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 > 与生存本能和谐共处

与生存本能和谐共处




《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提供了十五个建议,帮你与生存本能和谐共处。大家可以选择对自己有效的方法,用触动到你的方法试一下。

第一,摆脱对现代技术的依赖。

我有一次采访一位中国著名的电影导演,采访完了以后,我就问他,咱们能不能留个电话。他说他自己真没电话,我可以跟他的助理联系。我觉得他可能因为关系不近才不给,但他很恳切地又解释了一下,说他确实不喜欢带电话。他在刻意地远离这些现代技术。

我从来不会花几千块钱买一部新的手机,我就要一部功能最简单的手机就够了。这就是摆脱对现代技术的依赖,有时候,你未必非得让自己跟上最新的现代技术。

第二,珍惜和忍耐不完美。

世界上如果你每一件事都想要做到完美,可能你会得焦虑症,让自己变得无比焦虑。拖延症来自完美主义,就是要做就做到最好,做不到最好就宁可不做,最后的结果就是不做。其实,完成好过完美,这个世界上没有所谓“真正的完美”。

管理公司也是一样,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不把每件事都盯得细一点儿。我说把每件事盯得那么细,我的员工怎么成长?允许员工犯错,允许公司发展得缓慢一点儿,就已经够稳健的了。

第三,限制感官通道。

有的人一边吃饭,一边听音乐,一边发微信。一个人共有几个感官通道,同时开放着三四个感官通道,会给你带来严重的焦虑情绪。

限制感官通道就是:要听,我就认真地听;要吃饭就认真地吃饭。我参加过一个道教的吃饭班,吃饭的时候不准说话,也没有音乐,大家就安安静静地吃饭。

感官通道开放太多是一个坏习惯,所以不要鼓励孩子几件事同时做。不仅仅是效率或者质量的问题,这其中最大的问题是会让你变得更加焦虑,你的生存本能会调动起来,让你觉得紧张。

第四,睡前让自己放松下来。

每天保证自己有一个良好的睡眠,到点入睡。作者建议大家睡前听一些轻音乐。如果让我来建议,我建议大家睡前可以听樊登读书会的一本书。

第五,放慢速度,让各种事的速度逐渐缓下来。

我给自己减少了出差的频次,并且减少了坐飞机的次数,尽量坐高铁。让自己的时间放缓,因为人生还长着呢,慢慢往前走。

第六,不要拖延。

第五个叫放慢速度,第六个叫不要拖延,这其实并不矛盾。孔子,有条不紊,显得慢,但他从来不会犹豫不决。

孔子说:“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而侥幸。”就是说君子做当下该做的事,命运给我什么,我就坦然地接受它,即使不完美我也接受。另外,不要整天琢磨这件事能不能做,做了会怎样,不做会怎样,让大脑皮质和大脑边缘系统天天打架,导致自己心神不宁。

第七,不要强迫自己完成所有的工作。

有时候,有的事的确做不了,那就承认自己做不了并承担后果即可,不要强迫自己完成所有的事。

第八,接受不确定性。

这句话“翻译”成我们东方的语言,就是要相信无常的存在,并且能够接纳无常。

我们明明知道无常会发生在每个人身上,但是我们希望它不要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们要学会接受不确定性。

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有一次帮电视台拉一个广告。如果这个广告能够谈成的话,我能够赚到七八万块钱,当时可以付首付买套房子。我非常想谈成那笔生意,每天都很焦虑。对方一会儿说可以签了,一会儿又说出了个问题,最后也没有签成。

过了这么多年以后,我发现,有很多钱你赚不到,那就是赚不到。你不应该唉声叹气、天天难过,这样只能让你原地踏步或者变得更加糟糕。如果没赚到这个钱,你接着做下一件事就好了,而不要觉得如果自己那样就不会是这样的结果了。这种后向性思维会使得我们更加痛苦、执着和纠结。

第九,戒掉易怒的习惯。

当你准备发作的时候,提醒自己说:“我等会儿再说,我安静下来再说。”有人说解决焦虑的方法可以摔盘子啊,或者去打那些布偶啊,把怒气发泄出来——不发泄出来会得病。其实不对,你越是把它发泄出来,你生病的可能性就越大。据说,一个人如果拍桌子发怒一次,暴怒,相当于得一次肝炎。这对人体的伤害是很大的,夫妻俩如果老吵架,平均寿命会减少四年。

第十,生活要有规律。

要学会让生活变得有规律,不要像年轻的时候那样,整天熬夜看球赛,一下看到半夜。这对身体是有害的,有的人就是因为长期狂欢、生活不规律,导致再也睡不着觉了,眼圈发黑,抑郁症就出现了。

第十一,拓展心理的舒适区。

比如,你每天下班走的路线都是一样的,你今天能不能绕一条道,不按照原来既定的路线走。要不断地拓展自己的舒适区。

对我来说,有人担心我在读书会只讲大家反映好的书,这样就导致选书越来越雷同。这其实也是我非常担心的一件事,所以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只读让自己舒服的书、自己能读得懂的书,就等于没有进步。所以,我也会挑战,去读一些原来没有涉猎过的书,或者那些我们过去讲过却效果不太好的书,还会不断挑战观点另类的书。

每个人都不要老待在一个小小的舒适区里不出来,越是这样做,你的舒适区就会变得越小。

第十二,让自己休息片刻。

书中写道:“我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如果患者每次拿出一两分钟的时间去重新调整内心的节奏,即使每天只做两三次,他们疾病发作的风险也会显著降低。”可见,这个技巧不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就能效果卓著。

第十三,延迟满足。

比如你特别想买一个包,过一个星期再买,或者过一个月再买。我们并不需要过早地得到一些我们特别想要的东西。不得到它,我们是不是照样可以吃饭、睡觉?

