青少年的家长都会感到十分惊讶。“哦?你在说哪个史蒂芬?”这些父母情不自禁地回应到,感觉邻居口中描述的人根本不是自己的儿子。

许多父母都会建议说,唯一的和青少年聊天的方式就是7年都不要理他们,等他们过了青春期,情绪稳定了以后再和他们说话。但是我想说的是,当你和青少年聊天时,你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你不是他们父母中的任何一个人。他们很有可能仅仅因为这个原因而喜欢你。

和青少年聊天的时候,把他们当作成年人对待,可以问问他们最近在做什么,或者他们对什么感兴趣。

青少年正走在通往成年人的路上,他们不喜欢被当成小孩子一样对待。因此,和他们聊天时,把他们当作成年人对待,可以问问他们最近在做什么,或者他们对什么感兴趣。如果他们的答案是“没什么”,试着问些更具体的问题,比如,问他们喜欢什么类型的音乐,有没有在关注什么体育赛事,假期有没有什么出游计划。如果可以的话,表现出自己很感兴趣的样子。如果他们说了一个你完全没听过的乐队或者音乐类型,可以让他们给你解释一下。谁知道呢,说不定他们会发现自己很享受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告诉你,而你说不定也会喜欢听他们说这些。和父母们传播的谣言不同,并不是所有的青少年都是易怒的、不善社交的平庸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