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散文 > 企业家精神 > 领导者必须具备崇高的思想境界

领导者必须具备崇高的思想境界




近来,日本产业界接连出现各种各样的丑闻,导致那些曾经万众瞩目的知名企业家及拥有辉煌历史的大企业纷纷走向没落。目睹这些企业家和企业的衰落,我感到无比心痛。尤其是那些白手兴家的企业家,由于我与他们有相似的境遇,因此感到格外难过。

我觉得发生这样的事,一切起端都可归结于领导者的“思维方式”。归根结底,在“攀登哪类山峰”一事上,身为企业指南针的领导者不能犯丝毫差错。

不管是创业型企业,还是历史悠久的老牌企业,其领导者都往往具备卓越的“能力”,拥有火一般的“热情”。而且,起初他们的“思维方式”也并不差,因此他们才能获得巨大成功,企业也得以发展壮大。然而,当成功之后,他们往往沉湎于地位、财富、荣誉以及对亲朋好友的私人感情之中,其身为领导者的思维方式逐渐变质,最后为企业扣下没落的扳机。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叩开成功大门的是领导者,导致企业没落的也同样是领导者。

如前面所述,只要愿意承担后果,一个人选择怎样的思维方式是他的自由,但唯有以企业经营者为代表的集团领导者不能有这种想法。领导者的思维方式不仅仅影响个人,还关系到员工甚至社会的命运。因此,统帅集团的领导者绝不可以认为选择怎样的思维方式是自己的自由。为了集团的幸福、社会的富裕,拥有高尚深远的思维方式是领导者的义务。更何况一国之相,更应具备非凡的、崇高的“思维方式”及高洁的人格,否则极有可能导致国家灭亡。

在企业中,不单是社长,即便是部长、课长,只要是组织的领头人,都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的思维方式。为了集团的幸福,领导者必须持有高尚的“思维方式”——领导者或将成为领导者的人必须深深地认识到这一点。就像前面所举的二宫尊德的例子,无论环境如何改变,只有反复锤炼,培养起稳固如山的“人格”,才能成为真正的领导者。

中国有句古话叫“惟谦受福”,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谦虚才能令人幸福和幸运。失掉谦逊之心,是人生和经营的最大损失。即使成功,也要知足,不忘谦虚,必须因为自己的幸福而对周围人常怀感谢。同时,为了让他人幸福而奉献的“利他之心”,这一点也十分重要。当自己获得成功、春风得意时,只要拥有“利他”思想,就绝不会为人生埋下没落的导火索。

我义务开办了“盛和塾”,为年轻经营者提供经营指导。现在,盛和塾中聚集了3500名中坚企业及中小企业经营者,他们在各地举办基于我的经营哲学的学习会。许多研习我经营哲学的塾生企业已经上市,或正在公开募股。不过也有一些经营者在企业上市后就不再参加学习会,听说没有多久,其中部分经营者就逐渐偏离正轨,企业业绩大幅恶化。

我一面竭尽全力向大家传授“思维方式”,一面自己也在拼命学习、实践。虽然我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随着身边环境的变化,我的“思维方式”也会发生变化,企业经营自然也随之改变。即使通过学习,比别人更加理解“思维方式”的重要性,也难免陷入这种境地。这样的事例我已见过不少。

在场的都是各行各业的领导者,我像教小孩子一样给大家讲大道理虽然十分失礼,但我们往往在学过“思维方式”后,便不肯坚持反复学习。我坚决认为,我们应当重新深入理解“思维方式”的重要性,通过坚持每日反省,将这些“思维方式”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我坚信,这么一来,我们的人生和事业就必将变得更充实、更富足,结出更多的丰硕果实。

九州大学是日本屈指可数的高等学府,迄今为止为社会各界输送了许多人才。而本次商学院向社会输送了第一批毕业生,今后想必将成为催生许多出色领袖的孵化器。

包括产业界在内,如今的日本正面临巨大的转折。在这种环境下,九州大学今后必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希望各位不要把我今日所讲的内容仅仅当作商业技巧对待,而是致力于培养具有优秀“人格”的人才。