第十四,放空自己。

这接近于禅宗的坐禅的方法,就是突然什么都不想了。有的人在面临突然什么都不想的时候,会觉得很恐慌。人们习惯一有空闲的时间就打开电视、拿起一本书、玩手机,原因就是我们不愿意面对我们自己。当我们放空的时候,就是在面对我们自己,跟我们自己独处。

每天给自己十几分钟的时间,放空一下,你原始的生存本能就在被调服。

第十五就是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

这样能够让你分泌足够的、健康的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

以上十五条是作者给的,管理我们舒适区的一些方法。

好消息就是,我们的大脑边缘系统是可以和我们的大脑皮质协同工作的。目前有一个科学证据表明,大脑边缘系统内部的杏仁核其实可以更好地辨别外界情形是否会对我们构成真正的威胁。

这样一来,我们也可以削弱大脑边缘系统和大脑皮质之间的分裂倾向,使得大脑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取得更大程度的协调性和一致性,这就是给我们带来了希望的部分。

如果你真的愿意去修炼,实现孔子讲的“克己复礼”,就是让我们的大脑边缘系统和大脑皮质能够有一致的步调。

我们做任何事的时候,不是像一个原始人那样被神经递质所驱使,被多巴胺的需求所驱使,而是我们可以用理智去判断。前面十五种方法是我们生活中的做法,还有几个心理的小技巧值得分享。

第一个就是要培养我们的双重感知能力。

比如我说话的时候,有一滴汗流下来了,我可以先擦汗,再说话,也可以一边感知流汗,一边继续投入地讲话。

我们可以和那些轻度的不适感握手言和。我们在生活中的状态,经常只有高兴或者不高兴,舒服或者不舒服两个非此即彼的评价。比如,我本来很舒服地在看电视,孩子突然吵闹,这会导致我的不舒服,所以我必须得解决掉孩子吵闹这个问题,然后才能继续舒服地看电视。这就叫作没有双重的感知系统。没有双重的感知系统,就会经常被外在的环境调动得忙碌不已。双重感知系统是我能够清晰地听到孩子在那边吵闹,但是不妨碍我此刻躺在沙发上享受我的人生——你可以和孩子的吵闹共存。

去年冬天分会做活动在零下二十几摄氏度很冷的地方,所有的人都冷得发抖。我当时穿一条单裤,读书会的会长关心我,我说不要紧。如果你能够与冷和谐相处的话,其实你不需要哆哆嗦嗦的,你能体会到冷,但是没关系,它并不一定会让你打哆嗦,因为你越抱怨、越抗拒它,这个冷就越会控制你,你整个人就什么都做不了了。

我当时调用的就是双重感知系统,不被冷控制,而能自如地与大家聊天、谈事情。

调动双重感知系统是一个重要的能力,你会发现生活中出现任何问题,你会说“有这个东西在,没关系,我可以继续过我的人生,甚至疼痛也可以”。遇到疼痛的状况,你都可以这样做,不要让你的心被那个疼痛、被那个心烦意乱带走。

作者写到自己之所以能理解双重感知能力,是他的办公室搬迁到一个新地方。这个地方处于繁华的街道,一天到晚都是汽车的发动机声、喇叭声,以及猛烈刺耳的刹车声和警报发出的声音。

开始的时候,他自问:“你天天都要做催眠,租这个办公室的时候,你到底在想什么?”然后,他竭力探索如何能让患者在这种环境下进入安静的催眠状态。很快,他便惊讶地发现,即便存在噪声与干扰,人们同样能够体会到内心的平和。

我们的会员看视频的时候说:“樊老师,您那里边有噪声。”我们从技术上应该解决这个问题,让它变得更好,但在这儿我也要调动一下会员精进的能力,我们调动一下双重感知系统。你一边听到有噪声,但同样也可以听课。这就是让你变得更能控制住自己的原始本能,控制住你的生存本能的一种方法。

第二个叫作感恩。

感恩是来自大脑边缘系统控制愤怒的那个部分——那个原始本能所存在的部分,它同时也管理着感恩。所以,当你能够调动感恩的时候,它就能够帮你分泌足够的多巴胺,然后让你变得愉快。

心怀感恩的时候,人会变得特别愉快吗?有一个特别简单的方法,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在纸上写出五件你今天值得感激的事,你这一天的心情就会好很多。这招非常有效。

第三个来自社会的支持。

我们需要一群好朋友,相互之间有社会支持,还有爱心和同理心。把这些东西调动起来之后,你会与一个原始人的距离越来越远。相应地,你的舒适区会变得越来越大,你也不会像过去那样焦虑。

这本书适合所有现代人看,我们一起看看你的生存本能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杀死你的。然后,用相应的办法来管理它,让我们能够愉快、开心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