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示弱的勇气 > 02. 人生犹如一场旅行,用心体验生活,就能愉快走到终点

02. 人生犹如一场旅行,用心体验生活,就能愉快走到终点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象元第二十五》)

一切众生万物皆从“道”而生,并回归于“道”。向养育天下的母亲——“道”学习生存方法的模板是自然合理的。

老子说:“有一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它在天地形成之前早已存在。它既没声音,也没有形体,超然于万物之上却永久不变,无时无刻不在运行而永不停止。它对万物有孕育之功,可比为万物之母。”

快乐、痛苦、悲伤都是人生的风景,凡事都试着去体验

我们平时并不会去在意“何谓万物的根源”。但是,根源确实“存在”。否则,什么都无法产生,也就等于否定了一切万物的存在。

老庄思想把这个“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但确实能感觉其存在的万物根源”,命名为“道”,并且进一步阐释: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就称之为“道”吧!勉强形容它的形状,可说是广大无边。广大无边就运行不息,运行不息就无远不到,无远不到就回归本原,又返回到寂寥虚无。)

这句话也意味着老子的“生死观”。在《贵生第五十》当中,老子说“出生入死”,即指人类出生于“道”,然后远离“道”而走在人生道路上,最后又折返,回归于“道”,也就是死亡。

我们活在这个世上,就像是经历一场名为“人生”的旅程。不论快乐、痛苦、悲伤、惊奇等,要去体验任何事,接受所有发生的事。如能抱着这样的想法,对于未来也会更加兴奋期待,涌起一股积极活下去的欲望。然后当愉快的旅程走到终点,就像回到故乡的家一般。任何一个人都不免一死,在结束人生后回归同一个故乡——“道”。

这么一想的话,对于死亡的恐惧是否也降低了呢?

我还记得当我面临生死攸关之际,读了老子这段话,心情顿时感到轻松不少。我们只要以享受旅程般的心情活出自己的人生就够了。把那些让内心烦躁的事情,全都当作多余的包袱丢个一干二净吧!

顺应道的生活方式,你将取得人生的平衡

我们常使用“因果报应”这个词。老子在《任成第三十四》也曾说明过因果报应。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

(大道广漠无边,不分左右,无远不到,无所不至。万物靠它生长,它却默无一言;它成就万物,却不居功;养育万物,却不主宰它们。)

“道”即使不言说自己做了什么,有什么贡献,依然是伟大且永恒的存在。

将这段话做更进一步的诠释,老子提醒我们必须铭记一件事——相信“道”的生存方式。一旦怀疑“道”的存在或功能,就无法获得好的果报。

也许有人会提出疑问:“即使你这么说,既然‘道’肉眼看不到,我又怎么相信它是否真的存在?”

对于这么想的人,我想反问:

“当你搭乘飞往纽约的飞机,在整段航程中,你会一直担心‘我不敢信任驾驶……’或‘等一下会不会坠机?’吗?”

应该没有人会回答“会”吧。既然连飞机这么危险的交通工具你都能放心搭乘,为什么无法信任宇宙的根源“道”呢?

事实上,我自三十五岁以后,四十年来都和“道”并肩同行,切身体会到再也没有比“道”更值得信任的事物。每当遇到困难,就像打电话给故乡的母亲诉苦那般,我也会与“道”交谈,并再三从它那边获得帮助。

各位是否也时常有“事情碰巧很顺利”,或是“碰巧有很棒的邂逅”这样的体验呢?这些“碰巧的幸运”,全都是“道”在全力以赴而浑然忘我的人身上引起的“必然”。换句话说,“道”有弥补不足,去除多余,取得人生平衡的作用。因此我才要再三强调,请大家相信“道”活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