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历史军事 >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4 > 第二章 元各种“宗”的元中期

第二章 元各种“宗”的元中期



元朝的汉化搞得还不错,然而也仅仅是不错而已。蒙古人搞汉化,只是为了统治汉人,并没有理解汉人的精神。元朝之所以存活不到一百年,是因为他们至少有两件事没汉化明白。

1.  皇位继承

汉人的王朝,基本都能维持三四百年,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他们很看重一个规矩:老皇帝没了,长子顶上;长子没了,长孙继续,依此类推。

这叫嫡长子继承制,从周朝就开始了。

这个制度的优点在于,谁是下一任皇帝早已说得清清楚楚,按规矩来。虽然篡位的事情不少,但多数时候,皇权交接都是平稳的。

但蒙古人不一样。如果大汗死了,全家人先坐下来开个会,选一个最厉害的人出来做下一个大汗。

元朝建立之后,大汗也开始指定接班人,但是蒙古人打心底里没切换过来,还是认为谁最厉害谁才能当大汗。

所以每当有新大汗继位,就会引发全家人的“骄傲放纵”,大家都认为自己才是整个蒙古帝国最靓的仔。

于是频繁地发动夺位政变。

因此在忽必烈死后的40年里,就这么连换了10个皇帝。

一般来说,汉人皇帝的继位是这么个路线:

看上去赏心悦目有没有?一家人就要整整齐齐。

而在元朝,11个皇帝是这么传的:

元朝是历史上罕见的能把皇位继承顺序玩成贪食蛇的朝代。

由于篇幅所限,我们就不逐个介绍这些皇帝了,因为他们除了宫斗,值得重点介绍的事迹并不太多。

在元朝,几乎所有的皇帝上台,首先都要忙着宫斗,没心思治理国家;也几乎没有一个皇帝的政策,能被安安稳稳地执行下去,因为没几年就换风了。

因此在元朝中期,国家从来就没有稳定过。

2.  民族制度

如果说继位制度只是朝廷的内部矛盾,那么除此之外,元朝最大的问题是没搞明白——

汉人皇帝是怎么带着这么多民族一起玩的?

在汉人皇帝的眼里,中国所有的民族都应该被一视同仁。

唐太宗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具有伟大的帝国胸怀的皇帝。

但蒙古人的做法不同。元朝的百姓被分成四等,地位从高到低是这样的:



注意!这里的汉人指的是原金国人,包括汉族、契丹、女真等,他们大部分是北方人;而南人指的是原南宋汉人和其他民族,他们大部分是南方人。

鉴于蒙古人强大的战斗力和分类强迫症,元朝的百姓,活出了今天上海人的风范,他们每天被迫思考同一个问题:



色目人地位高,因为他们善于经商和理财,这些技能帮蒙古人积累了大量财富;南人地位最低,因为南宋是最后才被征服的。

等级差别意味着全方位立体式的不平等,比如汉人犯错罚得比蒙古人重,汉人科举难度也比蒙古人高。

还有更加重要的:等级越低,税越重。

元朝花钱的地方很多,比如:蒙古贵族不交税,朝廷还要不断地给赏赐;元朝对外拼命打仗,还老打败仗,连越南都干不过。

这些巨大的开销,几乎都靠剥削汉人而来,尤其是原南宋汉人。

不过所谓的四等人,并不是一项成文的制度,更多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原则。因为要把人清清楚楚地分成四等,也是件蛮不靠谱的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比如你怎么区分金国汉人和南宋汉人呢?

正是因为元朝社会充满了各种不平等和政治腐败,才把历史舞台上最狠的角色给逼出来了:

别人家的朝代,一般都是到了最后一百年,农民才登场起义,而元朝拢共一百年,一开场就弥漫着强烈的紧迫感:

所以元朝的农民,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勤劳的一届,他们从头到尾一直在起义。

就在这种朝廷不消停、国家不安定的局势下,元朝迎来了最后一个皇帝:

元顺帝是元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一人就干了35年,顶了三分之一个元朝。

但我们接下来重点聊这个皇帝,并不因为他工龄长,而是因为他将为中国历史牵扯出一个重量级的传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