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 > 为什么我们控制不住自己

为什么我们控制不住自己




生存本能在原始社会的时候,帮过我们很多忙,每一次凭借着它给出的快速反应,救了我们的命。但是,社会发展到现在,每天能够威胁到我们生命的东西已经越来越少了。可是,我们每个人对那些轻微的挑衅所做出的反应,就和一个原始人在面对老虎所做出的反应是一样的,因为那时人不受自己控制。

我们的大脑是怎样运作的?为什么我们对这些莫名其妙的小事都会爆发出这么紧张的情绪,从而导致我们的人生变得特别焦虑、恐慌?肥胖,或者身体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良反应,这些与压力有关的症状,都和我们的大脑结构、和原始的这种生存本能有关系。

我们的大脑是逐渐发展起来的,人类的大脑分为三个功能各异的部分:大脑核区、大脑边缘系统、大脑皮质。

大脑核区部分支配着人们非常基本却至关重要的技能,并从我们的整个机体直接接受各种信息的输入,并根据这些信息主导我们的技能。

大脑边缘系统是爬行动物进化成哺乳动物后才有的新阶段,大脑边缘系统的反应通常是无意识和自发的。人类的大脑边缘系统,跟很多动物是很接近的。它掌管着我们的愤怒、恐惧这些情绪,包括感动。

大脑皮质又是进一步进化的结果,它位于大脑边缘系统的上部。哺乳动物的进化程度越高,大脑皮质就越大。大脑皮质越大,大脑功能就越发达。这部分大脑使我们具备了更高级的推理能力,即分析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规划未来的能力。

有一个现象特别重要,就是我们的大脑边缘系统与我们的交感神经系统之间,具有更为直接的联系,这个脉冲可以直接绕过大脑皮质。就是人有时候莫名其妙地心慌、心跳。比如,在大街上看到自己的初恋女友跟别的男人在一起,那一刻,你从理性上分析,这人跟我没什么关系了,你只能祝福她,但你的心还是跳得很厉害。还包括我们见到一些人会莫名其妙的不喜欢。

这些神经系统所出现的反应,没有经过大脑皮质的分析,它是从大脑边缘系统直接发出的信号。所以,基本上在我们体内,脑边缘系统和大脑皮质永远都处于斗争的状态:晚上九点,按照减肥的食谱,你不应该再吃东西了,但这一刻你突然特别想来一罐冰激凌,然后你就琢磨,到底该不该吃一罐冰激凌呢?理智的声音来自你的大脑皮质系统,它说:“当然不要,你好不容易减了这么多斤,吃冰激凌不就功亏一篑了?”但是,大脑边缘系统却说:“我得吃,人活一辈子图什么,不就是图个痛快。”

最终谁会赢?很不幸,往往是大脑边缘系统会赢。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会做一些令自己都很失望的事,就是大脑边缘系统和大脑皮质做斗争的时候,我们自己往往会支持大脑边缘系统——支持跟我们更亲密的、那个原始的和动物一致的脑的部分。所以,生存本能就掌控在大脑边缘系统当中。当有人“别”你的车的那一刻,你被调动的不仅仅是理性的分析,你会感受到威胁,觉得愤怒。这种情绪绕过你的大脑皮质,让你想冲过去,和别人争执。

这导致我们出现了多种多样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药物依赖。比如,我们现在对抗感冒的时间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小时候得一场感冒,持续一个星期很正常,每天还是照常上学、玩闹。现在,你发现自己一感冒,立刻就变得很紧张,想赶快把它治好。我有一次感冒,我统计了一下,用了至少八种治疗方法:中医的刮痧、拔火罐、熏艾,然后吃西药;吃完西药再吃点儿中药,捂着被子发汗,加上各种偏方、怪招,就希望它能在一两天之内就解决。

有的人甚至还会产生药物依赖,尤其西方人会比较多,就是因为他只要出现一点点问题,就赶紧吃大量的药物,致使自己的身体变得越来越糟糕。

第二个问题是肥胖,很多人肥胖都是因为控制不住自己的食欲。有微微的饥饿感,你应该感到幸福才对,但是稍微有点儿饥饿,或者不愉快的情绪起来了,都会刺激你去吃东西。

当一个人体内分泌了足够的多巴胺,就会觉得愉快。多巴胺减少了,你就会恐慌。吃巧克力能够补充多巴胺。女孩不愉快的时候吃能够带来多巴胺分泌的、能让人快乐的东西,导致阈值变得越来越高,让我们对外在的不适的这个系统越来越敏感。

第三个问题就是焦虑情绪。比如说易怒,还有明明手机上没什么好看的,但是你过一会儿就打算刷一下,看看有没有新消息。看了半天,你还觉得很奇怪,今天怎么没有新消息,那是因为你看得太频繁了。或者我们总隐隐觉得,有什么事要发生。

以上三种状况是非常典型的现代人生活的特征。

我们需要管理这种不适感。

我挺佩服我爸爸,我发现我爸爸的不适区要比我小得多。他70多岁了,我跟他出去逛街的时候,如果一个服务员态度不好,虽然我不会发飙,但我会觉得不愉快,可我发现我爸对这事儿完全没感觉。他对于别人对他的怠慢,完全没感觉。

这是一种能力,就是因为他老人家人生拼搏的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在那个年代,生活本来就有很多的不适,所以对于这些不适,他是完全能够接受的。比如说,家里东西用得不顺手,我说找人修一修,我爸说不用修,能用就行了。这些事在我们看来是能凑合,但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就是生活中的不适区很小。

更厉害的是那些修行的人,他们走到哪儿都乐呵呵的。无论发生什么状况,他们都会觉得这没什么不好,所到之处都很舒适。而我们总是宠着我们的生存本能,只要一有需求,就立刻满足它。

我得承认我没有达到完全不生气的境界,我的境界只是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尽量用涵养把它压下去。但是,我见过很多人,连这份涵养都没有了。

如果我们能稍微迟钝一点儿,生活就会幸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