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散文 > 企业家精神 > 人格是后天磨砺而成的

人格是后天磨砺而成的




那么,什么是“人格”呢?“人格”是指人天生的性格在人生中经过后天的磨砺及环境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东西。

每个人天生的秉性各自不同,有的人比较好强,有的人比较软弱;有的人比较鲁莽,有的人比较谨慎;有的人比较自我,有的人善于为他人着想,个性可谓千差万别。如果人在一生中不学习,没有受到任何新的因素的影响,那么这些天生的性格就直接变成一个人的“人格”,而“人格”决定了“才干”的发展方向。

那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一个天性自我、自私的领导者,只要能发挥出优秀的才干,也能取得一时成功,但因其人格存在问题,迟早会为了私利私欲营私舞弊,走上歧途。相反,即使天生“性格”有所缺陷,但在人生中通过接受圣贤的影响,学习正确的为人之道,也能成为具备高尚品格的人。

没有一个人生来就拥有完美的“性格”。正因为如此,才有必要不断学习哲学或宗教思想,将其中的哲理融入自己的血肉里,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格”。尤其是拥有众多员工、对社会负有巨大责任的经营者,更需要率先垂范,不断精进,提高自己的人格并将其维持在较高境界。

当然,才华横溢的经营者也认识到“人格”的重要性,也具备哲学及宗教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揭示了“正确的为人之道”。但是,“知”和“行”是两回事。许多经营者学过一次“正确的为人之道”,就心满意足,不愿意反复学习,因此“知”而不“行”,只沉溺在知识之中,这样的经营者屡见不鲜。就像运动员为了保持强壮的体格,必须每天锻炼身体一般,人心也需要勤于擦拭,稍有懈怠便会转眼堕落。

领导者有必要反复学习“正确的为人之道”,不懈努力,时刻保持理性。同时,每天回顾、反省自身言行,这也十分重要。日日反省,严格自我审视,看自己是否有违反“正确的为人之道”的行为,这一点至关重要。

像这样,通过持续的努力,人才能修正天生个性中存在的缺陷,形成新的“人格”,也就是“第二人格”。换言之,通过反复学习“正确的为人之道”,并将其融入自己的血肉,就能不断提高人格,并将其保持在高水平的境界。



“不撒谎”“做人要正直”等简单道理的内在含义


那么,什么是“正确的为人之道”呢?它听起来像是哲学及宗教般深奥,事实并非如此。

在孩提时代,父母和老师都会教给我们一些做人最基本的规矩。例如,“不要贪心”“不骗人”“不撒谎”“做人要正直”等,其中就已经告诉了我们“正确的为人之道”。

首先,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这些简单道理的内涵,并彻底执行、遵守,我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对美国代表性企业的CEO提出这种要求,也许会被嗤之以鼻:“我毕业于一流大学和知名商学院,成绩优异,在企业里也担任重要的领导岗位,要我学习这种简单的道理,简直是失礼。”可事实上,这些道理虽然简单,但大企业的领导者往往无法遵守,或者说不能让员工遵守,正因为如此,企业才会频频爆出丑闻。

事实上前面所说的安然公司及世通公司就因为领导者的贪婪,在企业业绩出现不良情况时,对企业决算数据造假,而且为了不让别人发现,他们不断撒谎,不断骗人,掩盖事实真相。

现在,为了预防企业出现管理危机,人们纷纷呼吁更先进的管理体系,认为构建新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但我却认为,身为企业领导者的经营者及管理干部,首先应当遵循前面提到的如“不贪心”“不骗人”“不撒谎”和“为人正直”等简单朴实的道理,同时敦促员工遵守——这远比建立所谓的先进管理体系有效得多。领导者应当基于朴实、正确的做人道理,以身作则,尽力提高人格,不断精进,保持人格的高水平。这看似迂腐,却是帮助企业防患于未然、不至陷入没落泥潭的最佳方法。

或许有人对此表示怀疑:“用这种慢条斯理的方法,是否真的能够帮助企业克服接连不断的管理危机?”但假如让一个有才无德的领导者大权在握,在企业内颐指气使,无论企业的管理体系多么先进,也只会有名无实,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