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 > 精神问题有什么可笑的:重塑精神世界

精神问题有什么可笑的:重塑精神世界




《精神问题有什么可笑的》的作者是英国知名的喜剧演员鲁比·怀克丝。她曾经进入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给人们带来欢笑,但是她自己却与抑郁症抗争多年。

在抑郁已经让她不堪重负的情况下,她为了自救,开始学习心理治疗的知识。经过几年的学习,她发现正念练习最适合自己。为了能向马克·威廉姆斯学习,她努力读书,在50多岁时考入牛津大学。经过一次次艰苦卓绝的考试,她最终拿到了正念疗法的硕士学位。

她还登上了TED的演讲台,令无数听众感受到温暖和真诚。她因为在心理治疗领域有独到的见解,所以她写了这本《精神问题有什么可笑的》。

作者不仅仅是一个患者,她具备专业的脑科学知识,能够准确地给我们解读精神问题到底是怎么来的。

书中时不时地会出现黑色幽默,会让读者觉得非常有趣。作者擅长自黑,使用的也是鲜活的生活语言。



生活在新时代的原始人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几乎每四人中便有一人会在一生中的某个阶段出现精神或行为问题。在作者看来,每一个人都会对生活中的某些方面怨声载道。这些让你怨声载道的东西,就是致病因子。

比如说,自我批评。我们对自己就像对待一匹老马一样,不断地抽打自己,把时间安排得特别紧凑,从来不停下来思考自己到底在干什么。我们在以不同的方式不停地忙碌:疯狂地购物、疯狂地工作、疯狂地赚钱,不断地寻找有可能的下一个幸福点,永远都不满足。

即便我们拥有一切,我们还是觉得活得不快乐。

罪魁祸首就来自大脑中的消极思维。

我们有那么多深思熟虑、担忧、后悔、怨恨……我们知道每个人都会改变,我们对改变充满担心,即使在未来有的改变是好的,当下还是会焦虑。

我们东方人对焦虑的分析是,焦虑来源于对无常的抗拒。明明知道无常是不可抗拒的,是一定会发生的,但是我们却在心里面不断地拒绝它,执着于希望不要让它发生在自己身上。

我们努力买保险、努力赚钱,来使得我们逃避无常,但真的逃避得了吗?

英国的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西方人也在不断地试图用努力工作来逃避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改变。

我们现在的物质生活已经跟过去大不相同了,哪怕跟十年前比,都不可同日而语。但是,我们的精神世界还生活在石器时代,我们现在的愤怒、痛苦、欺骗、嫉妒、羡慕,这些直觉和过去的人没有特别大的差别。

如果你不下功夫,让自己的精神层面有所进步,你就是一个生活在现代世界中的原始人。

我们先要停下来认真地看看自己,看看自己此刻的状态。

通往智慧之路的首要任务是对镜自省,少说大话。

若我们用混乱的心去看待世界,世界就会变成乱码。

很多人总想改变世界,却从来没有想过改变自己。

我跟一个朋友探讨过,我说:“其实你可以热爱你的工作。”他说:“我不需要热爱。”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工作就是受苦,生活中有一点儿痛苦很正常。我已经看开了,我不需要去解决工作这份痛苦。”

这是正常的吗?

“看开了”显得那么有能力处理一切,但事实上这是一个拒绝改变的借口。对人们来说,最可悲的是习得性无助。实际上,一个人是有机会改变自己的生活的,但贴了一个标签说这事儿就是“痛苦,我认了”,人们就很难去改变。对痛苦习以为常,是一种我们没有意识到的巨大的痛苦。

作者希望每个人都能抛开杂念,说出心中真实的想法。很多时刻,你就会如释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