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 > 后记:如何识别一本好书

后记:如何识别一本好书




这看起来是个挑剔的题目,但我要讲的是宽容的态度。

我见过很多人特别喜欢批评,似乎读完一本书不挑出一大堆毛病就不足以证明自己的巅峰状态一样。就连很多公认的好书,也会有一大堆人跳着脚说“太烂了”。根据我的经验,这些同学一般来讲小时候都受过“伤”。在父母和老师的大肆打击之下彻底屈服了,变成了他们师长的模样。眼睛不自觉地就看一本书有没有错别字、有没有语法错误、历史时间对不对、人名有没有搞错……

经过一番大肆批评之后,很爽,但你得到了什么呢?除了感觉自己才华横溢、生不逢时,再次证明自己已经不需要学习了之外,你还有什么收获呢?你又浪费了读一本书的时间。《论语》里有一段说“子贡方人”(子贡喜欢评论人),孔子说:“夫我则不暇!”意思是,“我可没那个闲工夫”。在茫茫书海中,好不容易跟一本书结缘,就要尽量结个善缘。我们对外部世界的感受基本上是自己内心状态的投射,看不惯的书很多,只能证明自己太狭隘。

有一次,有位朋友跟我说:“杰克·韦尔奇出的那本《商业的本质》真是垃圾啊!老头老了,要靠编书赚钱了!”我说:“不好意思,我还挺喜欢这本书的,而且我不觉得他会比我们还穷。”那本书的后半部分的确和前半部分风格完全不同(本来就是两个作者),但前半部分论述领导力和协同力真的很精彩啊,寥寥数语,皆中要害。他的毕生功力都在领导力上,就冲这半本好书,花几十块钱,太值了!所以,经常有书友说:“为什么听你讲这本书的时候觉得很好,买回来自己看反而觉得没那么好呢?”我只能说,心态真的很重要。这个世界并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除了心态之外,我还有几个选书的小原则。之所以是小原则,就是不绝对。凡事总有例外,不能因为一些我自己的原则而错过好书。原则只是参考,无可无不可。

首先,我不大喜欢编撰的书。当然,很多古代编撰的书除外。几百年的素材编一本,那绝对是经典,可现在编撰的书大多是拼凑的。而且,书籍包装的能力越来越强,很会起名字,找一些有名望的学者做主编,难免不中招。买回来一看,竟然是一个会议论文集!还有就是署名某某研究院、某某编写小组出的书,我一般会敬而远之。书之所以好,是因为它代表着个人荣誉,是心血的结晶。敢于署上自己的名字,还是要负些责任的。一个机构署名,我们可以恶作剧地猜测是大家推来推去都不愿意署名的结果。

其次,“鸡汤”和“鸡血”的书我不喜欢。有一次,我在网上讲了《联盟》这本书,很多识货的企业家听完就加入了樊登读书会,还有很多我仰慕的企业家跑来加我的微信。但依然有网友留言说:最讨厌这些“鸡汤”了!我当时真想放下读书人的“包袱”跟他“撕”一下:“兄弟,你知道什么是‘鸡汤’吗?难道教你积极、健康一点儿的就是‘鸡汤’?只有满嘴网络语言把自己和读者的人格假设都低到尘埃里的才是干货满满?有人读书真的是为了验证自己的观点的,一个负能量的人遇到正能量就说是‘鸡汤’,实在是太不把‘鸡’当回事了!”

真正的“鸡汤”(包括“鸡血”)是有标准的,那就是“不经过充分地实践和论证,就轻易给出的结论和号召”。我听过一位机场里的大师演讲(不代表所有机场里的大师,因为我也在机场书店里出现过),讲了整整半小时,就是用澎湃的激情告诉企业家要放下!列举了特别多放下就成功的案例。这个叫简单归纳法,不作数的。怎么定义放下?放下的步骤和过程是什么?放下就会成功的论证过程是什么?有没有放下了却没成功的?有没有没放下却成功了的?……如果那位大师能够这样来论证这件事,放下这件事才能成为一个课题,而不是一碗“鸡汤”,或者一腔“鸡血”。

第三,品牌出版商大概率会出好书,但也要给小出版商一些机会。由于我太过宽容,所以经常会翻看一些不知名的出版社和出版品牌的图书。有时候,看到很多错别字,我想是校对的问题,也许书是好的。看到掉了一页,我想是装订的问题,也许书是好的。直到我看到前后文中对同一个人名的翻译都是不同的,我才相信他们确实太不上心了!我比较信得过的出版品牌包括:中信、机工、湛庐、磨铁、果麦、读客、商务、古籍、中华书局……

最后,要多用一些时间读经典,也要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经典就是那些你读不进去也不会怀疑是书写得不好的作品。二十几岁的时候,我学人家读《瓦尔登湖》,真的完全读不下去。好在我是用很敬仰和遗憾的态度把它卖给了收废品的。38岁那年,我又想起了它,这次一读,惊为天人!这就是经典,买回来,放在书架上不会吃亏。一时读不懂不要紧,还有一辈子可以等待。所以,很多人一辈子只读经典。

但这样有个问题,就是于新知略有滞后。为什么不试着做那个发现经典的人呢?我从出版社给我的样书中选出了原本并不被特别看好的《刻意练习》这本书,大力推荐。后来,让它成为畅销书和知识界创业圈的热门话题。可以说,我参与了一本经典的诞生。这种感觉也很好啊!

在新知类图书中,我更看好教授们写的书,而不是畅销书作家写的书。同一个话题,一般畅销书作家的书先出版,先畅销。然后,教授看了生气,写一本反驳的书,后出版,很难红。畅销书作家写书最大的问题是不严谨,因为只有简单化才是畅销的不二法门。

人们有时候就喜欢简单的:你就告诉我1万小时练习就行啦,别跟我说什么刻意练习的特点和步骤,我不耐烦!追求简单化是我们的大脑从原始社会落下的病根,很难治。

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耐着性子多读书,读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