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腾讯传 > 罗川的三重攻击

罗川的三重攻击




尽管做了不少的准备,微软中国在MSN上的种种大胆行动还是让腾讯招架得非常吃力。

就在腾讯收购Foxmail的20多天后,4月11日,微软与联和投资有限公司在上海宣布成立合资企业——上海微创软件有限公司,刚刚履新的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唐骏出任CEO,上海市市长和微软首席技术官麦格瑞·蒙迪出席了签字仪式。一个月后,在微创的基础上成立了上海美斯恩网络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微软与联和分别注资500万美元和300万美元,罗川出任总裁。联和投资是一家隶属于上海国资委的投资型企业,这种合资背景引人无数的联想。

从组建的第一天起,罗川的想法就是尽快地实现盈利,因此,在业务拓展上,MSN采取了最开放的分包合作模式。

美国互联网企业进入区域市场通常会采取两种模式:一种是雅虎模式,即完全交给当地的合作方经营,总部提供品牌和技术支持,最后只是分享利润。另一种模式则是谷歌模式,建立庞大的工程师、营销队伍,采用完全本地化的操作形态。微软不愿意丧失对MSN的主导权——在与联和投资的合作中,微软尽管股份比例小于对方,却在协议中强势规定,由微软方控制公司的全部经营权。然而同时,微软没有足够的决心打一场战略性的战役,上海美斯恩的注册资本金仅为800万美元,即微软只投入了不到500万美元。因此,罗川决定采取一种新的办法,他将之称为频道内容合作的商业模式。

MSN中国推出了MSN中文网网站,由此形成一个门户型的平台,罗川将各个频道以承包经营的方式向社会招标。因MSN名声很大,迅速引来了众多专业型的合作伙伴,在第一批的名单中就有淘宝网、上海文广、赛迪网、人来车网、英语村、猫扑网、联众世界、指云时代、北青网9家大型网站,罗川以合纵连横的方式,在一夜之间组建起一支“联合纵队”,有人称之为“抗QQ联盟”。媒体评论说:“MSN中国的这种合作模式,一方面规避了外资合资公司在内容、政策上的风险,同时又能够迅速将MSN  Messenger流量导入到网站,转化为收入。”

罗川使出的第二个盈利办法是,快速切入电信增值业务。已在中国市场浸淫10年的他,对手机短信的暴利心知肚明。MSN中国出资收购了深圳的一家从事电信增值服务企业的清华深迅,向MSN用户提供10元包月的短信服务。在此之前,没有一家国际互联网公司敢于进入这个充满了争议和道德风险的灰色领域。

2005年10月13日,罗川拿到了第三张攻击性的好牌:在这一天,雅虎和微软宣布达成了一项“里程碑式协议”,使其全球的即时通信用户之间都能实现互联互通。全球这两大即时通信服务供应商之间达成的业界第一个互通协议使MSN  Messenger和雅虎通用户能实现互动,从而有望形成全球最大的即时通信社区,共同占领超过44%的全球市场份额,因此全球将近一半的IM用户第一次实现互通,人数将超过2.75亿。

罗川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反应,他向媒体表态,只要安全性得到保证,MSN愿意和包括腾讯QQ在内的更多IM互通。

雅虎与微软的这份互通协议,让腾讯在这个秋天陷入一场非常被动的舆论漩涡之中。几乎所有的媒体及专家都为互通而欢呼,很多人认为:“随着MSN和雅虎通在中国市场的迅速发展,尤其在商务阶层,两者的实力已毫不亚于腾讯。双方互联互通之后,将进一步加大实力,甚至有可能令QQ迅速在商务阶层中沦落为弱小IM。”MSN中国的公关部对记者说,请你们转告马化腾先生,罗川总裁愿意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他洽谈互联互通的事宜。