要点

人类历史就是领导者的历史,这么说也不为过,这个规律在企业经营中也完全适用。事实上,一个领导者可以让一个企业发展壮大,也可以让一个企业陷入悲惨的境地或破灭,这种事我们已屡见不鲜。



领导者必须有“见识”。“见识”不是单纯指知识,而是把知识升华至“必须这样做”“想成为这样”等坚定信念的高度。还有,领导者必须高瞻远瞩,站在组织的最前面,引领整个集团前进。这要求领导者自身具备统帅能力。所谓统帅能力,也叫勇气、胆量、决断力和执行力。领导者必须具备这些特质,否则将无法统领由众多人员组成的集团。



吕新吾曾说过,“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即领导者需要有不浮夸、深思熟虑、值得信赖的厚重性格,总而言之,就是具备“高尚的人格”。



身为一名领导者,要带领好集团,就必须制定集团的目标和愿景。领导者有必要制定出高远的目标、愿景,并做出明确的描述,如“我们的公司、部门要向着这个目标前进”。



如果单纯为了提高业绩,只需制定出目标就够了。然而,若想追求集团的永续发展,就要求领导者进一步思考:“达成目标的目的是什么”。



达成目标对企业、社会、国家甚至人类具有什么意义?领导者必须不断深入思考这一根本问题,明确制定出使人人共鸣、具备大义名分的“使命”。通过在集团内部树立崇高深远的使命及愿景,促使成员产生自我驱动力,在事业中做到精益求精。



我把孩提时代父母及学校老师所教的道理作为判断的基准。换言之,就是基于极其淳朴的伦理观,即“作为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来判断事物的是非曲直。我决心把“作为人何谓正确”作为企业经营判断的基准,并全力贯彻执行这一原理原则。



“人生·事业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从生到死,一个人的人生和事业的结果由他所拥有的“能力”,对人生和事业投入的“热情”,以及对待人生和事业的“思维方式”这三个要素相乘而得。



即使能力不强,只要肯“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就能够超越能力优秀的人,取得优异的成果。在这里,还要注意“思维方式”这一要素。“思维方式”的数值在±100之间。因为是乘法,所以只要思维方式稍有否定消极,人生及工作的结果就会全部变为负数。这么一来,“能力”越大,“热情”的程度越高,这个负值反而会变得越大。



度过怎样的人生,成为怎样的领导者,首先取决于我们拥有的“思维方式”。拥有怎样的“思维方式”、人生观及哲学,完全是一个人的自由。然而,其带来的结果,也完全需要个人来承担。



“应该持有怎样的思维方式”可以用“登山”来比喻。如果想攀登邻近的低矮山丘,完全可以用郊游的心态,身着常服、脚穿运动鞋便足矣。然而,若想攀登珠穆朗玛峰,不仅需要攀岩技巧,还需要配备各种装备,接受严格的训练。正如攀登不同的山峰所需要的准备及装备不同一样,人的思维方式也因追求的人生及经营目标不同而截然不同。



不论是新创业的企业,还是历史悠久的老牌企业,其领导者都必然具备卓越的“能力”及火一般的“热情”。同时,在刚开始时,这些领导者的“思维方式”想必也并不差。因此,他们的事业才能大获成功,把企业发展壮大。然而,当取得一点成绩后,他们往往会被地位、财富、名誉及亲朋好友的私情所累,思维方式逐渐变质,结果向自己扣下了没落的扳机。叩开成功大门的是领导者,导致企业没落的同样也是领导者。



我们往往对“思维方式”学个一知半解就心满意足了,不愿意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学习。我们必须深入理解“思维方式”的重要性,坚持每天反省,把良好的“思维方式”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如此一来,我们的人生和事业必将更加丰富多彩,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