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 > 病态的思维模式

病态的思维模式




上文中提到的四种情绪是怎么来的?

我们来看一个ABC模型:A就是事件发生,比如说孩子考了倒数第一名;B是你对这件事的看法,你认为孩子考倒数第一名,这事你不能接受,很生气;C是你把孩子揍一顿,或者你为孩子请了无数的家教,让孩子晚上都不能睡觉,只能学习。不良的情绪就是C,是由前边的A和B导致的。在生活中,有很多人想要改变C,办法是不停地去改变A,认为如果改变了A,那么就不会有C了。

在一个家庭中,老公让你生气,你消灭了老公,这家庭就变好了吗?你可能内心会更加焦躁,你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天大的失败者,因为连老公都被你消灭了。

在生活中,我们大家都认为只有改变了A,才能够改变C。而事实上,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如果你总是期待着一切都如意,才能够有如意的感受,那你这辈子都不会如意。还有很多人小时候是因为不喜欢某一个老师,而不好好听这门课的。想想看,你被谁决定了要放弃自己的学习?是被那个不好的老师决定了。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因为有一个错误的B,才会导致选择失误。

书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哈林花式篮球队的表演,有两名哈林球员,一名把持着球不撒手,两人互不相让,后来争吵了起来。活灵活现的吵架开始升级,一名球员把一杯水泼到另一名球员的脸上,后者冲到运动员休息区,拿起篮球队的桶,把他的吵架对象追赶到观众席上。最后时刻,被追的人躲开了,拎桶的人马上就要把里面的东西倒在观众席上……

这时候,观看表演的孩子们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反应:以前看过这个小品的孩子会昂首挺胸地大喊:“来呀!”“倒呀!”没见过这种场面的孩子则藏在别人身后,护住头。

场面A一模一样,但C的感受和行为却截然不同。不同之处在于B,也就是他们对当时情况的预期不同。

埃利斯给了我们三种最常见的病态思维模式,也就是三种最大错误的B。

第一种错误的B就是恐怖化。

我们总喜欢把一件事想得特别严重。当我从大学辞职的时候,我爸妈特别担忧,说这么大的事,也不和他们商量一下,将来我老了,万一需要钱怎么办,还是得有人每个月给我发点儿钱才行。

这种过度的担忧会导致很多人待在一个不适合他的地方,永远都不出来。工作得不愉快,天天跟人貌合神离,但他就是要留在这儿,因为他恐惧。

大家可以做一个实验,写一件你近期最担心的事在纸上,团成一个纸团儿,扔在一个盒子里。第二天,又想起一件事,你可以再写一个纸团儿扔在盒子里。过上一段时间,打开这个盒子,看看你写的纸条。一个一个看下去,会发现,盒子里的那些东西,有90%以上的状况压根儿就没有发生过。

有的人赶飞机特别紧张,他最后赶上了飞机,但是在之前却把自己吓得够呛。把自己吓得够呛对于赶飞机根本没有作用。

所以,当你能够把这种思维模式减少的话,就能淡定很多。我有一次赶飞机,进了机场高速的收费站,堵车。

司机说:“樊先生,对不起,你可能赶不上了。”

我说:“没关系,到时候再看吧。”

司机说:“你怎么一点儿都不着急?”

我说:“急也没用啊,飞机该飞就飞啦。”

司机说:“会不会耽误你的事?”

我说:“那就改时间吧,因缘注定了此次要改时间。”

结果,到航站楼一问,飞机晚点一个半小时,刚好赶上。

在家庭中,孩子玩手机,你就担心这孩子完了,上网上瘾了,他将来会不会变成一天到晚什么都不干,在家里玩游戏的网络少年?过度的反应会导致孩子更喜欢游戏,孩子会干什么事都拿着手机玩,因为这个太珍贵了,能拿到手机这件事简直太稀缺了。你在强化它的稀缺性,经济学讲的供给越少,需求越高。

人们总是为各种事情担心,其实死亡才是最应该担心的事。但是,没有人会为了将来要到来的死亡,今天就不活了。所有的事情,让它自然地来,自然地去。

第二种错误的B,叫作应该化。

事情发生了之后,很多人总觉得自己应该做得更好。很多父母对子女的控制,是特别可怕的一件事。父母认为子女应该按他们想要的生活方式去生活,甚至到威胁的地步,就是你要是不听我的,我就死给你看。这到底是谁在过谁的人生?!

凡是父母过度地介入孩子的生活,孩子永远都不会幸福。

就算孩子被威胁,按照父母的意愿选择了,他心中还是会有一个结。他知道人生不是自己选的,会在心底有一个声音说,这是我妈用生命逼着我这么做的。以后,他就会用各种理由来证明,这个生活他是不满意的,因为他心有不甘。

一个应该化的人,会给周围的人造成特别大的压力。他总是先对自己提出应该化的理由,等他不折腾自己了,他就开始给别人提应该怎么做了。

我有时候也会这样,尤其是我太太创业以后,因为我也经历过很多次创业。我就开始指导她说:“你应该……”当我把“你应该”说过两三遍以后,她就突然生气了。一个人被别人总是要求“你应该”的时候,压力会很大。

事实上,已经发生过的事,就已经是合理的事,不必总强迫别人和自己。

第三种错误的B叫作合理化。

这是一种弱反应,比如不去感觉,只是试图否认一些事情,即使是对我们自己。比如让情绪走向另一个极端,不允许自己产生任何反应。在很严重的事情面前欺骗自己,这种回避和否认并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回避的问题依然存在,绝对会再一次浮现出来。

这三种常见的病态思维模式,会使你在生活中总感觉到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