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 > 当我成为我的观察者

当我成为我的观察者




为了让我们不再一味地自我批评或是永不满足,作者提出了正念练习的方法。它有一套具体的方法,就像是驯马,将你心灵这匹不羁的马驯服。

我们古人也讲心猿意马,意思是你的意识像猿猴、马一样到处跑,你要把那些奔驰在外面的东西收摄回来。

正念练习并不复杂,只需要你做一件事:觉察。你要对这些美好的事物有感觉,激发这部分的突触。当你置身事外地去体会这个事物时,你会即刻获得内心和外在世界的新感悟。总之一句话,别被你的思想所左右,要做你思想的主人。

“我”被称为“我是我的观察者”,就是能够跳出观察自己的那个人,才是你自己。这在我们东方的文化中,也是一种境界,是“上天堂不增,下地狱不减”的一种佛性,是如如不动的东西。

如果你每天心里饱含着贪、嗔、痴,一会儿想这个,一会儿想那个,这些就成了你的欲望。

如果你不能很好地控制欲望的话,你不能作为观察者来观察自己的话,你会觉得无比伤心、难过和痛苦,被贪、嗔、痴不断地煎熬。

正念就是要盯住自己、观察自己,知道自己此刻的状态,体会身体的行动时刻和体悟时刻。

人类有两种能力:一种是能够跨越现实和理想之间的桥梁,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叫作行动时刻;另一种能力叫自动化,就是当你对一件事熟悉了以后,就会让它走上自动驾驶的道路。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习惯性地做很多事,甚至没有觉知。

人们的行动时刻给了人将梦想转化为现实的途径,而体悟时刻润物无声,它教会我们感受和经历身边的一切。

如果你只是行动、只是自动化,那你什么时候体会人生呢?

要在行动时刻给自己加上一个体悟时刻,时刻去感受和经历身边的一切。你也可以在体悟时刻做自己想做的事,只不过不再急于求成,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

通过正念的练习,你可以学会区分这两种状态,并且根据情况,自由地在这两种状态中转换。

比如,你知道某一刻是行动状态,那么行动的间隙,你呼吸一下,进入到自己的体悟时刻,觉察此刻的状态。这时候,你会发现身心俱在。

本书讲到的正念练习起源于卡巴金博士,他在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创建了减压门诊,率领团队为超过一万人提供过帮助。

他针对无法治愈的慢性疾病,研制了一种行之有效的疗法,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学会与疾病共存”。

这种疗法就是正念减压,患者集中精神,体会那个疼痛。当疼痛来临的时候,把心念集中在这个疼痛上,告诉自己:“哦,我现在总算知道了,原来这就是疼的感觉。”当患者能够集中精力去体会疼的感觉的时候,会发现疼痛的感觉和身体并非是融为一体的,这个疼痛的感觉就会渐渐离开自己的身体。

我在生活中也常常用这样的方法,比如说打针、抽血、拔火罐,盯住那个疼的感觉。

知道那个叫作“疼”的人不疼,因为疼痛的是你此刻的肉体。但是,你的正念在观察着,你知道观察疼的人才是你,你能够比过去忍受更多的痛苦,甚至能够跟痛苦长期相处。

我们可以通过正念的练习,看看自己有没有被各种情绪带走,比如有没有被烦躁、嫉妒或愤怒带走。

你时时刻刻都要提醒自己:这是我的呼吸,关注着我的呼吸。同样地,你也不要被快乐带走。当你被快乐带走的时候,你照样不在正念当中。

我们不能在快乐中放纵自己,因为它会变成痛苦再回来。当你拥有了快乐,你就怕失去它,但它终将结束。当快乐生起的时候,你要告诉自己,原来这就是快乐,你才会变得如如不动。

这就是让你用正念的方法面对身边的每一件事情、每一种感觉。

作者的导师是马克·威廉姆斯,他和约翰·蒂斯代尔、津戴尔·赛戈尔将卡巴金的理论应用于情感痛苦领域,并发展出了正念认知疗法。

他们让人们找到抑郁的情感藏在身体的哪个地方,仔细体会这些情绪的源头,持续关注感受。慢慢地,你会发现这些感受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强烈。

练习正念的人需要给自己找到一个锚定——锚定让身体保持正常状态。我们思维的习惯是凡事都要找一个理由,探寻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正念就是给我们设定了一个锚,每当陷入了僵局或者过分纠结的时候,我们可以回过头来,找这个锚定点,回到这个锚定点。而且,任何时候,只要你回到此刻的感觉,你就回到了自己的锚定点。

将注意力集中在一种感官上,一旦发现自己的思绪缥缈,就立刻把注意力拉到一种感官上,这就是一种正念的练习。你甚至可以把它放在你的触觉上,你难过的时候,去体会你的手在摸桌子的感觉、桌子的质感。只要你能够回到这种感觉上,你的正念就在回归。

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是呼吸——有节奏、有韵律地呼吸。当你觉得心情烦躁,有些不可控的东西要发生时,注意自己的呼吸。只需要几秒钟专注在你的呼吸上,你就会安静下来,很多东西重新回落到你的身体里,那就是你的精神。

你的坐姿、听觉、呼吸、嗅觉和触觉,以及你的念头或者行为,这些东西都可以成为你锚定的位置。找到锚定点让自己立刻回来,你就会回到正念当中。当你有压力的时候,请仔细体会它的产生与身体的哪一个部位对应,它的强度边界和感觉在哪儿,体会你此刻的呼吸和姿势有没有变化。你无须压抑任何想法,也不需要害怕生气或者受伤,只要把它们当作过眼云烟就好。

每次你尝试有意识地不去改变某些事情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些过去令你抓狂的事情,现在可以忍受了。当你后背特别痒时,如果你特别希望让痒这种感觉尽快消失而去挠后背,有时候可能会越挠越痒。这时候,如果你试试把注意力集中在痒上面,去体会痒在身体上的作用,过一会儿,你会发现,你能够和它和谐相处了。

我有一个朋友,在微信上说他花粉过敏,很痒。我就告诉他,盯住那种感觉,告诉自己这就是痒的感觉,把注意力放在痒上。没过几分钟,他回复说,好受多了,至少可以不挠了。这就是我们说的用正念的方法,帮我们减少烦躁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