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 > 战胜压力是不可能的

战胜压力是不可能的




作者从大脑的结构开始讲起,帮助我们了解压力到底是怎样产生的。

他说,战胜压力是万万不可能的,因为当你存着一个念头要去战胜压力的时候,其实你就已经错误地看待压力这件事了。压力是我们自身的一个部分,我们应该学会和自己的压力和谐相处,而不是去战胜它。

零压力不应该成为我们的目标,因为压力绝对不会消失。

你渴望得到那些得不到的东西反而会增加你的压力。

作者写到释迦牟尼出家后进行了各种艰苦的修炼。在作者看来,在释迦牟尼修炼的这六年中,他和压力进行了彻底的战斗。他用自己的身体做出了伟大的“压力实验”。他大概认为,彻底地折磨自己的身体,会激发人体秘藏的克服压力的潜力。

但是很可惜,他最后还是失败了,人没有这种能力。不管多努力,人都无法打败压力。

佛教所说的“诸行无常”。一切所受,一切感情,最终都会是苦的感受。如果用“苦”来形容,你很难理解,不妨理解成:一切你所拥有的东西,其实都存在一定的压力。

作者在书中提到压力路径分为两种:一是从丘脑下部通往下垂体的“身体性压力路径”,二是从丘脑下部通向脑干中缝核的“精神性压力路径”。

中缝核内部有血清素神经,能够释放出与精神性疾病密切相关的神经递质“血清素”,血清素的重要性后文将讲到。

动物也会有脑压力,但有些压力只有人类才能感受到:一个是不快产生的压力,二是为别人做的事没有得到适当的评价而产生的压力。

不快产生的压力往往是快感失去的时候,比如,打弹珠,因为赢了就很有快感,但是游戏结束了,快感就变成了“不快”,变成了一种压力。生活中很多这类的现象,比如因为酒精得到太多的“快感”,酒精没了就全身不舒服,还有沉迷于网络、游戏、购物的人。这种“依赖症”可以发生在任何人身上。

为别人做的事没有得到适当的评价而产生的压力,几乎人人都体验过,只是程度不同。例如,为家人着想的主妇,却得不到一声“谢谢”;为了客户通宵工作,却得不到夸奖;为对方精心挑选了礼物,却不合对方心意……这不一定是自己的问题,也不一定是别人有问题。解决这种压力很困难,所以我们就更要学习压力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